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袁世凯夺权之战:胜利果实、战争回放

袁世凯夺权之战:胜利果实、战争回放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袁世凯夺权之战——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战争档案时间:1911年11月-1912年1月参 战 方:北洋军;革命军战场:南京、北京主要将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袁世凯战争回放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清帝并没有立即退位,为此,陆军总长黄兴等人制订了北伐方案,准备出兵六路,将清政府一网打尽,消灭残余势力。

袁世凯夺权之战:胜利果实、战争回放

8.袁世凯夺权之战

——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

战争档案

时  间:1911年11月-1912年1月

参 战 方:北洋军;革命军

战  场:南京、北京

主要将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袁世凯

战争回放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清帝并没有立即退位,为此,陆军总长黄兴等人制订了北伐方案,准备出兵六路,将清政府一网打尽,消灭残余势力。全国上下,各地军民对此积极响应,一时间革命情绪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一、袁世凯仗势夺权

此时,掌握清政府军政大权的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洋人对袁世凯说:“看来清政府是越来越没用了,国内的革命都镇压不下去。你干脆利用革命,取代清政府替我们继续做事吧,有我们做你的后盾,你就什么都不用怕了。”帝国主义试图用在中国“换马”的政策,把袁世凯培养成为帝国主义的新代理人,通过他建立伪政府来继续谋求在华利益。

而此时南京临时政府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尤其是难以克服的财政短缺。许多部队急需军饷却无钱购买,黄兴曾为此到处奔走,废寝忘食,甚至累得吐血。在这种情况下,混入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便积极活动起来,暗中勾结袁世凯:“南京政府不行啦,眼看快倒台了,我们都跟着你袁世凯干吧。”

他们不断向孙中山施加压力,以尽快达到南北议和。甚至有人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观点,认为革命政党已经完成任务,就不需要继续存在了,还不如尽早把革命党解散了。这就使革命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而心怀不轨的袁世凯却完全明白政权的重要,也正想通过帝国主义掌握统治大权。所以他一方面对革命军进行剿杀,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清政府立即倒台。他恐吓清政府:“不给我权力,我就没办法去消灭革命军。必须给我重要的实权我才肯替你们卖命。”对待革命军则又变了一副面孔:“如果你们不妥协,我就派清政府的兵来镇压,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袁世凯在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后,出彰德到信阳,马上命令清军汉口和汉阳发起猛烈进攻。

11月27日清军占领汉阳,冯国璋打算乘胜追击攻打武昌。可令人不解的是,当武昌马上就要被冯国璋率领的清军占领时,袁世凯亲自打来电话对其进行制止:“不要继续打了。我自有安排。”

12月1日清军用大炮攻击武昌,武昌都督府中炮起火,狼狈的黎元洪匆忙逃至武昌城东卓刀泉躲避。这时,北京外国公使团提出:“你们南北两个政府停战3天,我们南北议和,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电报传至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手中,葛福派人将电报送至武昌,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孙武和参谋总长吴兆麟见形势不妙,商议同意自12月2日晨起停战3天,这样也就等于接受了帝国主义提出的南北议和的建议。

在停战的当天,吴兆麟于汉口英租界召开的各省代表会上决定:“如果袁世凯能够转移到革命的阵营里来,马上逼迫清帝退位,那么作为回报,我们代表们就一致推举他为临时大总统。”事后又由英国领事出面通知将停战期限延长为15天,以便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进一步相互勾结起来,诱使革命党向袁世凯作出妥协。

正当武昌革命军同意停战之时,江浙革命军光复南京,并把南京定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经过各省代表的同意,黎元洪派伍廷芳为代表与袁世凯所派代表唐绍仪在汉口举行议和会谈。18日唐绍仪与伍廷芳举行第一次会谈,20日又举行第二次会谈。伍廷芳声明:“谈判可以,但是一定要有条件。首先,必须以承认共和为前提;第二,如果袁世凯能够投奔到革命的阵营来,逼迫清帝立即退位,那么我们就一致推举他为临时大总统。这一点上必须达成统一默契。”

而唐绍仪则说:“袁世凯派我来时说只承认实行君主立宪,不赞成共和。但你们也可以召集国民会议来决定君主立宪或共和问题。”

在南北和谈期间,帝国主义加强了干预,大力支持袁世凯。10日各国公使举行会议,决定通电各国政府设法对谈判施加压力,促成议和。20日美、日、俄、德、法五国领事递交一份同样的备忘录,声称中国革命“使外国的物质利益与安全遭受严重的危险”,各国“有义务非正式促请双方代表团注意,必须尽速达成和解,以中止现实之冲突”。帝国主义对谈判的粗暴干涉加速了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妥协。

除了帝国主义的干涉,立宪派也对南京临时政府进行了破坏,革命党人内部也发生矛盾,一时各种党派纷纷亮相,使同盟会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面临目前的困难,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民主革命派无可奈何的选择了让步妥协,1月22日孙中山出面,提出了革命党人的最后底线:“我们可以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但是我们南京方面一定要得到使清帝退位的确切保证,袁世凯还必须答应遵守参议院所指定的宪法。这样的话袁世凯就可以做大总统了。”袁世凯听到孙中山这样的保证,心中不禁窃喜,得知革命派妥协了,于是他也就加紧了胁迫清帝退位的计划。

