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朝朝暮暮:首次反围剿揭秘

朝朝暮暮:首次反围剿揭秘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计划地放弃一些地方,最后再将敌人歼灭,这是毛泽东的谋略,这种谋略得到了红一方面军多数人的支持,这次反“围剿”也就是按照这种谋略进行。

朝朝暮暮:首次反围剿揭秘

36.第一次反“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战果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争档案

时  间:1930年10月

参 战 方:中共红军第一、三军团;国民党

战  场:赣南闽西

主要将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蒋介石、张辉瓒

战争回放

中共的武装力量,一直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但在红军初创根据地之时,国民党内部新军阀的混战,蒋介石无暇顾及。1930年10月,蒋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之后,国民党军调集10万兵力,集中对红军和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南京国民党政府大规模围剿红军的阶段至此开始。

一、蒋介石公开反共

1930年10月,国民党对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反“围剿”,但国民党军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开展大规模“围剿”红军,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状况分不开的。

北伐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打败旧军阀了,但国民党军队内部各派别之间的矛盾立即表现出来,当时国民党军队主要分为四个派系,即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司令蒋介石(蒋介石实际上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阎锡山、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司令李宗仁

北伐革命取得胜利后,这四个派系开始不满于现状,争权夺势,作为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蒋介石想独揽大权,实现统一,于是他不断排挤其他派系,这导致其他派系强烈不满,首先发难的是李宗仁,他率先在长江流域开始发动“捣蒋”战争,然而很快便被蒋介石的军队打败。

紧接着,冯玉祥与阎锡山联合发起中原大战,蒋介石采取金钱收买和军事打击的两手策略,在黄河南北,打败冯玉祥、阎锡山数十万大军,结束中原大战。

因此在中原大战胜利之前,蒋介石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攻打其他派系身上。他是没有精力来指挥他的部队“围剿”红军的,也正是借着新军阀混战之时,红军“朱、毛、彭(指彭德怀)、黄(指黄公略)”的部队合兵一处,连取吉安数十城,鄂豫皖、湘鄂西、闽北、湘赣各处红军,红军的人数激增,力量也成倍扩大。

中原大战结束后,面对红军的发展,蒋介石感到极为震惊,他深刻的感觉到红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政权,再加上这时他已有精力,于是,他匆忙结束了中原大战,从各省调部队30万,分三路开始集中“围剿”各地红军,又亲拟大“围剿”十六字令:“长驱直入,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打。”

蒋介石指令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所部围剿军,共10万人马,主攻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朱毛彭黄”红一方面军,分作两路:一路为攻击队,负责深入红军根据地腹地,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罗霖七十七师,公秉藩二十八师,许克祥二十四师等部队分住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各处,自西而东开进。

又将此路人马分作右左两路纵队,右路纵队辖张辉瓒所部、公秉藩所部的两个师,谭道源五十师,张辉瓒兼前敌总指挥,统帅右路纵队,自驻地向东固进逼;左路纵队辖毛秉文所部、许克祥所部的两个师,以朱绍良为总指挥,分驻黄陂、东韶,合攻宁都。其余各军编成另一路,为围困队,分占红军根据地四周战略通道,阻止红军逃窜。

霎时间,国民党军队浩浩荡荡向根据地开赴过来。

二、怎么反“围剿”

对于如何反“围剿”,当时红军将领中有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是到白区(包括南昌、九江)去打,即“御敌于国门之外”。

对于这种意见,毛泽东坚决反对:“我们这样太冒险了,搞不好容易陷入敌人的包围圈,全军覆没。我不同意。”

而朱德在红四军古田会议后,历来是毛泽东的忠实拥护者,所以朱德与毛泽东的观点一致。

第二个方法:主张沿赣江“夹江布阵”,即红一、三军团分别在赣江两岸布防,以掎角之势迎战敌人。

之所以提出这种主张,是有其原因的,红三军团的五军、十六军大多数是平江、浏阳人,八军大多数是大冶人,这些地区在赣江以西,在家乡地带作战,对地理情况熟悉,所以红三军团多数将领反对过赣江,主张红三军团从赣江东渡到赣江西,要求红一、三军团分家,夹江而阵,红一军团位置于赣江以东,红三军团位置于赣江以西,认为这样可以集中消灭敌人,也便于游击作战,这是红三军团大多数将领的意见。

但是彭德怀说:“我不同意这种主张。只有红一、三军团合起来,力量才够强大,可以集中力量消灭敌人。”毛泽东表示了与他相同的观点。

彭德怀说服了红三军团多数将领,坚决主张与红一军团并肩作战,红三军团政委腾代远(建国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长)支持了彭德怀的意见,红三军团的意见统一了。

三是不是固守住自己取得的阵地,而是成功后就班师回朝,择机歼敌。毛泽东说:“诱敌深入到我们的红色地区,等到他们疲惫的时候一举歼灭。”

