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朝朝暮暮:第二次反围剿战果

朝朝暮暮:第二次反围剿战果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毛泽东仍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由于在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了大胜仗,所以在军内的威望依然最高,他对军队的指挥仍具有权威性。

朝朝暮暮:第二次反围剿战果

37.第二次反“围剿”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央根据地

战争档案

时  间:1931年4月

参 战 方:中共红军;国民党

战  场:江西、福建

主要将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何应钦、公秉藩

战争回放

第一次“围剿”红军失败后,蒋介石并不甘心,于1931年4月,命令何应钦前往南昌坐镇指挥。

何应钦(国民党军政部长)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由他指挥攻击“朱毛红军”(红一方面军),共拥有二十一个师三个独立旅,附空军三队,共20万人马,所辖王金钰(杂牌军)所部第五路军五个师。朱绍良(蒋介石嫡系部队)所部第八路军五个师,蒋光鼎、蔡廷锴(原是国民党军将领李济深的部队,抗日时期是著名抗日将领)所部第十九路军三个师,孙连仲(原是国民党军冯玉祥的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大战中,建立功绩,是一位抗日将领,在第四次“围剿”红军之前,他的部队有一万余人“火线”起义,加入红军)所部第二十六路军三个师,其余各师旅直属行营皆由何应钦统一指挥。

第一次围剿时何应钦犯了“长驱直入”的错误,何应钦吸取教训,按照蒋介石“以厚集兵力”的战术,规定进攻部队每天只前进五里、十里或二十里。每往前一步,先以一小部分部队进行游击侦探,大股部队紧随其后推进,每占一地,立即构筑工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进行“驻剿”。

一、毛泽东抵住压力布下“奇阵”

在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之前,曾发生三件事情,对毛泽东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一件事情是蒋介石为了报第一次“围剿”被红军痛击之仇,委派湖南地方军阀何健的部队去挖毛泽东的祖坟,由于毛泽东家乡的乡亲们勇敢顽强的斗争,何健的部队挖毛泽东祖坟的想法并没有实现。毛泽东知道此事很是不高兴。

1949年9月,毛泽东以胜利者身份进驻北京紫禁城,有人对他提起当年这件事,毛泽东说:“他们打不赢就挖祖坟,和我不一样,我从不挖别人的祖坟,我打不赢就走。”说完毛泽东一笑了之。

第二件事情,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在江西省吉安东固医院住院治疗期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朱云卿是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比林彪早一期,他参加过北伐战争,早年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曾任红三十一团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当时林彪仅仅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红四军长。

朱云卿是毛泽东多年亲自培养起来的得力军事助手,很有军事指挥才华,著名的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就是朱云卿指挥的,在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之前,朱云卿遭遇敌人暗杀,毛泽东痛心不已。

第三件事情,中共中央派项英(抗日期间,任新四军副军长,皖南事件中牺牲)前往赣南闽西根据地,任中央苏区代理书记,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前委被撤销。项英为江西苏区最高领导。但毛泽东仍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由于在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了大胜仗,所以在军内的威望依然最高,他对军队的指挥仍具有权威性。

面对上述三件事情,毛泽东很快地排除了受影响的心情,及时召开军事会议,根据敌人军事形势的变化,他提议:“我们应该将红军部队逐渐汇合,南移整顿,应该像第一次反“围剿”那样,在根据地内粉碎蒋军进攻。”多数红军将领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这时中共中央委派任弼时(长征途中,任红二方面军总政委,建国后,是中共中央常委)、王稼祥(遵义会议上,王稼祥与毛泽东、周恩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进入红军最高决策层,建国后,任中国驻苏联第一任大使)、顾作霖三人组成的中央代表团,进入苏区,来到宁都。有人建议都掉江西苏区,向四川转移去重建根据地。毛泽东和朱德的意见,主张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并表现出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这给新到苏区的中央局领导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月1日,何应钦发布了总攻击令,国民党军队各路人马形成长七百里弧形阵线,从三面将赣南闽西根据地围住,慢慢地向前紧缩。

对于如何应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红军将领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

有的将领提议说:“我们先打蔡廷锴部十九路军,因为这支部队是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把这支部队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也会失败。”

还有的人说:“先打国民党的朱绍良部八路军,因为这支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把他们打败了,蒋介石自然而然就会收兵。”

对于这两种意见,毛泽东都不赞成,他站起来说:“打十九路军,有困难,十九路军有战斗力很强,在短时间内我们打不赢,会影响整个战局;打朱绍良的八路军,只能打到赣江边,无法扩大战果。”

