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驻京办:中国集权体制的心绞痛

驻京办:中国集权体制的心绞痛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驻京办就是中央集权体制的病灶,只要这个体制不改,无论这个病灶滋生多少腐败,还是撤不了。说到底,驻京办只是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的病灶,病根其实在这个体制上,体制不动,只在驻京办的撤与不撤上下刀子,属于中央有病,地方挨刀,根本方向就错了。看来,虽然撤销驻京办的确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因为这是明晃晃摆在京城的腐败病灶,藏污纳垢。

驻京办问题,去年热过一段,现在再次成为媒体的话题,是因为传出国务院要撤销驻京办。有老驻京办主任就放话说,驻京办撤不了,因为维稳的需要。果然,国务院撤的,只是县级的驻京办。这种驻京办,原本就身份未明,没有法定编制。可是,即使把这一级别的驻京办撤了,别的不说,维稳依旧有麻烦,需要上京截访的时候,如果市里的驻京办不帮忙,县里依旧得派人来,届时还是劳民伤财。

其实,驻京办就是中央集权体制的病灶,只要这个体制不改,无论这个病灶滋生多少腐败,还是撤不了。撤了,过不了多久还得恢复,或者以变相的方式死灰复燃。在帝制时代,明清两代属于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地方上既无人事权,也无财权。一省的巡抚总督,办事花一分钱,也得上户部来报销;一个县的县令,也得皇帝点头,由吏部下派。中央权力一大把,地方没权,事却是要办的。因此,必须在京师眼线,有奔走。在那个时代,是没有体制内的驻京办,却有变相的替代,比如同年和同乡的京官,比如本乡商人办的会馆。京官可以替自己打探消息,摆平事情,会馆可以在地方官进京的时候,提供住宿,奔走联络。所以,地方官进京,相好的京官都有礼金,即使七品的小官,也有一份。这种打“秋风”的惯习,成为京官的一种经常性补贴。之所以地方官肯出血,就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商人办的会馆,给父母官办事,自然有他的好处,双方属于投桃报李的关系。

自从1990年代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集权的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由于好的税源都变成了国税,由中央拿走。整个财政状态就呈现倒金字塔形,越往上越有钱,越往下越没钱。但是,所办的事务,却倒过来,越是下面,要办的事越多。同时,中央政府财大气粗,却条条分割,钱都在各个部委手里把着,按项目下达。地方想要钱,一方面得编故事套项目,一方面得跑部前进,不跑就没有钱。省、市、县都得跑,跑得勤,会跑,钱就多,不跑,不会跑,钱就少。在这种情况下,驻京办就应运而生,越来越红火。跑部前进,本来就免不了有腐败。据说,原本各个部委的处长,什么都不是,根本没人理,可是由于资金是项目下达的,项目都掌握在各个处长手里,各部委“处男”“处女”坐天下,神气极了。一些人不打点,根本就不办事。打点的花费,跟清朝地方大员报销时塞给户部书吏的包袱似的,古今一个道理。处长们有权,给跑部增加了难度,需要打点的人就更多了,你让驻京办怎么可能不花钱像流水似的。至于说这些钱也顺便溜到了私人手里,那也没办法,驻京办办的“正事”都不正,还能指望它一尘不染?甚至访民非要进京上访,也是集权体制的问题,下面没有权,想解决问题,就得往上走。(www.daowen.com)

既然驻京办就是跑部前进的产物,因而派生出其他的任务,或者其他的腐败,比如给领导人做“行宫”,帮助跑官,办私事,甚至据说还有找女人的,也就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了。说到底,驻京办只是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的病灶,病根其实在这个体制上,体制不动,只在驻京办的撤与不撤上下刀子,属于中央有病,地方挨刀,根本方向就错了。

有意思的是,关于撤销驻京办,新京报做了一份网上调查,为撤销县级驻京办叫好的,占63.7%,认为省市两级驻京办也不应保留的,占56.09%,都是绝对多数。但是,同时也有占51.64%的投票者担心,撤销驻京办之后,驻京办仍会名亡实存,变相地存在。看来,虽然撤销驻京办的确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因为这是明晃晃摆在京城的腐败病灶,藏污纳垢。但是,连老百姓都知道,在目前的体制下,驻京办根本撤不了。就是大量身份未明的县级驻京办,也很可能明撤实存。一旦风头过了,政策松动,就会再次明晃晃地死灰复燃,复燃的时候,势头会更猛。这种事,其实早就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