二、刺杀良弼与清帝退位

在革命浪潮的不断冲击下,清政府迅速垮台,但以良弼为首的清廷顽固派又组织起“宗社党”企图挽救奄奄一息的清王朝。12月,任京津同盟会军务部长的革命党人彭家珍,计划用暗杀的办法除掉袁世凯和良弼等人,由于炸袁没有成功使革命党受到损失,袁世凯恐慌过度,不敢出门,彭家珍决定先除良弼。

彭家珍事先侦察了良弼在京的住宅、办公地点及行动规律,侦察完毕,他决定装扮成与良弼关系较好自己又比较熟悉的崇恭,去拜访良弼,然后见机行事。1月25日彭家珍抱着牺牲自己炸良弼的信念写好遗嘱,对身边的同志告别:“我这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但牺牲我一个,除掉一个民主道路上的绊脚石,我死也心甘。同志们永别了,等我的好消息。”

26日晚他取出炸弹,在寓所乔装打扮成崇恭,将两枚炸弹藏在外套口袋里,一支新式手枪插在腰间,乘车来到金台旅馆,用崇恭的名片进行登记住宿,安排好房间,对旅馆的服务员说:“我现在有事情要外出,先离开旅馆。等办完事再回来,房间给我留着。”这样做的目的是,事后如果追查起来也就到此为止,也就不会暴露了革命党人的活动据点。(www.daowen.com)

离开旅馆后彭家珍先到良弼的办公处军谘府和旧宅打听消息,得知良弼回红罗厂的新宅住宿。于是乘车来到红罗厂的新宅进行询问,又得知良弼还没有回来,便在客厅等候,但过了很长时间良弼还没有回来,他便乘车前去迎接。在出门不远处,见有人提军谘府灯笼从远处走了过来,知道肯定是良弼来了。见良弼车到,彭家珍便拦车施礼,并由仆人递上崇恭名片。“久闻良弼的大名,一直很敬仰,今天特意前来拜访,请大人赏光求教。”

灯光下,良弼端详面前的崇恭,觉得长的不是太像,心生怀疑:“这个人怎么跟我以前见到的崇恭不太像呢?有些可疑,离我这么近,不要是图谋不轨吧!”他赶紧向一边闪躲,彭家珍突然掏出炸弹向良弼投去,良弼周身被炸伤,昏死过去,彭家珍也当场牺牲,年仅23岁。良弼于28日死去。宗社党也就由此倒台,清政府大势已去。

在得到孙中山的“只要让清帝退位,就保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的承诺后,袁世凯马上发电报请求清帝退位。当时清帝还没有立即答应,袁世凯便命令北洋军47名军事统领联名要求清帝退位,并宣称如果清帝不答应的话,他们将率军直逼皇宫。袁世凯通过胁迫的手段控制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让皇帝没有后路可走。袁世凯保证:清政府可以留在故宫居住;国民政府以外国元首的礼仪对待清帝;尊号不变;每年有俸禄400万元。在得到这些承诺之后,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从此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

三、孙中山让位袁世凯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在得知清帝退位及袁世凯赞同共和后,便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同时推举袁世凯代替自己。

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举行选举会议,袁世凯以17票当选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让位时对袁存有防备之心,曾提出临时政府设南京、新总统南下就职及新总统须恪守临时约法等3个条件。

但袁世凯不答应离开北京。29日,他指使部将曹锟在北京发动兵变,然后借故拒绝南下就职。3月1日和2日,保定天津随后也发生兵变。兵变发生后,各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增加在京津的兵力,“保卫”使馆与侨民。北京兵变发生后,蔡元培致电南京建议取消袁南下就职之成议。

6日,临时参议院召开会议,决定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10日,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各国驻华公使即日承认中华民国。

4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参议院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表示解职后当与四万万人民一起造成中华民国巩固之基础。5日,临时参议院正式议决临时政府迁北京。南京临时政府宣布解散后,袁世凯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对南方各省民军进行统领。6日,南京留守府成立。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即赴南京同盟会本部出席饯别会并发表演说,宣布:“今日满清皇帝退位了,中华民国建立了,民族独立、民主权利两个两主义都已经实现了,只剩下民生主义还没有开始着手开展。从今以后我们这些人所当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这件事情上面去”。

为了营造与孙中山“诚心”合作的假象,袁世凯曾邀孙中山等北上共商国事。在孙中山留京的一个月期间,袁邀孙会谈13次。孙中山还广泛深入民众,出席全国铁路协会及各界的欢迎会,强调以建设民国为己任。9月6日,孙中山至张家口视察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11日接受袁世凯授予的“筹划全国铁路全权”。在袁世凯的热情邀请下,黄兴、陈其美继孙中山之后于11日抵达北京,袁世凯派人热烈欢迎。

