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第三次反围剿成功!朝朝暮暮的故事

第三次反围剿成功!朝朝暮暮的故事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月1日,蒋介石签署了对中央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的作战命令。

第三次反围剿成功!朝朝暮暮的故事

38.第三次反“围剿”

——棋差一着,输个满盘

战争档案

时  间:1931年6月

参 战 方:中共红军;国民党

战  场:江西

主要将帅:毛泽东朱德蒋介石陈诚

战争回放

1931年5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参见第二次反围剿)后,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又很快于6月组织对赣南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大规模的“围剿”。

一、气急败坏的蒋介石

1931年6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面对着狼狈逃回的各路国民党军将领,气急败坏,悲痛不已他宣布立即扩大兵力,调整部署,发动第三次“围剿”,并且“御驾亲征”。并且发誓说:“这次围剿如不获全胜,死也不回南京。”愤怒的蒋介石下决心要在战场上,亲自与毛泽东较量一番。

为了彻底消灭红一方面军和摧毁中央根据地,蒋介石把他的嫡系第十四师(师长陈诚),第十一师(师长罗卓英),第六师(师长赵观涛),第九师(师长蒋鼎文),第十师(师长卫立煌)共五个师10万人调到赣江江面,担任“围剿”主力军,连同参加“围剿”的非嫡系部队,总兵力达二十三个师又三个旅,共30万人,与红一方面军(3万人)对比是十比一,敌我力量悬殊惊人。

鉴于第一次、第二次“围剿”的经验教训,在作战方针的确立上,蒋介石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新战术,计划先打败红军主力,捣毁中央根据地,然后逐渐“清剿”。

7月1日,蒋介石签署了对中央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的作战命令。进剿部队的左右翼集团军分别从抚州、吉安两路同时进犯中央根据地,蒋介石断定红军主力集中在黎川、南丰地区,便亲自督战左翼军向该地域猛扑。

4日,陈诚、罗卓英率领纵队攻占了黎川城,次日又转扑南丰,但原在南丰的红四军十二师早已转移,蒋介石第一轮攻击无果。蒋介石判断红军主力已南下,于是,命令陈诚、赵观涛两路进击军威逼广昌。蒋鼎文的第九师从临川、南城出发尾随陈、赵纵队攻入赣南根据地,朱绍良所部第五、八、二十四师也从南丰向龙冈、黄陂方向入侵。

13日,国民党军侵占广昌城,仍未发现红军的踪影,遂分兵两路。16日,赵观涛一路进石城,见是一座空城,心里很担心,被红军包围,于是赶紧向陈诚靠拢,已得到援助。19日,因一直不见红军主力,陈诚便小心翼翼地开始向于都方向搜索前进。为了加快进剿速度,蒋介石又从南昌出发,窜到抚州、南城和南丰等地视察、督战。

二、红军“千里回师”

就在国民党军开始进攻中央根据地时,毛泽东领导的红军主力还在闽西北,面对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运筹帷幄,毅然决定,红军“千里回师”,从闽西地区开发,绕道千里,回师赣南兴国地区,适时转入反攻,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破敌人的“围剿”。

说起盘旋式打围子的方法,毛泽东解释到:“这又叫磨盘战术,强敌跟追,牵着敌人的鼻子,叫他在根据地的深山峡谷里东奔西跑,让他受尽折磨,在他精疲力竭之后,我们再一个一个将他们收拾干净。”

战略方向确定下来以后,从7月10日到22日,红军开始了由闽西北向兴国快速转移,史称“千里回师”。当时正值赣南盛夏季节,早稻尚未登场,红军长途跋涉,一路上餐饮露宿,加上天气炎热,一些战士吃不消,感染疾病。

一路上,毛泽东发挥红军干部的先锋作用,用各种方式提高官兵的积极性,红军宣传队向红军官兵宣传“脚底下出胜利”的精神,让红军官兵晓得“一切都是为了打”的道理,克服种种困难,迅速“回师”。

面对敌军三路大军步步进逼,毛泽东从容地指挥红军主力从闽西的建宁等地出发,绕过深入中央根据地的敌人前锋,以急行军的速度,千里回师兴国,于7月下旬到达兴国地区,完成战略集结,将红军的力量紧紧聚集在一起。

7月下旬,根据侦察情报,蒋介石判断红军主力在兴国,命令陈诚第二路进击军从宁都停止南侵,掉头北上,赶到富田、固陂,防堵红军主力经万安、泰和北出吉安。又令赵观涛部强攻兴国,蒋鼎文部随后掩护。

