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综述
秀山土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边陲,“处蜀偏远”,人称“渝东南大门”,是渝、湘、黔三省(市)接合部,“连荆带楚,毗邻黔地”,“鸡鸣三省”。又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中心地带,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
秀山幅员2450.25平方公里,因地形地貌、气候特征、风土民情都酷似成都,故有“小成都”之称。因其山清水秀、风光绚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过去由四川管辖,又有“川边明珠”的美誉。
秀山清乾隆元年建县,可谓建县晚,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出土发现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秀山就已有古人类活动。又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北宋政和四年(1114),就把秀山西部地区称“平茶洞”;元世祖忽必烈清理边政,建立土司机构,撤乌罗、平茶两土知府,置乌罗和溶江芝麻子坪长官司,改邑梅宣化军民府为佛乡洞土知府,在官方修撰的史书上,正式有了关于秀山地区的记载。从北宋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从元至今也有700多年,堪称历史悠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前赴后继,凭着他们与生俱来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共同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共同孕育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共同谱写了壮丽的历史诗篇。(www.daowen.com)
秀山地处渝东南褶皱山区的盆周山地外缘一侧,属云贵高原东北角的武陵山脉二级隆起地带。境内山脉由西南向东北依次平行排列,并向东南倾斜。四周群山环抱,既有气势巍峨、危崖奇峰的高山,又有顶部平缓而四周陡削的大盖;中部既有状如奔马的低山丘陵、河谷槽地,又有河溪纵横、沃土良田、号称秀山“米粮仓”的连片平坝,构成了独特的秀山秀水、美丽如画的地形地貌。
秀山得天独厚,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作武陵山区的“聚宝盆”。一是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69.54万亩,人均土地面积6亩。二是森林资源:全县林地面积达172.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3%。三是矿产资源:秀山因地质复杂多样,地下矿藏十分丰富,已探明并可供开采的矿藏有汞、锰、锑、钒、煤、硫、铁、磷等达20多种。四是水资源:据勘察,全县水资源总储量为86.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72.23立方米,高于全市人均水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7.729万千瓦。五是旅游资源:秀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森林密布、溪河纵横、生态环境极佳。喀斯特地貌特征发育成熟,多溶洞、天坑,奇特多样,鬼斧神工;原生态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给人以启迪和思索。秀山还被称作“中国花灯歌舞之乡”,《秀山花灯》《黄杨扁担》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秀山是花灯的海洋、歌舞的家乡,《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花灯名曲唱响海内外。以“秀山花灯”文化为链条的秀山旅游事业,正火热开展,不断向前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重庆直辖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从容面对各种挑战,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科学发展,不断开创秀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特别是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12348”总体发展思路后,全县以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总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进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正朝着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目标奋勇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