这个战法,引诱敌人进入红军的包围圈,打游击战,而不是阵地战。有计划地放弃一些地方,最后再将敌人歼灭,这是毛泽东的谋略,这种谋略得到了红一方面军多数人的支持,这次反“围剿”也就是按照这种谋略进行。

三、自家人打自家人的“糊涂仗”

自从在井冈山上驻扎以来,毛泽东率领红军打了许多仗,但没有打过大规模的仗,第一次反“围剿”是他平生打的第一场正规军对正规军的运动战,他是这场战争的主帅,这对毛泽东是一个考验。毛泽东经过细致的分析,料定敌人的进攻目标必定是东固,他将计就计,便派出红三十五师,担任左翼警戒牵制的任务,要他们佯装主力,在东固四周山头做好伪装工事,诱使敌人进入东固,以便红军寻找战机。

12月16日,鲁涤平下达总攻击令,将东固定为首攻目标,并且限定在20日前攻占,各路国民党军开始向苏区中心区进攻。(www.daowen.com)

进攻东固的国民党军主力是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和公秉藩的新编第二十八师,这两支部队认为红军力量薄弱,根本不足挂齿。张辉瓒和公秉藩各率所部由永丰、吉水向前推进。

当公秉藩师如期到达东固时,担任诱敌的红三十五师已主动撤离,公秉藩师扑了空,他却越过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发电报到吉安给鲁涤平,抢报头功,当蒋介石从前线获得此消息,当即复电,称赞公秉藩所部,并奖励了两万元。

张辉瓒率领的敌十八师,兵员充足,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曾有“铁军”之称。此次围剿红军,张辉瓒被蒋介石全权命为西路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心想这是个施展自己能力的时候,成功剿灭红军后,可以向蒋介石邀功请赏,加官晋爵。

这天凌晨,大雾弥漫着整个山林,张辉瓒误认为公秉藩师为红军,心想:抢头功的时候到了。不等仔细分辨对方是谁。就下达攻击命令:“兄弟们,给我猛冲,拿下东固,军官每人20块大洋,士兵每人10块大洋。”

张辉瓒一声令下,一万多人轻重火力齐向公秉藩师开了火。公秉藩知道情况不妙,心想红军借着大雾又打回来啦,急忙命令部队顽强抵抗。他一面向蒋介石报告请求增援,一面命令部队顶住。经历了四个半小时的激战,云雾逐渐散去,此时对方才发现死者穿的是国民党军服和佩带十八师符号,才如梦初醒,知道是“大水冲倒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

被自家人揍了一顿的公秉藩,气急败坏,大骂张辉瓒:“你他妈抢头功抢疯了,老子占领东固没挨红军一枪一弹,倒叫你咬了一大口,什么他妈总指挥,老子不干啦!”一气之下,公秉藩率部折回“休整”去了,只剩下张辉瓒孤军深入,向龙冈方向冒进。

在南京的蒋介石,听说此事后,气得暴跳如雷,严词训斥张辉瓒:“连自己人都分不清吗?你这个糊涂蛋!脑袋不想要了!”

被蒋介石一顿臭骂,张辉瓒垂头丧气,几天后,他将朱耀华的五十四旅留在东固,自己率两个旅和直属队近万人,向龙冈杀来,想孤军与红军作战,以雪耻辱。

12月28日,鲁涤平的围剿军已先后进占东固、南垄、洛口、头陂一线。这时的国民党军在红军地方武装的狙击和袭扰下,人心涣散,日夜劳累,没有时间休整,加上军队的给养开始不足,整个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红军反击时机成熟。

四、红军反击战

经过深思熟虑后,毛泽东提出必须先打张辉瓒和谭道源两个师,作为反攻的突破口。毛泽东这样分析给大家听:

“第一,张、谭两个师是鲁涤平的嫡系部队,消灭这两个师就相当于消灭了敌军的主力,“围剿”也就随之被打破了。第二,红军四万之众,每一次只打一个师占绝对优势。第三,张、谭两师驻地均接近红军集中地小布,这个地方群众基础较好,能隐蔽接近敌军,不会走漏消息。第四,红军实行中间突破,打开一个缺口后,敌军左右各纵队,一个在赣江西岸,一个在闽赣边界,相距数百里,很难在聚集在一起,失去援助,也就有利于红军各个突破他们。”

毛泽东将张、谭两个师又进行了一番比较:“我认为,应该首先攻打谭师,谭师已开进源头,距小布25华里,他是乙种师,只有8000人,孤军深入,没有外援。”

但是谭道源老奸巨猾,在进到源头之后,并没有再继续前进。而是利用有利的地势,开始构筑工事,毛泽东的想法是在他离开阵地时在运动中歼灭他,可是这个谭道源就是不离开阵地。

