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号为隐逸诗人之宗,中年以后思想消沉,长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在不放弃功名利禄的情况下标榜自己超尘出世。关于他这一段时间的隐居处所,现在的文学史家一般都认为有两个地方,即“终南别业”以及“辋川别墅”。
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其父迁家于蒲(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他同许多唐代诗人一样,是一个早熟的作家,史家称他九岁知文。现存他的文集中尚存着几首他少年时代的作品,如《题友人云母障子诗》,为十五岁所作;《洛陽女儿行》,十六岁作。他十九岁赴京兆府试,举解头。又过两年,他擢进士第,释褐为太乐丞。他不仅能诗,还精通书画与音乐。曾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官职。中书令张九龄对王维很赏识,一再提拔他。但此后由于张九龄罢相,他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他不愿意与李林甫同流合污,谄媚自进,但在政治上又抱有一定的幻想,所以没有毅然辞官归隐。普遍的说法是,他在开元二十九(741年)至天宝三年(744年)之间的几年里,隐居终南别业,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作为他和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所。安史之乱后,王维为安禄山所获,强迫他任伪职。肃宗回京后,他一度被贬官,最后升迁至尚书右丞,卒于官。
辋川别业作为王维最后的隐居之地,引起了后世学者极大的注意。因王维众多的诗文,如《辋川别业》,均描写了辋川这个地方的自然风景,要了解王维的平生以及他的思想,就要弄清他的这所别墅的方方面面。
专家们认为,要揭开王维别业的面纱,首先要弄清“终南别业”以及“辋川别墅”这两处地方的地理位置及其由来。
前人在提到王维隐居的事迹之时,对“终南别业”和“辋川别业”并不区分,包括李肇《唐国史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都只提到王维在蓝田辋川有一处别业。这些原始材料,并未把所谓的“终南别业”作为辋川以外的另一个隐居的别业来看待。这种说法,一直要到最近才开始流行。
然而,毋庸讳言,在王维自己创作的诗歌中,确实出现过“终南别业”和“辋川别业”这两个不同的名称。这两处别业到底位于何处?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否因为它们名称不一致,就肯定意味着这是两处在不同地点的隐居别墅呢?这一问题,从进一步弄清王维的生平事迹来看,有必要一探究竟。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其一,认为这是两处别业,分别在不同地方;其二,认为“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指的是王维的同一处所。
多数人持有第一种观点,其中以陈贻焮先生的说法作为代表。陈贻焮先生在《文学遗产》1985年增刊第六辑发表的《王维生平事迹初探》,根据王维的《终南别业》一诗,从而推定诗人是在开元末年到天宝三载之间,隐居在“终南别业”,此后始隐居蓝田“辋川别业”。后来出版的一些诗歌选本和文学史著作,几乎毫无例外地把这种意见作为一项新的成果来加以肯定和采用。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唐代文学史》是一本权威的文学通史著作,内中也是这样阐述的。
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考订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从地理位置来看,辋川在终南山一隅。
王维步入中年后,确实曾在长安南郊终南山一带隐居过,这从他本人的诗集中,可以找到不少确凿的证据。如《终南别业》、《答张五弟》、《送陆员外》等,提供了一些可靠的线索。如《答张五弟》云:“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送陆员外》:“行当封侯归,肯访南山翁。”都说明王维在邻近终南山的地方,有一个隐居的处所。
那么这个隐居的别业到底在终南山什么地方?若撇开具体的地理环境不谈,仅根据王维诗中的线索,那么在《王右丞集》中确实既讲到了一个“终南别业”,又讲到“辋川别业”,好像指的是两处不同的地方。但是,若我们作些细心考察,结合资料查证“终南别业”实际含义,便可知道辋川之于终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确实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王右丞集》卷1《赠徐中书望终南山》一诗,清人赵殿成《集注》于此诗注云:“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歧郿鄠,长安万年,相去六百里,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之一山也。”从“东彻蓝田”这句话中,可见,终南山由西向东贯彻于蓝田县的全境。徐坚《初学记》卷5“终南山”条下,也引用《福地记》云:“其山东接骊山、太华。西连太白,至于陇西,北去长安城八十里,南入楚塞,连属东西诸山,周回数百里。”根据这些材料的叙述,可知古代人习惯上说的“终南山”,是指长安及关中以南,“西起秦陇,东彻蓝田”这一长段连绵峙据的群山,它包括的地区是极其广大的。