毛泽东主张:“要打王金钰第五路军,这支部队是国民党军队中相对较弱的部队,虽然共辖有五个师,人数众多,但战斗力不强,又是北方兵组成,对南方作战还不熟悉,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先将敌五路军打败,然后向东进军,扩大战果,取得这次反‘围剿’的胜利。”

毛泽东又对攻打王金钰第五路军布局的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将第一个要歼灭的目标定在敌五路军进驻富田的敌四十七师和二十八师,原因是这两个师离红军最近,且又是弱中之弱,歼灭这两个师有一定的把握。

4月20日,红一方面军向龙冈地区聚集,随后,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再西移40里,向东固地区集中,隐蔽集结,等待时机,打击敌人,总司令部向东固之坳上转移。

红一方面军在东固地区集中,是毛泽东布局中的一步险棋,在东固地区北面、西面、南面都有敌人的主力部队,在东面也有敌人的部队,如果敌人统一步调,从四面同时向红军发起进攻,那么红军就会面临很大的危险,但是敌人有第一次“围剿”红军的教训,哪一路敌人部队都不敢先“探头”进击红军,害怕首先被红军歼灭,各路敌军都想保存实力,所以他们不敢匆忙前进,毛泽东了解各路敌军的内心想法,便布下这步险棋,在东固或者说就在国民党军鼻子底下部署伏兵。

其实毛泽东在布下险棋的同时,也对东固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东固四周悬崖峭壁,只有五条羊肠小道通向外地,而富田和东固之间有座地势险要的白云山相隔,其中九寸岭、观音崖是必经的两个险要山隘,道路崎岖,林木茂盛,地势陡峭,在这个地方打伏击,就是敌人有千军万马也不用怕,所以险中有万全之策,毛泽东准备在白云山上打一场大仗。

有许多红军将领对毛泽东的军事布局提出疑问,有人说:“毛泽东这种布局是‘钻牛角’,钻通了是一着妙棋,钻不通是一着死棋啊。”

有的红军将领说:“在白云山布伏兵,敌军能来吗?”有些性格急躁的红军将领,多次建议向富田的敌人发起主动出击。

毛泽东耐心地告诉大家:“国民党军公秉藩师及其他的部队是一定要离开富田到东固来的,仗一定有得打,大家不要但心。”

随后,毛泽东在具体布局上又布置了一步险棋,决定:“一军团之三、四军在离东固约十五里处布置陆击伏击阵地,三军团绕至敌侧前包抄富田之敌。”

这是一个背水阵,因为离富田不远的地方就是滔滔的赣江了,军事上一般是避讳这种打法的,让红三军团打背水仗,一旦被敌军发现,敌军集中兵力打红三军团,很可能将红三军团压到赣江里,红三军团有全部被歼灭的危险。

在布局完成后,毛泽东问彭德怀(彭德怀是红三军团长):“老彭,这个背水阵,你觉得危险吗?”

彭德怀一脸信心的回答到:“我认为没有危险,敌人根本想不到我们敢于侧敌侧水向他们进攻。”(www.daowen.com)

作为红军的主帅,毛泽东敢下这步险棋,作为红军主力部队的重要将领彭德怀敢走这一步险棋,敌军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这是一场艰苦的战役潜伏,是耐心、耐力和意志的考验,红军将士在默默中承受的心理压力绝不弱于一场大战,一天又一天地等敌人脱离坚固阵地,从而在运动中歼之。

二、“险棋”变“妙招”

5月12日,国民党“围剿军”第五路军代总指挥兼右路军第一纵队司令齐向辰给各师下达进攻命令,国民党军二十八师及四十七师由富田出发,过山坑,中洞,头陂、东固岭,向东固逼近,规定在15日以前占领东固。

红军在东固山地区等待了足足25天,这25天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毛泽东具备了这种坚强的心理素质,所以他指挥的部队必然也会具备这种心理素质,有什么主帅就会有什么兵,这几乎是一个常理。国民党军队终于离开阵地,像蛇一样缓慢向前移动了。红军第二次反“围剿”首战就要开始了。

5月15日晚8时,红军总部下达命令:“夜12时起床,1时吃饭完毕,一时半集合,2时出发,一定要赶在拂晓前占领东固岭白云山一带有利地形,坚决消灭前来侵犯的敌二十八师。”

5月16日清晨,身着旧灰色布军装的毛泽东,肩上斜背着挎包和一把油纸伞,朱德背着竹叶斗笠,手里拿着望远镜,两人一起快速登上白云山的指挥所。这两位同生死共命运的革命战友,总是在离火线不远的地方,亲自指挥作战。