同时,蒋介石命令畏缩不前的陈铭枢右翼集团军加紧进攻。在葛土凹指挥红军“回师”的毛泽东,与指令国民党军“进剿”的蒋介石擦肩而过,又都看准了兴国。

几乎在同时,红军与国民党军在不同的地点向同一个目标行进。在行进的过程中,蒋介石指挥所部到南丰时,正好毛泽东也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从建宁到了广昌的尖峰,从尖峰到南丰相距不到120里。就在这短短的距离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生平的第一次战斗即将爆发。

三、巧妙伪装跳出重围

到达兴国之后,红军总部和苏区中央局立即在兴国高兴圩附近召开会议,制定反攻计划:第一阶段,由兴国经万安突破富田一点,然后由西向东,向敌人后方联络线横扫过去,让敌人深入中央根据地至于无用之地。第二阶段,待敌回师北上,必甚疲劳,乘隙打击。据此,毛泽东于7月30日,拟就了经东固攻击龙冈的作战方案。后发现国民党军蔡廷锴所部由富田、东固南进龙冈,随放弃了这个方案,因为毛泽东知道蔡廷锴的军队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31日,毛泽东、朱德在高兴圩发布准备攻击富田、新安的命令。决定从富田、新安向北突破,然后部队深入到吉安附近,直捣敌人后方联络线。主力红军全部与当晚秘密取道老营盘、沙村北上。苏区中央局则转入高兴圩附近的长龙山区深山峡谷中隐蔽驻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向富田开进,红军的战略企图很快被国民党军发现,陈诚、罗卓英所部急忙增援富田。

“敌人变,所以我们也要变,先不攻打富田,暂时撤回,以退为进。”毛泽东、朱德立即令部队退回高兴圩一带,这时,整个兴国就只剩下高兴圩这快巴掌大的地方,供3万多红军部队集结,高兴圩南面三十里的兴国城,东面三十里的崇贤圩以及北面的沙村,西面又是赣江阻隔,大量敌军聚集在周围。红军三面临敌,一面背水,连一向沉着的红四军军长林彪和红三军军长黄公略也有点着急了,因为他知道红军已把自己逼近了死胡同,这场战争很有可能失败。

毛泽东是红军的主帅,面对强敌,他很沉稳地说道:“天无绝人之路,我们变一个打法,由西向东,中间突破,袭击后方。”决定回师向兴国东部的莲塘、良村转进,向敌人弧形包围的中间攻击,而中路的国民党“围剿”军恰是最弱的,也就是上官云相率领的第三路进击军。

但此时很有一个需要克服的问题,从高兴圩到莲塘,中间有一个四十里长的空隙地带,两边驻有敌人四个师,正在抢修工事。红军要想安全转移,必须在一夜之内穿过这个空隙,否则,一旦被敌发觉,南北敌人一夹击,红军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此刻毛泽东在总部不停地抽烟。他的内心也是很担心的,他知道这是一步险棋,一旦走不好,红军就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最后毛泽东毅然决定要走一回险棋,他果断地说道:“大路两边天,个人走一边。敌人修他的工事,我们走自己的路,各不相扰。”

狭路相逢勇者胜,他相信红军高度的自觉和铁的纪律,他认为勇敢机智的红军完全有能力闯过这危险“狭道”。正因为这样,毛泽东下决心冒这个风险。

8月5日,3万红军紧急动员,严密伪装,把一切会响的东西都裹得严严实实,马蹄子也用布包好,一切白色的,月亮照着会发光的东西,也都用墨巴或炭灰抹成黑的,连白马也涂成黑马。(www.daowen.com)

天黑以后,神奇的夜行军开始了,3万红军的任务,就是在敌人眼皮底下走出这四十里的“狭缝”之道,如果能在天亮前到了莲塘附近的密林中隐藏起来,跳到莲塘、良村、黄陂一线,也就等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与敌人的战斗也就有了希望。

7日拂晓,红军主力全力以赴,如“闪电般”在莲塘猛烈地向敌人打去,全歼国民党军上官云相师两个团和一个营,首战告捷,红军声威大震。毛泽东指挥红军乘胜追击,又在良村吃掉弱敌国民党军郝梦令师两个团。

8日,毛泽东发出向龙冈之敌进攻令,途中发现敌军主力已集结在龙冈,且加固了工事,准备死守。毛泽东于是决定声东击西,假装攻击龙冈,实际上挥戈向东,直取宁都、黄陂之敌国民党军毛炳文师。红军以3天行程赶到黄陂,歼敌4个团,俘敌4000。

