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争档案
时 间:1911年10月18-11月27日
战 场:刘家庙、汉口、汉阳
战争回放
武昌起义的历史功绩,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心急如焚的清政府此刻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集中全力剿杀武汉三镇的革命军。否则根据地义旗一举,烈火将燃遍全国,而城池一拔,革命也就会烟消云散。因此,攻下武汉三镇也就成了清政府的当务之急。
1911年10月12日,清政府立刻做出了决策,撤销瑞澄职务,命他暂时担任湖广总督,戴罪立功。汉口、汉阳保卫战因此而起。汉口、汉阳保卫战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分汉口保卫战和汉阳保卫战两个阶段。汉口保卫战首先是从争夺刘家庙开始的。
一、刘家庙争夺战
刘家庙位于汉口以北10公里处,濒临长江,周围地势平坦,水网沟渠纵横,不便于部队安营扎寨。刘家庙车站(即江岸车站)作为清军南下的必经之处,也是革命军保卫汉口的前哨阵地。
第八镇统制张彪逃到刘家庙以后,湘、豫援军亦先后到达。张彪到处派人打听清政府的消息,终于有一天,他的心腹带来了他渴盼的喜报:“朝廷已经派来了增援,荫昌正在率军南下,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消灭革命党。”于是他决定固守既有阵地,并配合南下清军向武汉反攻。
当时清军在刘家庙的兵力有辎重第八营及四十二标残部,湖南驻岳州巡防营两个队,河南新军二十九协五十八标两个营及一个巡防营,另有骑兵数十人,一共大约2000余人。清军在刘家庙以南构筑工事,沿铁路两侧进行防御;预备队驻守在刘家庙东北的丹水池地域。不久,前来支援的清军先头部队抵达刘家庙东北的滠口;由萨镇冰领导的大部分舰队也开到了武汉江面,并派鱼雷艇在江面巡弋,阻止从武昌渡江前来增援的革命军。
得知清军南下的消息后,湖北军政府在10月15日召开了军事会议,制定了如下方针:“拟先击攘汉口之敌,逐次向北进攻,以阻止清军南下。”他们决定向汉口增兵,首先消灭盘踞在刘家庙的敌人。
10月18日黎明,革命军在炮兵支援下发起进攻,很快逼近了刘家庙车站,与清军展开肉搏战。因后续部队遭敌舰炮火拦击,未能及时投入战斗,以致进攻受挫,部队退回大智门车站附近。
当日上午10时,步兵第一协的一队士兵,决定发动突然袭击。从右翼发起冲击,来势汹汹,迅速突入清军阵地。守军发现形势不妙,决定坐火车往北逃跑,步兵乘胜追击,进展顺利。但因其余部队未能及时跟进,造成了孤军深入,翼侧暴露的格局。
清军发现革命军的这一弱点后,停车阻击,革命军遭受很大伤亡,不得不再次退回大智门一带,仅剩下百余人,其中包括铁路工人多名,隐蔽在铁路两侧,监视清军行动。
革命军两次进攻都被打了回来,随重新调整部署,布置了两个敢死大队隐藏在第三、第四标之后,与步队一同前进。中午12时后,革命军再次发起进攻。由于新兵没有经验,不会利用有利地形,因此损失惨重,部队前进速度缓慢,到午后3时才推进五六百米。这时,敢死队全部投入战斗,炮兵一部向敌右翼猛烈轰击。下午4时许,清军急派步兵一标、炮兵一队乘车急赴刘家庙增援。
革命军发炮拦击,却屡发不中。熟悉线路的铁路工人提出了一个妙计:由于敌人是炮兵,兵器多,撤退进攻需要借助铁路,把铁路拆了,清军也就没退路了。
于是潜伏在铁路两侧的革命军士兵,迅速地将十余丈路轨拆毁,列车当即脱轨倾覆。革命军乘机发起冲锋,附近的工人、农民也参与到了革命军的战斗中。清军死伤惨重,纷纷后退。为了阻止革命军的进攻,清军立即派兵一部,从姑嫂树迂回革命军侧后。
19日晨,革命军约3000人,以骑兵为前锋,在炮兵支援下,从两翼发起进攻,并派兵一部阻击敌人的迂回部队。在炮舰的支援下,清军顽强抵抗。激战至中午12时,清舰弹药用尽,驶往下游。革命军乘机加强两翼攻势。清军窜入棚户,继续顽强抵抗。革命军立即组织敢死队火攻。当时正赶上顺风,顷刻之间便烈焰冲天。清军无法立足,丢弃大量重兵器,向三道桥退却。革命军占领了刘家庙后,追到三道桥附近,才停止了进攻。这一胜利,大大减缓了连日作战的疲惫,也鼓舞了革命军的士气。
清军经此挫败后,湖广总督瑞澄虽气急败坏,但又无可奈何。向朝廷传送急电:“这里的造反军太猛烈,我们的铁路都被破坏了,我们弹药也都用光了,很多兵器没法运输也都丢下了,请求人员和武器增援。”而他自己由于害怕革命军要了他的老命,竟留下部队,独自逃到了上海。
21日凌晨,步兵第二协第四标在谢元恺率领下,潜行至三道桥北端,发起冲锋。清军用机关枪猛烈扫射,对三道桥进行了封锁。革命军前进不得,伤亡惨重,退守二道桥。步兵第四协从滕子冈渡江到达对岸,因地势低洼,泥泞难行,加之清军防守严密,进展困难。在得知正面进攻失利之后,便自动撤回到原地。当晚,军政府再次召开会议。建议不要硬取,这样伤亡只会更加惨重。应当暂时以保存实力为主,采取守势。于是,部队在三道桥以南占领了险要地形,加紧构筑工事,转入防御。
