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边城秀山:古朴典雅,边城风韵

边城秀山:古朴典雅,边城风韵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边城风韵古朴典雅洪安场位于县境东南,距县城47公里,系渝、湘、黔3省(市)地缘交会点,连荆带楚,毗邻黔地,是重庆市的“东南第一门”。这里的青石板街道与阶梯、“封火桶子”建筑群、吊脚楼、洪安码头、往返穿梭的“拉拉渡”、“三不管”、“象鼻吸水”,还有清水江上漂游的乌篷船,洪茶大桥上的车水马龙,给这座闻名遐迩的边城小镇平添了无尽的风采,也构成了其古朴典雅的独特风韵。

边城秀山:古朴典雅,边城风韵

边城风韵 古朴典雅

洪安场位于县境东南,距县城47公里,系渝、湘、黔3省(市)地缘交会点,连荆带楚,毗邻黔地,是重庆市的“东南第一门”。洪安场与湖南花垣的茶洞古镇隔河相望,是沈从文先生著名小说《边城》故事发生的背景地。这里的青石板街道与阶梯、“封火桶子”建筑群、吊脚楼、洪安码头、往返穿梭的“拉拉渡”、“三不管”、“象鼻吸水”,还有清水江上漂游的乌篷船,洪茶大桥上的车水马龙,给这座闻名遐迩的边城小镇平添了无尽的风采,也构成了其古朴典雅的独特风韵。

▲渝东南第一门

青石板小街 洪安场依山势而建,街道用青石板砌成,呈阶梯状,最高点在中部,一头下通洪安码头,一头下达川湘公路。街面平均宽约8米,全长400余米。街道平整干净,给人以清爽舒适的感觉。

封火桶子 这是一种依山势而建,一家一院,多为两进三横四天井或三进四横六天井,穿斗式木结构的廊柱建筑。青瓦屋面,一楼一底,“走马转角”,院院相通,明窗亮格,釆光通风角度极佳。有前厅、过厅、后堂、厢房。门框、门柱、阶檐、柱础、踏道等均镂雕有人物、花鸟鱼虫图案。天井用青石板铺就,各院均有下水道,不会积水。所有木料都涂油染漆,既防湿又防潮。四周青砖围墙,一般高于屋顶瓦面约1米,大门为石门框,门用铁皮包装,既坚固,又美观。像这样的建筑,若邻居失火,绝不会受到殃及,故得名“封火桶子”。像这样的“封火桶子”屋,在青石板小街两旁一家接一家,一幢连一幢,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形成一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尤为壮观。

▲封火桶子

吊脚楼 沿清水河岸及码头两旁的房屋,多为土家族的吊脚楼式建筑,上面住人,既通风,又可观看江上和对岸的景物,闲暇时还可倚窗垂钓;下面系船或存放货物,船只出入方便快捷,成为边城又一风景线。

▲吊脚楼

洪安码头 洪安码头,全长500余米,一色青方条石砌成半圆形,多级台阶。码头上有1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语录塔”,塔高12米,呈六方形,至今保存完好,上完码头进入街口,便是刘邓大军入川纪念地的二野司令部旧址——复兴银行。洪安码头与对岸的茶洞码头之间,通过一条钢筋铁索连接,靠一条有篷的木船,顺着铁索人工拉动,往返接送过往行人,故又称“拉拉渡”。这不失为洪安小镇又一独特的景观。(www.daowen.com)

追溯码头的兴建历史,据传是一记耳光打出来的。洪安原仅三四户人家,两个简易码头。油桐、粮食、棉布花纱、土特产品经酉水、沅江水运线进出,全靠对岸茶洞码头。据传,因一次停靠码头纠纷,茶洞码头恶霸无端寻衅,仗势欺人,打了川东邓姓富商一记耳光,受当众羞辱。邓姓富商因此发誓开发洪安修造码头。秀山众客商纷纷出资响应,经过五六年的努力,终于开辟出洪安码头和洪安场。

▲洪安码头的“拉拉渡”

洪安一度繁荣,曾被誉为“小南京”。开辟的洪安码头和洪安场,富商众多,以著名的邓、龙、祝、王四姓富商为主,还有“永诚号”、“益和号”、“复康号”、“集丰号”四大商号及复兴银行。水运繁忙,沿河上下,峨溶船帮、贵州船帮、湖南船帮的“娘娘船”、驳船、乌篷船只数百艘,大小木排上百排。洪茶大桥上车水马龙。洪安场上云集各方商贾,成为当时渝东南的重要商埠。市场繁荣,逢场之日,渝、湘、黔边区方圆数十里内的各族群众、商家客户,或乘车、或搭船,或步行,车装船载,肩担背扛,各自携带土特产品、百货商品,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沿河两岸,大街小巷,人头攒动,擦肩接踵,洪茶两地熙熙攘攘,热闹非常。商号、油号、客栈、摊铺一家连一家,鳞次栉比,形成功能齐全的集贸地。时值抗战时期,江浙客商大量内迁,洪安市场更是空前繁荣,设有厘金局,被称为“小南京”。

“三不管”岛 位于洪安河与清江水的交汇处,方圆不足百米的小沙洲。解放前为川、湘、黔三省的交界处,亦是“一脚踏三省”和“鸡鸣三省”的地方,更是当地恶霸、土匪、地痞、流氓聚众赌博、打架斗殴、杀人越货的场所,由于三省的地方当局相互推诿,都不出面管理,故“三不管”因此得名。解放后划归秀山,开辟成果园。现“三不管”岛经过扩建和打造,已在岛上修建了宾馆及其他旅游设施,开发为旅游、休闲、娱乐场所,还新建了一座仿古式风雨桥连接洪安场,方便来往游人,成为边城的又一旅游景点。

▲“三不管”岛

象鼻吸水 位于洪安河岸,距洪安场约500米处。据《秀山县志》载,石浦水(洪安河)又向东流,经象鼻岩,与松桃水(现为花垣河)汇合。象鼻岩因它下垂到水边的岩石,酷似正在吸水的象鼻而得名“象鼻吸水”。象鼻岩上就是洪安汎的遗址,历史上洪安汎都是军事要塞,清嘉庆二年(1797),清政府在这里“置左哨千总一员,统兵34名”(原额50名)。“象鼻吸水”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景观。

▲洪安自然风光——象鼻吸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