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白朗起义:朝朝暮暮,彻底失望,威望日益提高

白朗起义:朝朝暮暮,彻底失望,威望日益提高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多次无辜受害,白朗对暴虐的统治阶级已经彻底失望。当年10月,白朗宣布进行起义,组织了一支起义武装。当时还流传着不少赞扬白朗及起义军的民谣。随着白朗的威望日益提高,许多小股的起义武装也纷纷前来投奔。北洋陆军第十三营统领余耀亭,率军对起义军进行围剿。面对残暴的敌人,白朗和起义战士毫不退缩,英勇顽强,并攻克了北洋陆军十三营驻军老窝。

白朗起义:朝朝暮暮,彻底失望,威望日益提高

6.白朗起义

——农民革命战争

战争档案

时  间:1911年10月-1914年8月

参 战 方:农民军、袁世凯

战  场:豫、鄂、皖、陕、甘

主要将帅:白朗、袁世凯

战争回放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忠实代表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并发动了对革命军的全面进攻。袁世凯试图以武力统一中国,志得意满,开始自诩“今日天下,舍我其谁”。

然而就在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举起了反袁的旗帜,第二次革命就此拉开序幕。就在这个时候,在河南与湖北交界的地方,也出现了一支反袁武装力量,它没有什么来历,它的出现像传说、像演义、也像神话。这支农民起义军把斗争矛头指向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接连攻克数省的州县,有力的牵制和打击了北洋军阀,成为革命党人的同盟军,得到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的大力赞扬和支持。这支农民军,就是白朗领导的起义队伍。

白朗字明心,同治十二年(1873)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大刘村,小时候在私塾读过书,长大后在家务农,家有土地二百亩。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人诬陷入狱,饱经折磨,经变卖土地营救,才得以出狱。出狱后去禹县参加某部马队,因为受到讹诈而再次回家。途中所带马匹和财物被乡队抢走。之后,经历了当兵、贩盐、炼铁等活动,比较广泛地接触了贫苦群众。曾往灵宝一带贩盐,结识了一些具有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他为人侠义豪爽,疾恶如仇,帮助贫苦群众,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经过多次无辜受害,白朗对暴虐的统治阶级已经彻底失望。

1911年春,由于连年的旱灾,饥荒不断,食不果腹,怨声载道。白朗组织了一支20余人的农民队伍,反抗地主和官府。白朗十分欣赏宋江的为人,清末曾在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手下充当参谋。吴禄贞被袁世凯暗杀后,他就和中州大侠王天纵一同在嵩山成立了民间武装,自称为中原扶汉军大都督。据说他大概有三十七八岁,身体肥硕,身高大约有四尺,头戴乌巾,蓄着两寸半的绿色小辫,坐着有黄缎覆盖着的八人大轿。农民起义军把官府库藏粮饷抢来,分给四乡饥饿的农民。正义的斗争,得到当地群众热烈拥护。起义队伍势力不断壮大。

当年10月,白朗宣布进行起义,组织了一支起义武装。最初只有二三十人,多为衣衫褴褛的贫苦农民。所用武器除了一支快枪外,其余都是所谓的“笨炮”,即土铳一类的自制武器,还有大刀,因此有人称他们为“笨炮队”或“袄片队”。

11月,白朗联合了以张群为首的义军共约100人,向靠近叶县的鲁山张官营地主武装发起进攻。不料遭到叶县军队和地主武装夹击,损失近80人。张群壮烈牺牲,白朗负伤。虽然第一次战斗就受到挫折,但白朗并没有气馁,继续进行斗争。

1912年4月,白朗率领起义军二三十人,在宝丰东北交马岭设置埋伏,偷袭了宝丰卸任知事张礼堂的保镖,从他那里抢来了快枪十多支。白朗听说郜永成的起义军十分勇敢,便前去拜访郜永成,真诚地对他说:“我们两支队伍都来自民间,如果可以联合一起,并肩作战,我们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强。”郜永成也久仰白朗的大名,内心对他十分佩服。此后两人合并各自的起义军,多次打退了叶县知事温少良率领的反动武装,使其躲藏在城内,不敢出战。

