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岂叹建县晚
秀山,清乾隆元年(1736)才建县,可谓为晚,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1976年,在离宋农乡凤凰村土王庙不远的一座砖厂,发掘出磨制石器26件,至今还保存有石斧、石锛各1件。经重庆市博物馆考古队领队、副研究员林必忠教授鉴定,为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遗物。由此证明,早在史前时期,秀山地区就已有人类活动。
据《秀山县志》载,《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县境属古梁州;春秋属巴国南鄙;战国属秦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酉阳县;隋属巴东郡务川县;唐改务州为思州;五代时中原大乱,县境被冉氏、杨氏土司分割。北宋政和四年(1114),县境西部为平茶洞;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孟溪土同知杨通晟和他的3个儿子,借口“苗民内讧”,率兵征服了邑梅、平茶、石耶三洞,自称三洞土司。至此三洞归杨氏土司世袭统治。
元世祖忽必烈清理边政,撤乌罗、平茶两土知府,置乌罗和溶江芝麻子坪长官司,均隶属思州宣抚司。改邑梅宣化军民府为佛乡洞土知府,仍以石耶为顺德军民府。这是中央王朝在秀山地区建立的土司机构,并由政府任命土官的开始。从此,在官方修撰的史书上才有了关于秀山地区的记载。明永乐初年(1403),将邑梅长官司改属重庆卫,又从石耶长官司划出一部分地方设地坝洞副长官司,随后撤销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只留平茶、邑梅、石耶、地坝四长官司,这便是秀山历史上有名的“百里四洞”。
清顺治十五年(1658),朝廷把邑梅、平茶、石耶、地坝四洞的建置、人口、土地纳入国家的户籍并制作版图。乾隆元年(1736),正式废除四洞土司,并把原酉阳东南部的溶溪、宋农、石堤划出与四洞建成一个县,以县境西部的高秀山为名,取名秀山县,县址先设三合场,后迁至烟麻坪(今县城址),结束了秀山地区的土司建置。民国初,秀山隶属四川省川东署酉阳直隶州,并于石堤设立巡检署。(www.daowen.com)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领导红三军创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辖秀山西部地区,同时建立了枷档河、坝芒、巴盘3个乡苏维埃政权。根据地虽只历时7个月,而巴盘苏维埃一直坚持到1937年底,历时4年之久。
1939年,川康建设委员会曾提出以川、黔、湘、鄂4省边区48个县设置清江省,省会设在秀山的方案。后经国民参议大会通过,国民政府批准,并开始派驻军队、修建飞机场、清剿土匪,以扫清建省障碍,后因内战而停止。1949年4月,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保安司令密电通知:以秀山、酉阳、黔江、彭水4县,建立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以对付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川。
1949年11月7日,秀山解放。20日,秀山县人民政府建立,隶属川东行政公署涪陵专员公署。1950年1月23日,置秀山、酉阳、黔江3县为川东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9月5日撤酉阳专署,复并入涪陵专署。1983年4月,建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仍隶属涪陵专署。1988年5月,改隶属黔江地区。2001年,撤黔江地区后,秀山自治县隶属重庆市直管。
解放后,秀山的行政区划多次变动,至2011年末,全县辖3个街道、18个镇、6个乡。全县总人口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2.88万人,其中土家族26.69万人、苗族6.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