26日清晨,清军分水陆两道向革命军发动进攻,先由军舰数艘从翼侧向三道桥以南革命军阵地实施火力急袭,革命军猝不及防,牺牲500余人。滠口清军乘机在机枪和管退炮火力掩护下通过三道桥,沿铁路两侧猛攻。革命军由于减员太多,被迫撤至大智门一带,刘家庙落入敌手。
革命军第四标标统谢元恺见到来之不易的战斗成果刘家庙失守,痛心不已。而此时革命军的前线指挥张景良却又不知去向,谢元恺义愤填膺,拍案而起,自己承担了指挥的重任。于是在他的指挥下,部队反攻刘家庙,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清军被迫撤退,刘家庙又被革命军夺回。(www.daowen.com)
27日,清军沿造纸厂从铁路正面对刘家庙发起进攻,一路绕戴家山、姑嫂村侧击革命军后路。战争蔓延到汉口市区。革命军从刘家庙开始后退,退守大智门一带。当晚,军政府一面派兵增援汉口,一面致电湘、赣、陕等省,请求支援。这时,清廷已正式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全权指挥武汉战事;并任命冯国璋为第-军军统,段祺瑞为第二军军统,并由冯国璋亲往汉口督战。
28日,清军占领大智门,革命军据守歆生路,依托坚固房屋,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29日,凭借着占据优势的武器,清军不断向前推进,相继攻占歆生路口及华商跑马场。革命军节节败退,只能退守玉带门及歆生路以南街市。
随着战事的推进,代理第四协统领谢元恺等领导骨干先后牺牲,革命军群龙无首,情急之下找到了前线的指挥官张景良。可张景良已经跟敌人串通一气,背叛了革命和手下的起义军。
但前线还是缺乏合适的指挥官,部队开始变得涣散。有些意志力薄弱的士兵悲观地对天长叹:“我们完了,革命怕是要失败了。”一时间动摇军心的话传遍了群龙无首的革命军内部,形势万分危急。
就在这紧急关头,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黄兴到达了武昌,并被推举为武汉革命军总司令。29日,黄兴在汉口满春茶园设立了司令部,并立即前往前线视察部队。为了鼓舞军心,他朝着将士们大声疾呼:“我们来之不易的革命政权,一定不能落到敌人手里。从武昌起义以来,我们曾经有过无数场的胜利,经验是丰富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定革命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力量,就一定能把腐朽的清军击溃!”
之后黄兴亲自组织反击战,但北洋军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也在不断向前推进。10月30日,冯国璋下令纵火焚烧汉口街市,革命军在大火中坚持了3天3夜,于11月1日退守汉阳。次日,汉口完全落入敌手。这场争夺汉口的大战,双方各死伤2000余人。
11月3日,湖北军政府以都督黎元洪名义授予黄兴战时总司令的称号。黄兴当即率领参谋长李书城、秘书长田桐等于汉阳城西昭忠祠设司令部,全面部署汉阳防务。由于在汉口战斗中大量人员的伤亡,即使加上前来支援的湘军,也不过1.3万余人而已。黄兴将防线布置在南岸嘴、汉水沿岸至三眼桥一线,在武昌蛇山、汉阳龟山、汤家山安设了炮阵地,但对西侧蔡甸、宽沟一线则未部署重兵。
清军占领汉口后,将战线设在石硚口至龙王庙一线,准备渡汉口作战。11月中旬,黄兴做出反攻汉口的决定。担任主攻的湘鄂军在琴断口通过浮桥,到达汉水北岸。当月下旬,在黄兴的指挥下,湘鄂军分左右两翼向博学书院、既济水电厂敌阵地攻击。
正当前锋部队到达玉带门的时候,清军的增援部队却突然赶到了,敌人过于强大,革命军已无力阻挡,于是革命军左翼发生动摇,在退却的过程中牵动了全线。黄兴知道后十分愤怒,立即下达了命令:“绝不准撤退,不许听信谣言,挫伤了自己的士气。”然而此时的部队已是军心涣散,黄兴不得不率军返回汉阳。
此次反攻作战,革命军伤亡800余人,革命士气大大减弱。与此同时,滠口趁势攻过了三道桥,从水陆两个方向对刘家庙发起进攻,经过反复较量,最后刘家庙失守,革命军退至汉口市区。
二、汉口、汉阳保卫战
在汉口的连日作战,使得清军和革命军都感觉到亟待休整,以作再战的准备。加上“海琛”、“海容”、“海筹”等军舰在11月1日宣布起义,驶达九江,投靠了革命军;给清军的渡江作战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两军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清军攻占汉口后,一面巩固阵地,一面调运枪械弹药及渡河器材,给南方以支援。起初,袁世凯企图用种种好处诱惑起义军投降,却遭到了黄兴的拒绝:“革命人是不会听信你们的谎言的。我们绝不会投降清廷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袁世凯知道利诱这条道路对革命党人是行不通的,于是他急召冯国璋进行商议:“给他们好处他们不要,那我们就给他们些厉害瞧瞧。你赶紧去部署部署,做好进攻汉阳的准备,歼灭这些反贼。”
