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佛教的各类典籍
佛教典籍,通常称为佛经、藏经。“藏”的梵文原意是盛放各种东西的竹箧。佛教学者借以概括佛教的全部经典,有近乎“全书”的意思。“经”是纵线的意思,取其能贯穿摄持各种佛教义理的意义。也是仿照儒家用“五经”、“六经”名其著作,以示尊崇。藏经,广义地说,又称“三藏经”。三藏包括“经藏”,即以佛祖释迦牟尼口气叙述的典籍;“律藏”,即戒律,约束言行的规定;“论藏”,即从理论上解释、发挥经的著作。佛教典籍分经、律、论三部,故称“三藏经”。藏经,狭义地说,专指三藏之一的“经藏”部分,其中包括相传为释迦牟尼所说而由后世门徒结集的经典,和历代以“如是我闻”[1]形式创制的经典。佛经亦称“契经”,以示契合道理和众生的要求。三藏经卷帙浩繁,为形容其量多、量全,也称“众经”、“群经”、“一切经”、“大藏经”。我国隋唐时代以来,多称佛典为大藏经,简称“大藏”。佛教还称自己的典籍为“内典”,称佛教以外的,即所谓世俗的、“外道”的典籍为“外典”。
大藏经原指汉文佛教典籍,现泛指一切文种的佛典丛书。除汉文大藏经外,有巴利文的南传大藏经,以及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和日文的大藏经。其中最重要的是汉文、藏文和巴利文的大藏经,尤其是汉文大藏经最丰富、最完备。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但佛教典籍在全世界只有汉译本保存得最多,汉译本是现存各种译文大藏经中的巨擘,在各种大藏经中居于重要地位。(www.daowen.com)
佛教典籍中最主要的是印度佛教学者的著作,其次是中国佛教学者的著述,此外,还有朝鲜、日本等国佛教学者的论著。大藏经经过印度多次经典结集,中国等地僧人的撰述,不断增补编修,从贝叶缀缕,到翻译、抄写、石刻,进而雕印成书,浩浩两万多卷,洋洋数千万言,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博大浩繁的一部大丛书。佛教经典内容非常丰富,它广泛地包含了佛教以及有关文化——政治思想、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的论述。因此,它不仅是研究佛教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