10月3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后,连日出席欢迎会演说民生主义与铁路计划。14日,他在上海开办中国铁路总公司,并成立铁道督办办事处,收集研究铁路资料,规划铁路建设事项。孙中山想通过兴办铁路达到富国的目的,幻想在10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袁世凯表面上对他表示支持,1912年任命他为全国铁路总办,但在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下要想付诸实践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四、刺杀宋教仁

在民国的历史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宋教仁的牺牲更让国民悲痛不已,也没有任何一个政治人物的死引起全国强烈的震撼,也没有任何一个谋杀案像宋案一样,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如此重大深远的影响。宋教仁的好友谭人凤说过:“国民党中的人物,袁世凯最记恨的人只有宋教仁。”

武昌起义之后,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准备成立政府讨论政体,宋教仁坚决主张民选总统。但是孙中山却认为,实行总统制,总统民选,总理由总统任命。在孙中山将权力交给袁世凯之前,为保护革命成果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决定实行内阁制

宋教仁等人想通过组织一个实力强大的政党,在国会选举中争取多数议席成立党政内阁,从而达到制约袁世凯挽救革命的目的。1912年9月25日,以同盟会为基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合并统一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主持党务工作。1913年,国会两院选举中,国民党获胜,宋教仁一路上发表演讲,表达了对袁世凯政府的不满,并在演讲中阐述自己的宪政理想,于是掀起一场民主政治的风波,并把矛头指向了袁世凯,袁世凯心中气愤不已,视他为眼中钉。

为了笼络宋教仁,袁世凯送给他名贵西服,并且尺寸掌握得非常准确,由此可见袁的用心良苦,后袁世凯送宋教仁一张交通银行五十万元支票一本,但是宋教仁并没有为之所动,让赵秉钧还给了袁世凯。由于宋教仁的一再拒绝,让在政治上受到威胁的袁世凯动了杀机。

在召开国会前夕,宋教仁接到袁世凯邀请他北上共商国是的急电,决定即刻赴京。有人嘱咐他以防不测,但宋教仁坦言:“没关系,这次上京是为了统一大局,调和南北的矛盾,目的堂堂正正,有什么可怕的呢?国家之事虽然有风险,也当全力以赴啊。”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黄兴、廖仲恺于右任、陈其美等友人陪同下来到上海车站,突然间响起了枪声,在嘈杂的枪声中,宋教仁倒下了……并于22日逝世。

案发后,袁世凯假令“穷究主名”、“按法严办”。23日,上海英法租界扑房抓获凶手武士英及同谋应夔丞,并从其家中搜出多件确凿证据,证明刺杀宋教仁的主谋是袁世凯,直接策划人是其爪牙赵秉钧和洪述祖,真相大白后全国悲愤不已。连宋教仁的政治对手民主党党首汤化龙都这样称赞他:“倘许我作愤激语,谓神州将与先生毅魄俱沉。”当时在日本的孙中山得知宋教仁遇害,悲痛欲绝,撰联挽写道:“作民权保障,谁为后死者;为宪政流血,公真第一人。”

根据当时的报纸的报道,宋教仁被刺的事情震惊了整个上海,人们群起指责凶手,两天后,宋教仁病逝的消息传出,医院门前吊唁者络绎不绝。当灵柩移往湖南会馆,前来送行的人有几千人,人山人海,道路阻塞,但气氛严肃静穆“莫不为之哀悼”,期间突然乌云四起,天地也仿佛在为宋教仁的去世而哀悼,一时间凡是来参加追悼会的人们,全都唏嘘感叹,称这是上天的哭泣。

为此北京新闻界召开了哀悼宋渔父(宋教仁号渔父)先生大会,到场人数也达到数千人,其中还有日本、法国人。陈家鼎、程家柽、日本和法国的来宾等都发表演说哀悼宋的逝世。统一党也召开追悼会。其他许多地方也举行了追悼会。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进行了报道。不同政见的人一致称宋教仁为大政治家,对他的被刺表示了极大的悲痛和愤慨。

宋死后,上海法院曾给国务总理赵秉钧发传票,传他到庭作证。宋的好朋友黄兴、陈其美致函上海总巡捕房,如果拿获正凶,他们将以赏银一万元作为酬劳。与此同时,上海闸北巡警局、上海县知事也发出悬赏,赏格一样,赏洋一万元,能为抓获凶手提供信息的,赏洋五千元。地方检察厅、沪宁铁路局也都发出了悬赏。对此,袁世凯非常生气,干脆下令取消了各地的法院,以县知事兼理司法。宋教仁一死,中国的民主萌芽随之被扼杀。

兴办铁路幻想的破灭和宋教仁惨案的发生,以血的教训给革命党人上了一课,使他们认识到若要继续革命“非去袁不可”,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但革命党手中的兵力有限,在袁世凯的大举进攻下以失败告终,袁世凯乘机解散国民党,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只得再次东渡日本,流亡海外。

历史影响

辛亥革命既是胜利了,又是失败了。对清政府而言,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权,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对革命党而言,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被帝国主义的代理人袁世凯所篡夺,建立了反动政权,大肆杀戮革命党人,而后袁世凯又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所以它又失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