正在此时,宝鲁一带的起义武装活动日益增加,声势日益壮大。当地反动政府没有能力镇压,便使出了招抚的伎俩。县里贴出告示说:“凡是造反打算归顺的,不仅不追究责任,还免于纳税,分配粮食和银两。”一些起义军首领中了县衙的圈套,惨遭杀害。白朗识破了反动派的欺骗勾当,拒绝“受抚”。

随后,他便率领部下北上禹州(今禹县),占领了神垢镇。后又南下舞阳县,以母猪峡为基地,打起了游击战,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鄂豫边境。起义军的口号是“打富济贫”。每到一地,便抢夺了地主富商的粮食、银钱、衣物、首饰分给穷人。在一次集体大会上,白朗给起义军定下了规矩:“我们是为老百姓谋利的部队,绝对不能像我们打击的那些土豪劣绅一样,危害一方。对待普通百姓一定不能横行乡里,为所欲为,违者按军令处置。”由于白朗的宽厚仁慈,他的部队深受群众的爱戴。当时还流传着不少赞扬白朗及起义军的民谣

随着白朗的威望日益提高,许多小股的起义武装也纷纷前来投奔。各路首领慕名而来,恳切地要求白朗大哥带着自己闹革命。白朗总是爽朗地哈哈大笑说:“革命者都是亲兄弟,从此我们就是一家人。”

袁世凯在窃取革命果实之后,变本加厉剥削民众,民不聊生,河南人民“十有八九,不能自活”。于是,参加起义的群众也逐渐增多,一年之内,部队迅速发展到二三千人。

白朗起义军经过初期的战斗,建立了一支擅长游击战的武装,并有一小块的游击基地,不间断地对地主豪绅、反动地方官吏发起进攻。但军队的组织形式十分原始,且没有正规的编制和番号,只有人数不等的“杆”,即马队和步队之分,由各“杆头”统率,以杆头的姓名为旗号,没有统一的职称。

统治者把这支起义军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北洋陆军第十三营统领余耀亭,率军对起义军进行围剿。面对残暴的敌人,白朗和起义战士毫不退缩,英勇顽强,并攻克了北洋陆军十三营驻军老窝。那年冬天,起义军向南发展,占领了唐县,一举消灭了陆军独立五十九团,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在北攻鲁山破禹县的途中,北洋军调动了近万人兵力进行围剿,结果起义军惨遭失败,损失惨重。但起义军依然保持着浩大的声势,震动了全国,连俄、美、英、法等国也惊慌失措,派人到河南探听消息。

在发动“二次革命”前,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已与白朗取得了联系,并派人在白朗的部队中工作。正当袁世凯调兵遣将,准备进攻南方的革命军的时候,河南省国民党干事阎子固看中了白朗的影响力和战斗力,曾经秘密写了封信派人去说服白朗,信上写道:“袁世凯要来剿灭我们的革命军,同为革命的一家人,兄弟有难,需要大哥的支援。烦请您在河南一同起兵,接应我们武汉这边的革命,拖延住袁世凯的兵力。”

孙中山还命不少革命党人,给起义军支援军火武器。白朗对当时全国的形势非常清楚,坚决支持反对袁世凯的斗争,积极配合革命党人的行动。

当时有这样一首歌唱白朗军的民谣:“好白朗,白朗好,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人人都说白朗好!”还有一首是:“老白朗,白朗老,抢富救贫,替天行道,人人都说白朗好。两年以来,贫富都匀了。”而白朗军作战的口号是:“专打官长,不打弟兄。”白朗把自己比为宋江,对他的军师陆文也当吴用一样看待。其战略是声东击西,避实就虚。(www.daowen.com)

为了从南北夹击北洋军阀,使其陷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讨袁总司令黄兴在1913年7月20日派阎作霖给白朗送去一信,提出了让白朗的起义军配合讨袁作战的建议:“趁着现在袁世凯疲于迎战、兵力空虚,我们不妨相互配合,直接把河南湖北夺过来。”