汉口失陷后,对是否防守汉阳,军政府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当时,退驻汉阳的革命军不足5000人,经过补充,加上新从武昌调来的步兵第六协,共约万余人。湖南援军王隆中、甘兴典二步兵协(均不满员)于11月6日、9日先后开抵汉阳,总兵力增至2万余人。
黄兴到达汉阳后,分析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制定了收复汉口的计划。在会谈中,他指出:随着援军的不断到来,革命军的兵力也将得到日益的充足。汉口是个战略上极其重要的城市,不能长期落入敌手。而且最近的战况革命军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一定要尽快收复汉口,打个胜仗稳定军心。
对于黄兴的这个建议,军政府内部有很多人表示了反对:“目前新兵太多,又缺乏训练,没有实战经验,不适合马上反攻。仓促迎敌,恐怕胜算不高。”黄兴的军事顾问、日本人大元大佐却并不这样认为:“汉口的清军其实很容易击灭,我们不必胆小畏缩。”湖南援军王隆中这个时候也对黄兴施加了压力:“为何迟迟按耐着不动兵,我们是来支援的,不是来等的。如果再不出兵反攻,我们就撤军返回湖南。”
黄兴轻信了大元大佐“不难击灭”的意见,加上王隆中如不反攻即率部返湘的压力,决定反攻汉口,先发制人,打乱敌人的进攻计划。
11月16日下午5时,工程营在琴断口架桥完毕。当晚10时,主攻部队陆续渡河,抵达了预定地点,开始向玉带门方向前进,很快便推进到了玉带门附近。由于清军激烈扫射,部队伤亡惨重,停止了前进。
17日早晨,革命军再次发起了进攻。清军无力抵抗,逐步向后撤退。上午9时许,湖南援军第一、二两协到达了居仁门一线,武汉革命军第五协也开往了王家墩。黄兴立即命令步兵第四协和第六协奋勇渡河,攻击清军左翼,以达到夹击敌人的效果。但该两协在渡河时,遭到清军机关枪猛烈扫射,死伤严重,不仅抢渡任务没有完成,也使主攻部队失去了有力的支援。
更糟的是过了不久,清军的援军到达,并在炮火及机枪火力掩护下,向革命军反击。革命军第二协及第五协在清军的压力下,首先退却,不料牵动了全线。黄兴下令停止退却,但这时的部队已经军心涣散,不再听从指挥,黄兴只得率军返回汉阳。这次作战,革命军伤亡较重,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士气也受到很大的挫伤。11月20日,按照既定的计划,清军开始向汉阳发起进攻。在汉水正面的清军,先用炮火向据守琴断口、美娘山的革命军阵地猛烈轰击,继以步兵抢渡舵落口,进攻琴断口。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清军甲支队因正面进攻三眼桥失利,转为到桥南蒋家渡架桥,企图强渡,被驻守汤家山的革命军炮兵击退。随后,清军在炮兵的支援下,陆续增兵于美娘山方向,并很快攻占了美娘山、仙女山。革命军在与清军的争夺战中,伤亡较大,已无力进行反攻。在各路清军进逼下,革命军的防线很快被突破。
这时,驻扎在汉口的清军从硚口渡过汉水,从侧面攻击黑山。革命军由于腹背受敌,加上黄兴的指挥再也不奏效,整只队伍人心惶惶,无心再战,只得撤退。湖南援军第一协退往武昌,第二协从鹦鹉洲返回湖南。黄兴见败局已定局面已经无可挽回,于是就命人把兵工厂的武器弹药运往武昌,这样做还能保留一点仅剩的武器实力。27日,清军占领大别山,进据汉阳城。
在汉口、汉阳保卫战中,自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坚持40余日,革命军伤亡3300余人,清军亦死伤惨重。占领了汉阳城的清军面对长江天险,加上没有海军支援,同时也为了给“和谈”留下余地,并没有马上进攻武昌。武汉战场再次呈现隔江对峙的局面。
历史影响
汉口、汉阳保卫战尽管革命军在作战指挥上有不少失误,但在保卫汉口、汉阳的四十多天的浴血奋战中,革命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却是让人感动的,它打破了清政府妄想以北洋精锐之师,一举将革命起义扼杀在摇篮中的企图。经过革命军的顽强抗击,给维护清王朝的反动支柱——北洋军以重大杀伤,同时也鼓舞了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为各省组织起义争取了时间,对全国的革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