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佛教为中国文学增添新词,佛教与传统文化

佛教为中国文学增添新词,佛教与传统文化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佛教为我国文学语言宝库增添新的词汇随着印度佛教著作的翻译和流传,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语,被引进了我国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其中源于佛教的成语,几乎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90%以上。印度和中国佛教的新词语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的宝库,有的甚至成为人们常用的稳定的基本词汇。

佛教为中国文学增添新词,佛教与传统文化

第六节 佛教为我国文学语言宝库增添新的词汇

随着印度佛教著作的翻译和流传,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语,被引进了我国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其中源于佛教的成语,几乎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90%以上。印度和中国佛教的新词语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的宝库,有的甚至成为人们常用的稳定的基本词汇。

从佛教用语演化成为日常用语的,如世界、如实、实际、实相、觉悟、刹那、净土、彼岸、因缘、三昧、公案、烦恼、解脱、方便、涅槃、婆心、回向、众生、平等、现行、相对、绝对、知识、唯心、悲观、泡影、野狐禅、清规戒律、一针见血、一切皆空、一超顿悟、一念万年、一弹指间、三生有幸、三头六臂、不二法门、不生不灭、不即不离、五体投地、功德无量、丈六金身、恒河沙数、隔靴搔痒、拖泥带水、大吹法螺、大慈大悲、生老病死、六根清净、心猿意马、本地风光、得未曾有、唯我独尊、骑驴觅驴、不可思议、冷暖自知、僧多粥少、味同嚼蜡、快马加鞭、皆大欢喜、表里不一、百尺竿头、苦中作乐、菩萨心肠、昙花一现、大千世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源于佛教的常用典故有火宅、化城、诸天、一丝不挂、三十三天、三千世界、五十三参、天龙八部、千手千眼、观河皱面、天女散花、天花乱坠、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极乐世界、拈花微笑、罗刹鬼国、现身说法、众盲扪象、百城烟水、井中捞月、香南雪北、泥牛入海、口吸西江、香象渡河、借花献佛、呵祖骂佛、痴人说梦、蒸沙成饭等。

上述种种语言现象表明,佛教新词语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方便了人们的思想交流,在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论,可以看出,佛教与中国文学的沟通、联系,表面上看来是双向的,实际上主要是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单向渗透、影响,这是不同于佛教与中国伦理、哲学的关系的。佛教与中国伦理、哲学的关系,更多的是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国伦理对佛教的浸染、作用,相对地说佛教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对中国伦理的影响、补充则要少一些。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宗教情趣,但是也为中国文学带来新的文体和新的意境,而后一方面的实际作用要大得多,可以说佛教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超过其消极作用,佛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多的值得肯定和批判继承的合理因素。

【注释】

[1]简称《首楞严经》、《楞严经》,有人疑为唐人伪撰。

[2]《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简称《百譬经》。

[3]《百喻经》号称“百喻”,实际上只有98喻。

[4]声明论:古代印度学者研究的一种学问,近于语言学中的训诂和词汇学

[5]《苏轼选集》,10页,济南,齐鲁书社,1981。(www.daowen.com)

[6]同上书,86页。

[7]变文的形式有三类:只唱不说;只说不唱;有说有唱,此类占多数。

[8]宫调:音乐术语。我国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一声为主,就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统称“宫调”。

[9]现代文学界通常认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街谈巷语、志怪志人之作,以及传奇讲史等,是小说发展的先河。

[10]《鲁迅全集》,第9卷,30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1]详陈寅恪:《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见《陈寅恪文集之三·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2]“头上安头”:指重复因袭。

[13]“少陵”:指杜甫。杜甫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14]“圆成”:圆满成就。此指极高的诗歌境界。

[15]“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