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教育产业:戴着旧式乌纱帽的现状

中国教育产业:戴着旧式乌纱帽的现状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媒体嚷归嚷,在教育部支吾了一通之后,也就悄无声息了。虽然说,教育部和所有的大学,对教育产业化一口否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是在把学校当产业来经营,一段时间内学费的疯长,拼命地扩招,动辄扩大规模数倍乃至数十倍,为的就是多收点银子。

中国教育产业:戴着旧式乌纱帽的现状

大学盲目贷款的问题,前一段媒体嚷过一阵,因为目前中国大学巨无霸之一的吉林大学,跳出来说自己还不上贷款了。然而媒体嚷归嚷,在教育部支吾了一通之后,也就悄无声息了。然而,这次国家发改委又出来说,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高校贷款余额达两千零一亿。也就是说,作为理论上没有创造产值和还贷能力的大学,目前欠债两千零一亿。

显然,发改委的表态,表明问题很严重,因为另据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05年底,央属的七十六所高校贷款总额已高达三百三十六亿元,校均贷款额四亿四千万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百分之七十六,而这七十六所高校的总收入是六百五十六亿六千六百万,校均收入达到八亿六千四百万元,也就是说现有的贷款规模已经相当于这部分高校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一点一。同时,全国政协也在7月初发布报告称全国高校负债总额达两千五百亿,且有扩大趋势。

我们知道,尽管架子拉得很大,楼盖得很豪华,但其实目前高校的经费都很紧张,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收入的半数需要用于还贷,无论如何是无法应付的,连日常开支都不能保证。换言之,我们的大学,有相当一部分,已经陷入债务危机,而且达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此前银行热衷于向大学放贷,其实是看中了大学两大“优点”,一是扩招的学生和高额的学费;二是大学毕竟是政府的,政府不可能看着它还不起钱不管,也就是说,对大学放贷,有很大保险系数。而大学对贷款欣然笑纳,其实也是基于这两点。不过,银行看重的是前一点,而大学更多的是倚仗后一点,即指望最后政府为它们买单。

教育部曾经为大学贷款辩护,说那是因为大学需要扩张,而政府又没有提供扩张的足额经费,因此不得已而为之。但是问题是,大学凭什么这样大规模扩张?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凭什么向美国看齐,在几年之内,让大学从精英教育变成平民教育,几乎像气吹一样,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在校学生?就算贷来的经费可以解决学校扩张的硬件问题,但是学校的软件能因为经费的增加而骤然改善吗?(www.daowen.com)

鲁迅先生说过,他那时代的教育当局,其实不是在办教育,而是在办当局。毕竟时代变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当局,不仅在办当局,而且利用当局在办产业。可惜的是,它们办的产业,不是市场化的产业,而是官帽子产业。一方面资源垄断,非官帽子别想进来,就是硬挤进来,也让你长不大;一方面官僚化操作,大学体制一点不动,而且官僚化程度还有所加强,连学术和教学,都渗入了官僚化衙门化的因素,官大学问大,官大教书好,不仅官本位盛行,而且一切行政化操作。

虽然说,教育部和所有的大学,对教育产业化一口否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是在把学校当产业来经营,一段时间内学费的疯长,拼命地扩招,动辄扩大规模数倍乃至数十倍,为的就是多收点银子。只是,这种产业化,是畸形的,是戴着旧式乌纱帽的官办产业,它们比国有垄断企业还要过分,因为即使是国有垄断企业,也多少要考虑一点市场的问题,而我们的教育产业,却根本不管市场,一门心思就想怎么把学生弄进来,多多益善,学生就业困难,就玩猫腻,用毕业证逼学生制造假接受单位,伪造就业率骗上面。当然,大学的上面,也比较好骗。

大学的债务危机,背后是大学的危机,大学体制的危机。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目前大学的体制,是世界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差的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