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边城秀山:石堤古镇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抢救亟待

边城秀山:石堤古镇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抢救亟待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石堤古镇风情浓郁石堤位于县境东北,地处梅江、北河注入酉水交汇处的三江口。山水风光秀丽,民风古朴浓郁,许多民族习俗至今犹存。2002年,石堤镇被重庆市人民政府纳为“亟待抢救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举行了以石堤为中心,反抗元军南侵的九溪十八洞联合大起义。

边城秀山:石堤古镇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抢救亟待

石堤古镇 风情浓郁

石堤位于县境东北,地处梅江、北河注入酉水交汇处的三江口。这里秦汉时是“五溪蛮”的生息地,属“五溪”之一的酉溪。这里也是秀山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山水风光秀丽,民风古朴浓郁,许多民族习俗至今犹存。石堤古迹众多,有九溪十八洞联合大起义遗址、古巴人悬棺遗迹“箱子岩”、中码头“化险为夷”摩崖石刻、九溪十八洞之一的湾知州首府打绕寨,另还有逆梅江而上10公里处的土王庙。2002年,石堤镇被重庆市人民政府纳为“亟待抢救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

卷洞门 元初时,土家族彭、白、李、马、蔡、田、杨、向诸姓,“联合起来,书立合同盟誓,同立府洞,修花街,造衙署,石堤取名石支州,举上、下宋农为直知州,六长官,十二旗长坐寨把水,自立为王”。举行了以石堤为中心,反抗元军南侵的九溪十八洞联合大起义。起义最终失败,作为起义中心的石堤城花街被毁,衙署被焚,城墙被拆,仅存部分城垣和下码头的卷洞门。

▲卷洞门

“化险为夷”石刻 石刻位于石堤中码头梅江河岸,摩崖横长90厘米、竖宽82厘米,离地面高1.5米,刻有呈斗方布置的“化险为夷”4个阴刻大字,为1925年酉水河运输船队的刻记。石堤位于梅江、北河、酉水三江交汇口,宋、元以来一直为湘、鄂、川、黔4省边区水上交通要冲。明、清时期,是秀山著名特产秀油和其他土特产出口以及花纱、布匹进口的主要码头。水路通达常徳、武汉等地,大小船队往来如织,三江两岸停靠的货船长达数里,有“白日千人拱手,夜晚万盏明灯”的盛况。从清乾隆起,在石堤下游的水坝还专设了厘金局,“每年厘金约银一万两”。由此,当时石堤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由于原码头窄小,往来船只拥挤不堪,1925年酉水船帮决定:维修河道、改造滩口、抢占码头,并刻石为记,以决定停靠船只主权的标记和记功碑。后来,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水文标志。

▲“化险为夷”石刻

箱子岩 与石堤古城隔江相望的峡江峭壁上,在离江面约30米处,有一人工凿成,四方均约1.5米的方洞,洞内放置有方形朱漆木箱。传说箱内存放有先人的秘籍,故有箱子岩、先人岩之称。当地老百姓传说,当夕阳照入洞内时,朱漆木箱还反光耀眼,20世纪60年代被人为破坏。(www.daowen.com)

▲箱子岩

打绕寨 在距石堤古城约5公里处的北河东岸,有一村落名打绕寨,是九溪十八洞之一的打妖家首府,现存清代建筑的石屋基、部分城垣和3个石门框,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墙遗址。江西籍富商葛鉴,于清嘉庆年间移居这里,开始兴建庞大的号称“四十八个岩朝门”的地主庄园,并出资在周围山上广种油茶树,经营油桐,生产加工的秀油远销湖广,成为当时秀山最大的秀油商号。

▲打绕寨

土王庙 从石堤逆梅江约10公里处的凤凰寨,有一“祠庙合一”的土王庙。该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扩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为四横三进两天井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分别布置在四级台地的屋基上,错落有致,而又有机地组城一个整体。四周砖砌围墙,总占地2728平方米,庙前还有一祭祀用的摆手坝,占地1133.3平方米。据《秀山县志》载,“殿庑肃,灵赫素昭,岁时祠飨,瓦血沾庭”。可见其建筑之宏伟,香火之兴旺。据《田氏族谱》载,南宋嘉定三年(1210),因田汝弼“平蛮”有功,被招为驸马,封为“天下义勇镇国土王”,拨银1.5万两扩建土王庙,庙内供田汝弼和零夫人(衍国公主)坐像,庙前悬“土王天子”旗,十分显赫。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是土家族的祭祖日,由土老师摇苞苞,唱《梯玛神歌》,请神参祖,男女老少献饭献菜,摆手祭祖,“不约而结为一社,各祈保佑而去”。这便是土家摆手舞的产生和发源地。

▲土王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