然而信使却被河南都督张镇芳的反动军警杀害,信也没能送达,但白朗起义军还是从其他渠道得到了北洋军大批南下和南方动兵的消息,于是他们趁北洋军南下镇压讨袁军的机遇,占领了鄂北重镇枣阳城,消灭了守城军500余人。从此,他打出“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军”的旗号,以讨袁军司令的名义,揭露袁世凯借“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的罪行。这一时期,白朗起义军转战于被北洋政府所控制的湖北河南两省,对当地的反动地方武装进行打击,牵制了北洋军的部分兵力,威胁着被袁世凯视为生命线的京汉铁路,客观上配合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讨袁战争。

得知这些消息后,袁世凯气愤万分,命令张镇芳调集大批军队,全力消灭起义队伍。

河南都督张镇芳是袁世凯的表弟,秀才出身。曾经任津海关道一职,革命期间管理皇族的赋税,而后担任直隶都督。河南是袁世凯的老家,所以袁世凯把自己的表弟从直隶调来,以防河南落入敌手。然而张镇芳是个贪财之人,只懂得剥削百姓,造成民怨沸腾。这样一来白朗军的声势更是大大增强。论兵力,张也不是白朗的对手,于是起义军很容易地就取得了胜利。

白朗军由西向东,横穿京汉铁路,先后占领了光山和固始等地。河南是毅军翼长赵倜的防区,袁世凯任命赵倜为“豫南剿匪督办”,命令他收复失地,全力剿灭白朗军。可是白朗军行动非常迅速,得知消息后立即进入了安徽。

此后,为了和革命党人取得联系,白朗挥师东进,直捣安徽六安,吓得六安知府殷葆森丢下县城,慌张狈逃跑。白朗烧毁了教堂的教会财产,惩办了无恶不作的外国传教士

消息传到北京,外国侵略者纷纷表示不满,开始质疑袁世凯:“你究竟能不能剿灭白朗起义队伍,保护我们的教会、教士和侨民的安全?如果不能,由我们出兵!”袁世凯觉得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因此命令外交部向各国公使声明:“政府确有戡定匪患的能力,并能负责保护外国侨民。”袁世凯当即下令枪毙了六安知府殷葆森,撤换了张镇芳,派段祺瑞前往河南镇压起义军。白朗军丝毫不把这个声名显赫的段都督放在眼内,公然将大本营设在了离信阳不远的确山县境内的嵖岈山上。

段祺瑞是袁世凯手下头等大将。但对白朗也无可奈何。白朗采用灵活的战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有时一昼夜就行军200余里,段祺瑞指挥北洋军一路直追,却总是追不上。即使抄近道进行拦截,段军一看起义军个个英勇顽强,杀声震天,锐不可当,也就丢下枪炮四处逃窜。

白朗军的兵力究竟有多少人呢?有的说只有1万人,有的说不到1000人;有的说能战的约有2500人。白朗的布告宣称凡退伍兵入伙的,没有军火一概不收。袁兵的月饷仅四两,白朗军却以十两月饷相诱。白朗军一天能走120里,官兵却每天只能走五六十里,所以官兵虽称追“狼”,实际上却是在后面摆队相送。

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段祺瑞把白朗的两万多起义军夸大为100万。有一些人思量段祺瑞的心思,在报纸发表文章说:“我们亲眼看见段司令把白朗打死多次,可他都能死而复生。简直像有七十二变本领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据说白朗曾派遣第五纵队埋伏在天津、北京、上海汉口、广州各大城市,分别扮作古董商人、杂货店主、流动乞丐,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还有情报说白朗在各大都市建立了交通网和运输站,一方面从水路运出他们所抢到的物资,把他们运到卖价高的地方脱手,另一方面换回了自己所需的各种物资。

袁的公报中证据确凿地说到曾在广州破获了白朗的秘密机关,同时还绘声绘影地说已经发现“匪目”,除了白朗之外,还有“黄狮”、“绿狼”。于是袁以大总统名义发布了“一律缉捕归案”的告示。

