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南京之战
——为中华民国建都南京举行的奠基礼
战争档案
时 间:1911年11月-1912年3月
参 战 方:江浙联军;清军
战 场:南京
战争回放
武昌起义的成功,加速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等省相继响应武昌起义之后,1911年11月初,上海、浙江、江苏等省也先后宣布独立。但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却一直为清朝所控制,并派重兵驻守,形成对东南地区已独立的各省的威胁。革命党人几次鼓动守军起义都没有成功。上海、浙江、江苏的革命党人为了减轻首先发动起义的武汉的压力,巩固东南地区的革命成果,决定联合攻克南京。
一、南京之战
南京据守长江天堑,是连接湖北、安徽、江苏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南重镇,因此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1911年11月24日晚,右路淞军和一个营的浙江军,乘兵舰直接逼近了位于城北的乌龙山脚下。他们早就在守台官兵内部设置了内线,先是派人在山脚、山腰事先设定好的位置放出信号,山上的内线一看:“革命军已经到了,该是里应外合的时候了。”在内外联合下,革命军很快就占领了炮台。
11月25日,江浙联军向南京发起总进攻。镇军主攻天保城,天保城驻扎了江防兵一营,旗兵4000人,炮10余门,机枪4挺,兵力不算多,但天保城城堡地势陡峭,屡次攻打不下,革命军损失惨重。在粤军占领乌龙山后,随即与浙军合力攻幕府山炮台,29日拂晓两军联合攻下幕府山炮台。
随后粤、浙两军又与镇军围攻天保城。清军巡防营首领王有宏在战斗中还不忘自己官老爷的身份,一定要骑马督战,左右的副官竭力劝止:“大人,在步兵中骑马的将领是最明显的目标,骑马太危险了!”可是王有宏一意孤行,结果被浙军一枪击毙,从马上掉了下来。12月1日终于把天保城攻占下来。在战斗中革命军不怕牺牲,冲锋陷阵,歼敌1000多名,俘虏敌人数千名。在天保城激战的同时,苏军也占领了雨花台。
至此,革命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南京重要据点全部被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城中之敌成为瓮中之鳖,唾手可得。这时候江浙联军给守城的清军首领发去了一封招降书:“只要投降,我们就不强攻。”但是顽固的清军首领张勋拒绝投降:“我效忠大清皇帝,怎么能向造反派投降呢。”
于是面对顽固的张勋,联军决定用大炮轰击清军瞭望台太平门和张勋的指挥部所北极阁,炮声轰隆震天,清军损失惨重。这时张勋彻底不知所措,眼见这南京城就要被革命党人攻克了。两江总督张人俊、江宁将军铁良打仗的本事没有,坏主意倒是有一肚子。他们跟张勋商议着:“我看咱们这城是守不住了,不然我们通过城里的洋人,假装向革命军投降,趁他们商议投降事情放松警惕的时候,咱们赶紧逃跑,还能保全性命。”张勋说:“这个时候也只好用这个法子了。”
于是通过洋人,张勋假装向革命军投降。就在交涉受降事宜的时候,趁革命军不注意,张人俊、铁良逃到下关乘日本兵舰逃往上海,张勋则率2000人经下关、浦口向徐州逃窜而去。12月2日,巡防营统领张联升率领清军剩余的部队,打开城门,公开表示投降,江浙联军胜利进入南京城,全城光复。(www.daowen.com)
南京光复时正是汉口、汉阳相继失守后的第六天。综观全国革命形势,虽然汉口、汉阳已陷入敌手,但又出现了新的革命中心南京,而且革命力量在整体上又有所增强。
江浙联军之所以能占领南京,其主要原因是联军各部能密切配合,攻天保城便是最好的战例。其次,联军的战略战术也运用恰当,主攻天保城,拿下天保城后整个南京便掌控在自己手中。但联军没有识破张人俊等人的假装投降诡计,导致未能全部歼灭南京守敌。
二、中华民国成立
其实早在武汉三镇保卫战中,武昌成立战时司令部之后,革命军就准备建立革命军政府。11月7日湖北都督黎元洪向各省发出通电,要求各省派代表到武汉参加联席会议,成立中央临时政府。此时,江浙方面正在计划成立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新的革命中心正在酝酿形成。
15日江苏、浙江、湖南、福建等7处的代表在上海集会,商议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大有形成两个革命中心的趋势。这时,上海方面的代表站起来说道:“武汉是全国第一个起义并且成功地区,起到了领头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大局出发,把武汉作为革命的中心。”参加会议的各省代表认为很有道理,都表示支持。
30日,各省代表在汉口英租界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决定中央临时政府成立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替行使中央军政府职权。接着又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但此时汉口、汉阳已被清军占领,武昌危在旦夕,而江浙联军又光复了南京。面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代表大会又迁往南京举行。
12月12日,各省代表齐集南京,17日改选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这时又传来孙中山即将从海外回国的消息,黄兴向大家推辞道:“我的资历不够,还是让德高望重的孙先生来主持大局吧。”于是他就推掉了这个任务,没有组织南京临时政府。
当时只有孙中山可担任革命政府元首的重任,但由于孙中山长期在国外流亡,武昌起义发生时他正在美国,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12月29日在南京17省代表大会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7省代表中很多人不属于同盟会会员,但从所得16票中可以看到全国人民对孙中山和同盟会的信任,以及对他在辛亥革命中所起推动作用的肯定。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至此结束。在就职典礼上的誓词中,孙中山说到:“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南京政府成立后,实施了一些从未有过的革新措施。孙中山曾经把自己比喻成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说自己是“洪秀全第二”。但他生活十分朴素,为人平和。扬州有位80多岁的老盐商专程到南京拜见大总统,不但被接见,而且还得到了跟总统谈话的机会。老人一见面就跪下,要行三跪九叩大礼,孙中山急忙将老人从地上拉起,请他坐下,并说:“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老人问:“总统若是离职后呢?”孙中山说:“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而后老人见人就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这件事在当时被传为佳话。
3月11日公布了《中华民国约法》,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的自主权。中华民国的建立宣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的终结,从此,中国历史上开始了大动荡和大转变时期。
历史影响
南京之战是清末最后一个重要战役。在此次战役中,江浙联军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却在短短的几天内攻克了防守严密的战略重镇南京,取得重大胜利。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袁世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北洋军攻克汉口、汉阳的意义,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扭转了革命军只能守住武昌这一孤城的不利形势。
从此,南京成为一个新的革命中心,为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