源头至小布之间仅有一段狭长山谷相连,两边都是俊俏的高山,毛泽东和朱德果断决定:“我们就在这峡谷布阵,等着敌人自投罗网。”这时候正赶上岁未时节,天气很冷,红军战士每天天亮前,就冒着寒风进入阵地,可整整一天下来,谭道源还是没有下山来,红军无可奈何,只好当晚撤回黄陂。

第二天后半夜,红军又去埋伏,又白白等了一天,敌人还没有下山,只好再次忍耐撤回。原来在红军集结准备向小布前进发起进攻时,一个红军集结地村子逃出的地主分子向谭道源透露了消息,于是谭道源速令部队停止前进,坚守源头阵地,并向张辉瓒发出紧急呼救,等待援助。

12月28日鲁涤平下达命令,要求深入苏区的五个师,立即向宁都以北的黄陂、小布地区实施总攻。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亲率第五十二旅、五十三旅和师部急进,于29日脱离与左右邻军的“犄角”进占龙冈,张辉瓒师成为孤军,准备第二天再进犯黄陂,以实现对红军的三角包围。

此时的毛泽东万分焦急,他想:“敌军不敢出动,定有原因,不能在小布这段山谷里守株待兔。”他立即与朱总司令和参谋长朱云卿一起召集紧急会议。

这时参谋处报告说:“驻东固的张辉瓒师进到南龙,下一步似乎要进攻永丰龙冈。”毛泽东端着油灯,凑近作战地图前细细查看,朱德也俯身前来,片刻后,借着微弱的灯光,他在“龙冈”这个地方划了一个大红圈,朝朱德说:“怎么样?”

“要得!”朱德立即赞扬,参谋处立即下令:“全军12月29日一早出发,目标指向东固一线张辉瓒师。”

由于军情紧急,没来得及做战前动员,部队便出发了。

这时,突然下起蒙蒙细雨导致山道甚滑,为了争取时间,红军战士在细雨中滑溜的小路上小跑前进。

12月29日,毛泽东和红军总部一起,随红三军、红十二军,冒着毛毛细雨急行军80华里,从黄陂的阳斋村赶到永丰县的君埠圩。

龙冈位于永丰南端,东邻群埠,北靠上固,南与兴国相连,西与吉安县相接,四面群山环抱,山路崎岖,中间是一个狭长谷地。认真分析了地形之后,红军决定正面派兵堵住,从左右两翼进攻,再派一支部队潜入敌人后方,断敌退路,再留一支做预备队,从四面包围敌人,集中优势兵力予以全歼,置敌于死地。

决战前,红军4万兵力向龙冈的张辉瓒师猛扑过去,12月30日清晨,黄公略指挥红三军七师的先头部队首先与张辉瓒部队正面交火,依据有利地形以及对地形的熟悉,红七师从正面大量地歼灭了许多敌人。

天刚刚亮,山里被雾气笼罩着为隐蔽歼敌提供了有利的天时。毛泽东命令部队进入预定阵地。在浓雾的隐蔽下,4万红军悄悄地在龙冈形成了“公尺”形伏击圈。在海拔400多米高的指挥所内,毛泽东俯瞰云山雾罩,不禁诗兴大发,他对朱德说:“总司令,你看,真是天助我也。三国时,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敌兵。今天,我们借晨雾全歼顽敌啊!”果然不出所料,骄横的张辉瓒并没有吸取在大雾中自家人误打的教训,冒着大雾,率领所部主力9000余人,钻进了红军早已布置好的“口袋”。

包围圈越来越小,张辉瓒师陷入重围,红军以4万的兵力打张辉瓒师9000人,张辉瓒确实有点吃不消,但他仍然组织部队垂死反击,打得十分激烈,终于,张辉瓒所部支持不住了,全线溃败,黄公略军长亲自率领部队从战场的正面冲到张辉瓒师部,将张辉瓒活捉,一个师两个旅9000余人全军被歼,无一漏网。

张辉瓒被生擒的消息传到了老奸巨猾的谭道源的耳朵里,他慌忙扔下源头阵地,向宁都东韶撤退,企图向左路军靠拢,以请求支援。红军不怕辛苦,连续作战,开始追歼谭道源师,在东韶,红军将谭道源师包围,经过一天的激战,又歼灭谭道源师一个旅,俘敌3000人。

吓破了胆的谭道源率领残部,慌不择路,向抚州方向逃去。至此右路军瓦解,左路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立即退至南丰、宜黄。右路军的残部公秉藩师和张辉瓒师的朱耀华旅也退至赣江西岸的吉安。仅仅五天的时间红军打了两个大胜仗,消灭敌人一个半师,共1.2万人,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

历史影响

第一次反“围剿“是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后,红军同国民党军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它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奠定了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