白云山上,烟雾缭绕,一场关门打狗的战斗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5月16日早晨,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师长公秉藩像平常一样,打了一套“八段锦”。这个师长对红军是很不屑的,他暗暗的想:“在第一次‘围剿’红军中,我首先率领部队攻占了东固山,没想到在东固山上,没有跟红军大打一场,反而与自家部队张辉瓒师打了一场‘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恶战,这件事我一直很懊恼,这次我要和红军真刀实枪的比试一下。”

早饭后,按照事先的部署率师部各单位出发。特务营为前卫,后面就是师长、副师长、参谋长的三座四抬大轿,再后是机关人员,无线电队,驮载骡马和运输队,野战医院人员等,行军纵队达五六里长,队伍在狭窄的山道上缓慢的移动着,如一条长蛇,首尾不能相呼应。

他们走走歇歇,上午10点多钟,师部直属队一伙人马才走到山坑,这里完全是山间峡谷的羊肠小道,除了陡峭的山石,便是层层的梯田,把这些不惯爬山的北方士兵累得直喘不上气来。

这些国民党军在山间困难的向前移动,隐蔽在白云山的红三军,正以逸待劳,等待时机全部歼灭敌人。突然,发动进攻的信号枪一响,黄公略指挥红三军由山上,以战斗队形,猛冲下来,势不可挡,正在山间行进的国民党军遇到红军如此猛烈的攻击,根本无法展开战斗,机枪重炮都无法施展,人人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死的死,伤的伤,乱七八糟地倒卧道两旁。有些尚未死伤的官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弄得摸不着头脑,纷纷惊呼:“红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呀!”

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遭伏击后,死伤惨重,人马乱作一团。师长公秉藩命令机关人员和通讯队进入路旁的民房避弹,由特务营一、二连猛攻两面高山,三、四连猛攻东西高山,自己进入一座坚固的民房,作为临时指挥所,命令架设紧急无线电台,联络前后方。

这位想与红军真刀实枪比试的师长公秉藩惊慌失措,他急忙发电报要中洞北面八十三旅旅长柴乔松派兵增援。怎知柴乔松旅长的复电说:“我一六五团进展桥头冈附近,其二营与红军总司令部相遇,正在战斗中,营长郭钟麟受伤。我率一六四团抵达中洞以南,遭受红军伏击,激战甚烈,无法应援,请示机宜。”

公秉藩又给富田以南八十二旅旅长王德连发两个电报令其前来增援,但八十二旅已被林彪指挥的红四军包围。王德连给他的师长回电话说:“我旅已与红军遭遇,正在原地与敌激战,请示办法。”

公秉藩接电,见自己手下两个旅已动弹不得,自身难保,心中已凉了半截,只有向五路军代总指挥齐向辰求援了,他口夹着纸烟的右手微微地颤抖着,口述电稿:“十万火急,我率师直属部队进至山坑,遇到红军的夹击,形势险恶,请快速派部队前来增援,不要丧失良机。”

齐向辰手下的部队四十七师,代师长唐云山率师主力进至七寸岭、观音岩,与红四军遭遇,胶着不能脱身,只剩下一个团保卫代总指挥第一纵队司令齐向辰。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从侧面沿赣江迂回到富田东面边,从后面向富田发起总进攻,齐向辰指挥部队慌忙抵抗,根本顾不上公秉藩,所以马上回电:“二十八师公秉藩,敌主力从我右翼迂回向后方包抄,固陂圩已被占领,富田正在激烈战斗中,该师无论行进到什么地方,立即停止。”

在接到齐向辰的电报后,公秉藩心凉透了,知道二十八师已陷入天罗地网,急忙召集副师长王仁龙,党务特派员荆介臣,参议韦捷生,秘书长郑秋帆,参谋处长朱子奇等,聚集了百余人,由少校副官席宝庆率领,丢下电台,公文箱,于下午5点多钟,开始突出包围,终于由自己的十余名卫士簇拥着杀出一条血路,冲上了一个山头,逃出了红军的包围圈。

16日这一仗,红军俘敌二十八师副师长王仁龙以下4000人,缴枪5000余支,100瓦电台一部。

“牛角尖”钻通了,毛泽东布置的一着险棋,变成了一着妙棋,真是一筹胜全局,一胜服众将。红三军团长彭德怀夸奖毛泽东:“还是摇鹅毛扇的厉害。”

通过这场战斗,中央派到苏区工作的王稼祥增加了对毛泽东的了解,对毛泽东很佩服。红军主力于5月17日,在富田胜利会师,按照毛泽东的作战方略,向东横扫,第二天,红三军、红四军猛攻水南。敌四十七师残部退到水南,与原驻水南的四十三师一个团合兵一处,听说二十八师被全部消灭,一时间惊慌失措,很快被红军大败,撤退到白沙,红军乘胜追击,缴枪4000余支。