至此三战三捷,杀得第三路国民党军闻风丧胆。已攻入赣南根据地的所有的国民党军主力本是向西向南攻击,现在知道上当,只好转旗向东,猛力逼近黄陂,欲找红军主力决一死战。

在各路敌军采取密集大包围之势,从各方不断向聚集红军的情况下,毛泽东当即命令罗炳辉率领红十二军伪装红军主力,一路扬旗吹号,大张旗鼓地诱敌向东。在罗炳辉率部牵着国民党进剿大部队的鼻子“转大山”的同时,毛泽东、朱德决定率领红军主力从尖峰垴秘密地向西运动,准备再次跳出国民党军的重围。

如何跳出国民党军的重围呢?这又是一步险棋。而毛泽东的决定简直令人惊奇,他提出红军与迎面而来的敌重兵作对面穿插,敌蒋光鼎、蔡廷锴、韩德勤纵队和陈诚、罗卓英纵队共20万大军兵分两路向东杀来,这两路纵队相隔不足二十里,而3万红军主力欲从两路敌兵的中间向西穿过,一西一东,一来一往,擦肩而过,红军与国民党军都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红军稍不注意,便很容易被敌人合围聚歼,这步棋可是异常危险。

尖峰垴位于永丰县和宁都县交界处,这里两边都是高山,山顶上都有国民党军队。中间有一条河沟,河沟有一条路,红军就从两山之间穿过。

此时从南北两个方向赶来的国民党军正在向这边靠拢,只剩下这条距敌只有二十里的缺口,红军大队人马要从这里秘密偷越出去,这又是一次神奇的夜行军。

部队在大山丛中,沿着一条小河沟蜿蜒西进,一会是山腰,一会是谷底,开始还有小路,后来连路也没有了,钻进了荒僻的丛林草莽中,借着星光,部队便攀藤附葛,在这新辟的山道上行进,不远的山头上,敌人的重机枪在虚张声势地盲目扫射,枪声不断,在手电筒不停的闪光下,队伍继续前进着,时不时的传来“肃静”的命令,原来红军已经走到敌人两军的间隙里来了,不到十华里路便是敌军。红军是往西走,敌人是往东走,惊险有余。

有一位老红军,在回忆录曾这样写到:在这次夜行军中,毛泽东手握指北针,和朱德、叶剑英(当时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走在队伍前面,辨别方向,寻找道路。半夜时分,毛泽东下令通知后面部队原地休息一下再走,他自己在山坡上一棵油茶树下,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望着山上不远的国民党军队自言自语说道:“这些鬼家伙,也不点火熏熏蚊子,他们要点火,我们还可吸支烟呢!”他禁不住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烟。饲养员老余递过伪装的茶缸:“毛委员,你把烟放在缸子里吸,不当紧的。”那个时候,人们习惯称毛泽东为毛委员。实际上毛泽东的职务是红一方面军的总政委。

毛泽东笑着接过缸子看了看,说:“那不行,犯纪律呀。”然后将烟卷塞回衣袋。毛泽东带头遵守纪律,战士受到感染,也都时刻遵守纪律,红军就是这样“步调一致”走出危险地带。

天亮之前,3万红军顺利突出重围,红一方面军主力又一次在敌军之间二十里间隙来回穿梭,到达兴国百石、良村一带进行隐蔽集结,等敌军发觉红军主力仍在兴国,打算掉头西进时,红军已经休整半月,战斗力已经增强。

8月底,在罗炳辉的指挥下,红十二军转了许多大山,国民党军大队人马跟着转山“溜圈”,却始终不见红军的影子,整个队伍士气低落,沮丧不堪。罗炳辉在完成“诱敌向东”的任务后,又奉毛泽东的命令,带领红十二军安全返回黄陂、小布地区,这时的国民党军才知道又一次上了红一方面军的当,国民党右翼集团军总司令陈铭枢也不得不承认:“国军处处黑暗,红军处处光明。”

四、神出鬼没乘胜追击

被整的晕头转向的蒋介石发现红军主力仍在兴国,赶忙命令蔡廷锴、陈诚各部队转头,经东固、富田逼近兴国,企图左右夹击红军,然而红一方面军却西移,到了兴国的西部茶园、永丰等地休整,再次准备战斗。

此时,两广军阀陈济棠、李宗仁通电反蒋,国民党内部战火重燃。9月1日,两广联军向湖南推进,粤军已在粤北的乐昌集结,桂军进至黄沙河,大战一触即发;在长江以北,黄河流域,国民党地方军阀石友三集结兵力,在蒋介石背后准备军事攻击蒋的嫡系部队,蒋介石腹背受敌,蒋介石险境重重。

同时“围剿”红军前线的国民党军军心涣散,也已无心再战,纷纷提出:“我们整月与共军作战,他们又狡猾又顽强,我们总是被出其不意地打得落花流水,还不如趁机撤退吧。”

9月3日,面对出现的新形势,蒋介石电令何应钦,实施国民党“围剿”军总退却。准备让围剿军组成援湘大军,经萍乡乘火车入湘对粤桂军作战。

5日上午,毛泽东和红军将领开会研究下一步作战计划,会议刚开始,总参谋长叶剑英就匆匆进来报告敌情:“根据侦察,蒋鼎文第九师正将兴国城移交给韩德勤的第五十二师驻守,向高兴圩移动,其他各部敌军也停止了前进。”

“敌人要溜了,必须抓住他们”不等叶剑英说完,毛泽东便对朱德说:“总司令,立即部署,追歼蒋鼎文!”

