百科知识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斐乐蒙的启示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斐乐蒙的启示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13年12月,荣格从无意识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意象:“斐乐蒙”。从此以后,荣格便常常与他的内在导师“斐乐蒙”交谈。但是,有了“斐乐蒙”,无疑象征着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荣格逐渐看清了无意识世界的内容。荣格与其“斐乐蒙”的沟通,也帮助他形成与完善了其积极想象的技术。[16]荣格的绘画,斐乐蒙和其他一些形象,大约作于1917年从此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斐乐蒙”脚踏实地,伸出其大手……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斐乐蒙的启示

二、荣格与“斐乐蒙”

荣格是按着时间顺序来撰写他的《回忆·梦·思考》的,讲述完他与弗洛伊德的故事,接着是“面对无意识”(Confrontation with the Unconscious)一章。荣格坦然表白:“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内心里产生了一种无可适从之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状况可以称之为失去了方向。我感到完全悬在了半空中,原因是我此时尚未找到立足点。”[10]

关尹子说得好,善射者师弓不师羿。尽管弗洛伊德是无意识心理学领域的开辟者,但是,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荣格不得已而独自面对无意识本身。于是,无意识对于荣格来说,就不再是弗洛伊德或任何其他人的解释与说明,而是他自己的真实体验与切身感受。而在这种无意识的体验与感受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获得了其内在的“导师”:“斐乐蒙”(Philemon)。

1913年12月,荣格从无意识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意象:“斐乐蒙”。“斐乐蒙”从一个希伯来先知的形象中发展而来,荣格称其为“异教徒”,“他所带来的是有着诺斯替教色彩的一种埃及与希腊合一的气氛”[11]

荣格自己所画的“斐乐蒙”,其智慧老人的意象

“斐乐蒙”是这样在荣格的梦中出现的:“梦中出现了一个像大海那般蔚蓝的天空,天上漂浮着的不是云彩,而是平平的棕色土块。土块像是正在散裂开似的,于是在这些土块之间,蔚蓝的海水便可以让人看见了。但是这海水便是蓝天。突然间,一个带翼的人从右方横驶过天空。我看出来这是个长着牛角的老人。他系着结成一串的四条钥匙,他紧握着其中一把钥匙,像是要打开一把锁似的。他长着翠鸟的羽翼,颜色也跟翠鸟的一样。”[12]

得到这梦境之后,荣格就试着去画梦中的“斐乐蒙”,完全沉浸在与这一特殊意象的沟通与交流之中。过了两天,他竟然在自己家靠湖边的花园里,真的发现了一只翠鸟,一只没有任何伤痕但已经死去了的翠鸟。

于是,这梦中的“斐乐蒙”及其意象使荣格恍然顿悟:在心灵中存在着的种种事物,它们不是由意识派生出来的,而是自然产生并拥有其独立自主的生命。这也就是荣格“心理的真实性”的思想源起。从此以后,荣格便常常与他的内在导师“斐乐蒙”交谈。荣格说:“从心理学上说,‘斐乐蒙’所代表的是更高级的洞察力。对我来说他是个神秘的形象。但是他对我显得真实,像是个有生命的人。”[13]

与弗洛伊德分裂之后,荣格开始了与无意识的直接面对。实际上此时荣格的生活陷入了黑暗时期。这个时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有失去方向、无所适从的感觉。但是,有了“斐乐蒙”,无疑象征着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荣格逐渐看清了无意识世界的内容。荣格说,标志着他逐渐走出黑暗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他对于曼荼罗的绘制与领悟。

荣格的第一幅曼荼罗,1916年所作(www.daowen.com)

在此曼荼罗的背后,荣格用英文写了这样一行文字:“这是我的第一幅曼荼罗,绘制于1916年,完全在无意识中完成。卡尔·荣格。”

荣格是在1918—1919年开始绘制曼荼罗的。他每天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一些圆形的图画,似乎恰恰对应于自己某种内在的心境。荣格在这个时期画了许多幅曼荼罗。每当画它们的时候,也总是问自己一些问题:这样一个过程正导向什么?其目的在哪里?

荣格说:“事后只是慢慢地我才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曼荼罗。”荣格引用歌德浮士德》中的话说:“‘成形、变形、永恒的心灵的永恒的创造。’而这便是自性即人格的完整性。”[14]于是,对于荣格来说,他的曼荼罗,也就是深层自我的表现与反映。这种表现与反映所带给荣格的,就是其对于自性化道路的领悟。

有了对无意识的体验和感受,有了“斐乐蒙”这样一位内在的“导师”,荣格开始从无意识中吸取着丰富的灵感。83岁的荣格着手撰写其自传的时候,曾这样肯定地说:“今天,我可以说,我一直从未割断我与这些初始的体验的联系。我所有的著作,我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始自1912年即差不多50年前的这些最初的幻觉和各种梦。我晚年所取得的一切均已包含于它们之中,不过最初只包含在各种情感和意象的形式里就是了。”[15]

荣格的《红皮书》,记录着他直面无意识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包括他的许多绘画

于是,荣格所面对的无意识,以及面对与接触无意识过程中的体验,就成为其日后理论的最重要的来源。荣格深切地体会到,把各种情感体验变成意象,便包含着重要的治愈效果。荣格与其“斐乐蒙”的沟通,也帮助他形成与完善了其积极想象的技术。在其自传“面对无意识”一章的最后,荣格这样总结了他的感受与体验:“我追溯我那些内心意象的年头是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岁月——一切根本性的东西都在其中确定了。一切都是从那时开始的,后来的细节详情不过是这一材料的补充和详述而已;这材料正是从开始笼罩我的无意识中爆发出来的。这就是那可供终生研究的原始素材。”[16]

荣格的绘画,斐乐蒙和其他一些形象,大约作于1917年

从此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斐乐蒙”脚踏实地,伸出其大手……而其他形象的人,都是漂浮在半空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