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中国人阖家团聚,按规矩要守岁——就是年三十这天夜里,不能睡觉,阖家一起守到天明。按最早的说法,“年”是种妖怪,在岁末时分出来祸害人,但是只要人一直醒着,时辰一过,就平安无事。
也许正是这种民间的守岁习俗,才使得电视机普及之后,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一种把人们聚在电视机前的新民俗。
民俗姓民,可是,春晚走到今天,怎么看怎么都像姓官。晚会由官方主办,民意总是拧不过官意,民众喜欢的艺人未必出现,民众喜欢的节目,也未必能上。有政治意图,有大局考量,更有具体操办者的偏好和喜爱。
春晚收视率很高,艺人上春晚,就意味着大红大紫,哪个地方性的节目推出的多,就意味着哪个地方有面子,也有收益。所以,春晚又成了各个商家、地方、当红艺人争夺的角逐场。
今天的春晚已经变成了守岁时的鸡肋,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电视机,有人走向了麻将桌,有人发誓要抵制春晚,还有人制作山寨版的春晚,有意唱对台戏。春晚也不再是艺人的最向往的地方,一个又一个的艺坛大腕,宣称自己不上春晚。(www.daowen.com)
即便有官方的力挺,权力赋予的独占权,如果不买账的民众日益增加,春晚终归还是会从起高楼宴宾客,走到曲终人散。没有观众的戏,终究是演不下去的。
春晚还得姓民。首先要考虑民众的意愿,不能将一个民俗性的娱乐晚会,变成宣传教育的阵地。重视民意,首先要打破垄断。电视节目,目前的格局,非官方电视台办不了,但中央一家垄断,终归不是好办法,最好是发挥中央地方两方积极性,大家一起来,让民众有个选择,有竞争才有进步,才能越办越好;其次,节目可以考虑民营公司来承办。现在中央台的很多节目都是民营公司制作的,制播分离已经成为趋势,为什么春晚不能由民营公司来办?
有关春节的民俗活动,这些年官方参与的力度是越来越大,不仅春晚,而且各地的庙会、灯节,官方的色彩都日见其浓。这种事情原本都是民间的活动,如果官方要参与的话,顶多是官督民办。官方大包大揽的结果是活动越来越没劲,色彩越来越单一,连庙会上的小吃,都成了大锅饭。真想不通,中国的老百姓真的就这么笨,连民俗活动都办不了,非得官家操心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