按照唐朝京郊的府县建制,此山所经涉的地域,包括了蓝田、万年、长安、鄠县及其以西一大片地区。所谓“带雪复衔春,横天占半秦”,凡属长安及关中南面的诸山,都可总摄于“终南山”或者“南山”这一名称之下。韩愈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南山诗》,极力铺陈终南山的巨大气魄和恢宏奇险的壮观:“吾闻京城南,兹惟群山囿。”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这里的情况。(www.daowen.com)
至于蓝田和终南山的关系,地理志说得非常明确。因为终南山东彻于蓝田县境内,故而古代人讲到蓝田的一些地方,往往就会直接把它们同终南山联系在一起。如《史记·李将军列传》中:“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陰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这里提到了“蓝田南山”,颇可说明蓝田与终南山的密切关系。
蓝田既然是终南山东面,那么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又在哪里?我们可从有关地理志中知道,唐代的蓝田是京兆府之京畿县,其县治设在峣柳城,峣柳城俗称青泥城,也就是现在的蓝田县城。而终南山的位置则连绵耸峙于县城之南面,自西向东横贯于整个县境。至于王维“辋川别业”的所在地,赵殿成《王右丞集注》卷7引《雍录》云:“辋川在蓝田县西南二十里,王维别墅在焉,本宋之问别圃也。”又引《陕西通志》:“辋川在蓝田县南,峣山之口。”
清代编修的《嘉庆一统志·西安府》,转引《蓝田县志》的记载,对于“辋川别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叙述详尽:“辋川在县正南,川口即峣山之口,去县八里。两山夹峙,川水从此北流入灞,其路则随山麓石为之,计五里许,甚险狭,即所谓匾路也。过此则豁然开朗,四顾山峦掩映,若无路然,此第一区也。团转而南,凡十三区,其景愈奇,计地二十里而至鹿苑寺,即王维别业。”
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3,上面引文中提到的峣山之口,就是辋谷之口,辋水由此流出注入灞水,即所谓“谷口”是也。进入了谷口,便到达了辋川的地界。谷口是骊山和蓝田山的相接处,也是骊山和整个终南山的分界处,凡去此以前的蓝田境内诸山,皆属于终南山的范围。王维的“辋川别业”,其地点即在谷口向南团转而行20里处,恰好处于终南的北麓。以此,王维在“辅川别业”居住,南向即可望见终南山绵延不断的峰峦。
其诗《答张五弟》以及他的《山中示弟等》:“行山陰多北户,泉水在东邻。”这两首诗有关的描述,实质上都点明了他的这一处别墅即在终南山陰。
还有,王维的《崔濮陽兄季重前山光》:“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作者在此诗题下做了注解:“山西去,亦对维门。”大约崔季重的山居,即在王维“辋川别业”以东不远,故诗人有“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之谓。所以在他们的家门口,都可以看到终南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的景象。
从这些史料和王维诗作中,可以推论王维蓝田“辋川别业”具体的地理位置,当在终南山之东缘北麓,应当和终南山相当靠近。
王维《辋川集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所谓的“辋川山谷”,就是“辋谷”。宋敏求《长安志》卷16有云:“辋谷水,出南山辋谷,北流入灞水。”十分明确地把辋谷包罗在终南山的范围内。王维的“辋川别业”,从地理位置上说,同终南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基本上是连为一体。
实际上,很多人一般只注意到“辋川别业”属蓝田县,而往往忽略了这个隐居别业就在终南山之下。这样的疏忽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这“辋川别业”与终南山并不相干,而当发现王维的诗里还提到一个什么“终南别业”,便误认为这和“辋川别业”并无关系。
王维隐居,保持了他的洁身自好,使他获得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使他得以从混浊的官场中脱身出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他站在理想的高度追求大自然的美,努力发掘自然美的奥秘,创作出大量意境壮美、幽美的山水田园诗。这位天才诗人死后,被安葬在辋川别业旁。这样说来对王维隐居处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文学史上的谜案相信总有解开的一天。
(毛慧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