接到命令后,红一方面军立即从休整地点向高兴圩一带推进,集中力量,前去歼灭经高兴圩退往泰和的蒋鼎文第九师。

7日中午,高兴圩战斗全面展开,北起老营盘,南至兴国城,战线绵延七十华里。红一方面军本来打算伏击国民党军第九师,没想到的是蔡廷锴两个师意外赶来,国民党军一下子增加到四个多师,总兵力达5万多人,而红一方面军主力3万人,不足2万支枪。

红四军迂回到高兴圩西北的长迳口时,正好遇见了与从崇贤赶来的国民党第六十一师,两军展开了一个又一个山头的反复争夺战,战争非常激烈,战至8日,国民党第六十一师受命靠拢高兴圩的六十师,在通往高兴圩的通道,在高兴圩北侧的竹篱山,两军展开空前激烈的争夺战。

经这一战,红四军损失很大,眼看阵地就要被敌人夺去,红十一师长曾士峨急了,他立即组成了由连排长参加的敢死队,自己亲自任队长,举起手枪,高喊:“坚决把敌人打回去!”带领敢死队向敌人冲杀,由于他冲在最前面,不幸中弹牺牲。曾士峨的牺牲,给红军带来了损失,毛泽东知道后也很痛心,在曾士峨师长牺牲后,毛泽东号召:“全体红军战士,都应该向曾士峨师长学习。”

8日傍晚,国民党第六十一师靠拢高兴圩,战斗进入对峙阶段,此时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各3000余人,为保存实力,等待再战,红一方面军总部决定暂时撤除战斗。红三军团撤往茶园冈,红四军撤往均村一带,进行休整。

高兴圩之战后,红军慢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国民党蒋鼎文第九师在韩德勤第五十二师的掩护下经崇贤退向吉安,蔡廷锴退入兴国城休整,9月14日晚,蒋鼎文退至张家背,韩德勤进驻方石岭下的白石村。此时红一方面军追至崇贤,毛泽东、朱德决定歼灭韩德勤师。方石岭有一个兴国通往吉安的隘口,宽仅四至五米,隘口以北是一条六至七里长的陡坡路,直抵张家背。隘口以南是一条长约七华里的山谷。白石村在山谷里,山谷里有一条小河,山谷口有一道高达七十至八十高的瀑布,瀑布两侧是无法攀援的断崖。

14日晚,毛泽东指挥红军兵分三路,红四军、红十二军一部为左翼,把方石岭隘口死死封住,从方石岭向山谷发起突然袭击,红三军团等部队为右翼,堵住韩德勤的退路,从山谷右侧的安子山进攻,红三军则越过方石岭,监视张家背的蒋鼎文师。

15日晨,正在吃早饭的韩德勤部,没有在两侧山上派警戒,唯一的班哨也下山吃饭,红军趁机从山上猛冲下来,正在吃饭的国民党军猝不及防,被红军截成数段,顿时即被打垮,溃兵涌向隘口欲逃,被红军架在隘口上的一挺机枪封住,中午,方石岭战斗结束,国民党五十二师全军覆灭。

第三次反“围剿”,红军转战千里,在敌人重兵包围之中,进行了两次往复性的“对流式”大胆穿插,灵活机动作战,“中间突破”,神出鬼没地打击弱敌,共击败蒋介石军队七个师,歼敌17个团,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1.3万支,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创造出世界军史的奇迹。

面对围剿的再次失败,蒋介石再也顾不得自己立下的“舍命疆场”“不能成功,誓当成仁”的誓言,再也顾不得自己的面子,灰溜溜跑回南京。

内心羞愧的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也无脸再待在南昌,不待安排好南昌的事物,就跟在蒋介石屁股后回南京去了,将收拾残局的差使丢给了行营参谋长熊式辉。28日,国民党中央宣布撤销南昌行营。

历史影响

第三次“反围剿”与前两次相比,情况要严重得多,战斗也激烈的多。以毛泽东、朱德为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的坚持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至此,蒋介石深知,“将来与我争夺天下的必是毛泽东。”因此他下决心“我一定要在毛泽东羽毛未丰、气候未成时打败他。”但是他这种决心始终没有变为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