三、乘胜追击

5月23日,红三军团为左翼,红四军为右翼,将国民党军四十七师包围在一条狭窄的山谷里,将其两个团全部消灭,缴获枪支3000余支,国民党军师长高树勋(高树勋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对蒋介石不满,率部起义,投靠了解放军)率部负隅顽抗,与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孙连仲的部队合兵一处,但也无法阻止勇猛的红军,他们只好向宜黄撤退,红军在中村打退了高树勋师,节节胜利,日夜不停地向东奔袭,这时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已杀出了威风。

国民党王金钰的第五路军和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分别被红军痛击,国民党军东线的朱绍良为保存自己的兵力,除留胡祖玉的第五师守卫广昌外,火速率领部队向南丰后退。胡祖玉奉命在广昌城内加固工事,修筑了一条五里多长的土墙,墙外加挖战壕,还修了许多碉堡,企图将广昌死死守住。

5月25日,红军追到了广昌,把县城团团围住,胡祖玉率领14个团的兵力仍坚持抵抗,作困兽之斗。第二天,红军发动了攻城战,在红军猛烈的炮火轰击和顽强的拼搏下,守城军迫不得已丢掉外围工事,向城内后退,师长胡租玉被打伤,不久死于南昌医院,改为副师长周浑元指挥。

这时毛泽东和朱德已经来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战斗,他们同一线指挥员认真地研究和部署了攻城的方案,考虑到敌军已集中了14个团的守城兵力,并且拥有坚固的工事,而红军的力量还不足以达到两倍或三倍于敌的绝对优势,一下子消灭不了这么多敌人,红军总部当机立断决定一方面集中兵力,采用声势浩大的攻势逼迫敌人撤退,另一方面网开一面,放一部分敌军逃去,以便迅速占领广昌城,为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打开通道。

27日傍晚,总攻发动以后,红三军按照红军总部的指示,悄悄地把广昌城东北面,通向南丰的江上渡桥开放了,给守城敌军留下一条逃命的路子,果然,没过多久,守城敌军人马辎重向潮水般地向这座木桥涌来,桥窄人多,官兵争先恐后逃命,不少人被挤得掉进河中。晚上9点,红军顺利进城,广昌城又回到了红军的手中。

广昌战斗取得胜利后,红军总部决定红三军、红四军一部北上歼灭逃跑的敌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则率领主力部队一万人向东进入福建,对建宁发起进攻。

建宁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向东北方向发展的一个前进基地。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向东北方向发展的。红军攻克建宁,在建宁、泰宁、黎川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就可以逐渐地同赣东北和闽北革命根据地联结起来,并且可以向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闽地区发展,威胁敌人的根本重地南京,推动全国革命的高潮。攻打建宁的任务是由勇敢善战的红三军团和红十二军执行的。红三军团为攻城部队,红十二军为攻城预备队。

驻扎在建宁的是国民党军刘和鼎第五十六师,共四个团约七八千人,武器装备精锐,号称“福建第一师”,一向在闽西称王称霸。当刘和鼎知道广昌城被攻破,红军向建宁进军时,便破坏了通向石城、宁化的木桥,烧毁河里的船只和竹筏,关闭城门死死把守。

5月30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进攻县城,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红三军团在大雾中,迅速对各个山头的守军进行分割包围,夺取了刘和鼎布下的外围阵地,一直打到城下。

这时罗炳辉指挥红十二军也火速从右翼切断了守军通往宁化的道路,攻克水南东面的山头。经过半天的激烈战斗,红三军团从西门、北门突破缺口,红十二军从南门突破缺口,守城敌军被迫向东门城楼和大桥撤退。

在大石桥上,大批的骡马被挤倒了,行军锅灶挤翻了,公文担子被挤丢了,骡马、行李、锅灶等等又将逃跑的退路死死堵住,刘和鼎和他的卫士们从河边抢了一只小船逃命,小船在河心不小心被礁石撞碎,刘和鼎掉落水里,他的卫士把他拖到对岸,这才保住了自己的小命。刘和鼎逃走以后,总共只剩下了五六百残兵败将,他的部队大多数成为红军的俘虏。

5月31日,红军占领建宁城,歼敌3个团,俘敌3000余人,收缴枪支2000余支,占领建宁后,表明红军已经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围剿”,打的十分畅快。何应钦只好一拐一瘸地向南京逃亡,真想象不出他是怎样向蒋介石报告“围剿”的败局。

历史影响

由于毛泽东的正确指挥,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毛泽东的功绩不可埋没。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