1914年3月间,武昌城有4个小孩在池塘游泳,无意中摸到一支废枪,然而这一不经意之举却惊动了朝野,缉捕人员马上传唤这4个小孩,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开了:“白朗已派童子先锋队到武昌了!”袁大总统又密电各省,命令各省严加防范白朗派来的“童子先锋队”。

更夸张的谣言是:辫子军统帅、长江巡阅使张勋,已经在徐州的总部接见了白朗的密使。这个谣言可确实把袁世凯给吓了一跳。张勋虽属北洋系,却是北洋系的旁支,并非袁的嫡系。不久以前,为了争夺南京帅印,袁曾玩了一些手法迫使张勋让出了江苏都督一职连同南京的地盘;还有张勋一直忠于满清,他和他的部队的名号就是一个证明。

这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张勋是有可能靠不住的。袁世凯恐怕辫子军和白朗军联合,便想出了一条“以毒攻毒”的妙计,那就是命张勋去攻打白朗军。张勋却乐意地接受了这个命令,但要求袁准许他扩充兵力,招募10营新兵。这个要求弄得袁世凯坐立不安,急忙派和张勋有交谊的阮忠枢到徐州去疏通,让张勋不要招兵,也不用去剿匪。

真正的白朗,这时又出现在湖北北部的老河口。他给袁世凯发了份战报:“我们下一步要夺回西安,你赶紧去准备吧,不要失败了又怪我们没给你们打招呼。”袁世凯气得脸色惨白,丧心病狂地派人到河南宝丰挖了白朗的祖坟。

谈到白朗的惊扰,还有这么一段有意思的插曲。一天,袁在报上看到一篇署名段世垣的专论——“中央制刍议”,觉得写得不错,便打听他是哪里人?旁边秘书说是河南人,曾做过国会议员。袁世凯因为同乡中有这么一个人感到欣慰,于是决定让他来做总统府秘书。

过了不久之后,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和袁谈起地方人才。袁世凯突然记起了段世垣,称赞他的文章写得不错,张镇芳脸色马上大变:“他吗?是一个老同盟会会员。”袁一听脸色也大变,正像西太后听到革命党和维新派一样,立即派侦探查探段的行动,侦探们一会说他是黄兴派来的炸弹队长,一会又说他和白朗的军师另一国会议员凌钺秘密通信。因此这位座上客也就变成了阶下囚,而总统府另一秘书马小进也消失了踪影。总统府还换了出入核验的腰牌,并要粘贴使用人的照片,以备检查。

后来,白朗采纳了孙中山派来的沈参谋关于夺取四川为反袁根据地的建议,率军打到陕西,逼近西安,横扫了10多个州县,然后进入了甘肃。然而甘肃当时恰好流行瘟疫,很多起义战士得了传染病死了。再加上盲目进入少数民族地区,起义军和回、藏等当地少数民族发生了误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在十分被动的情况下,白朗率领剩余部队返回河南,进行休整,以待时机再和敌人较量。

1914年7月白朗返回河南后,先是率领了数百人在叶县西北的平顶山一带活动,不料在鹅庄、新店遭到敌人的追击,部队伤亡惨重。而后白朗军转为在山区流动游击,之后又转移到宝丰、汝州两县交界的虎狼爬岭。8月8日,反动武装将该山层层包围,白朗率余部在山北三里寨坚持抗战。

经过两昼夜的激战,“围剿”军未能破寨,便集中炮火轰击。不少起义军战士负伤牺牲,鲜血染红了三里寨。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英勇顽强的起义战士视死如归,白朗决定率领幸存的二三十人于黑夜突围。当走到南山坡时,与汝州民团百余人激战,白朗不幸中弹牺牲,年仅41岁。至此,这场曾使反动派惊慌失措的农民起义落下了帷幕。

历史影响

白朗起义战争,是在辛亥革命之际,由朴素的“打富济贫”发展到反对袁世凯反动统治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白朗起义军作战勇敢,具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了3年多的白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次起义是辛亥革命以后影响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沉重打击了袁世凯的势力,为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