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艺术批评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
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接受主要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两个范畴。在整个艺术活动中,艺术批评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艺术批评对于艺术作品予以密切关注,深入剖析艺术作品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特色,对作品的艺术水准和价值做出科学的评价。艺术批评对艺术家、艺术活动家的及时反馈,将会对于他们实现艺术创造水平的提升,以及艺术生产规模与趋向的调整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艺术批评在艺术的传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推进优秀艺术作品的传播,并有效遏制传播过程中各种不良倾向的滋长。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关系密切,能够引导受众欣赏和选择艺术作品,在提升民族与大众的艺术与审美水平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艺术批评与客体世界
艺术批评与客体世界,实际上就是与自然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特别是现实社会,更是成为艺术批评必须十分关注的领域。艺术批评除了具有理论的特性外,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批评本身就可作为一种运用理论来把握艺术实践问题与认知世界的方式。同时,客体世界也为艺术批评主体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是艺术批评家从事研究与提升批评理论深度的沃土。
艺术批评是连接艺术活动各个部类、各个环节与客体世界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无论是艺术创作、艺术的制作与生产,或是艺术作品、艺术传播和艺术接受,都离不开与客体世界特别是现实社会的联系。任何创作与生产,都是社会化的活动,都要以客体世界和现实社会为源泉,从中获取源源不绝的创作素材和思想启示;也都要以客体世界和现实社会为主要表现对象,从而创造艺术形象、典型或意境;还要服务于现实社会,并在人们的接受中检验艺术成果的品位与效能。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艺术批评一直起到重要的和关键的作用。艺术批评家在自己的批评活动中对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审视与观照,并及时地把艺术创作与生产的状况和成效反映到社会,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力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与此同时,艺术批评家还要随时将社会对于艺术创作与生产的见解与要求反馈给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引起创作与生产者的重视和改进。其间,艺术批评家的使命是十分显要的。
艺术批评家通过批评活动,在全社会的审美教育或艺术教育中发挥作用。艺术批评有助于提高大众的鉴赏能力。艺术批评融入艺术教育,能够启发人们客观地审视和观照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是在不断的欣赏实践培养起来的,只有长期坚持艺术鉴赏活动,才能提高对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水平。把艺术批评运用于艺术教育中,有助于大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艺术批评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批评家的思想观点可以转化为实际的艺术教育,培养受众的观察力、敏感性和对艺术真诚的关注,激发人们更理智、更深入地参与艺术活动、评价艺术作品,增强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创造中超越陈规,增进审美的敏锐性、洞察力和想象力,更好地开发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巴黎圣母院(法国)
2.艺术批评与艺术家
艺术批评是对于艺术家及其创作活动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反馈与指导,是批评主体在艺术鉴赏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同时对于艺术作品具有再创作的功能,因而可以说,艺术作品在一定意义上是由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共同创造的。艺术批评对于艺术家的关注与评判,意味着要对艺术家的全部创作状况及其审美倾向、思想观念作尽可能全面的考察,以及对此做出科学的评价。
艺术批评是参与艺术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艺术批评不仅包括对于艺术家思想、生活和创作历程的研究,以及对于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也包含着对于与艺术家创作密切相关的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的评述。艺术批评不仅要从微观的角度对具体的艺术家和作品做出阐释,还要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探究艺术的内在规律,总结艺术创作的经验,指导和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在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艺术批评家还能给予某种有益的指导或教诲。19世纪俄国文艺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认为批评应当是永久的艺术法则对个别作品的应用,他把批评比作“镜子”,使作者的优点和缺点呈现出来,指示他正确的道路。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在重要批评著作《诗艺》中曾用“刀子”和“磨刀石”的关系来比喻创作与批评的密切关系,他认为有“刀子”,就必须有“磨刀石”。可见,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提高自己对艺术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明确艺术创作的成功之处,总结不足之处和经验教训,更自觉有效地从事艺术创作活动。批评家也能凭借自己的慧眼,把一些还不为世人所知的富有潜力的艺术家推介出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福克纳早期的作品未能被读者赏识,后来由于著名批评家考利的研究和推荐,福克纳很快为世人所知,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许多事例均表明艺术批评家在艺术家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艺术批评在艺术活动中常起到一种重要的舆论导向的作用,艺术的进展也常常会吸收批评家的某种观点。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是艺术活动的两种形式,两个环节,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艺术批评以艺术创作为前提,艺术创作是艺术批评的基础,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本身具有创造性,但这是以批评客体为基本依据的再创造,如果完全脱离批评客体去创造,那么批评就失去了对象,也就不能称之为批评了。艺术批评往往可以发现优秀的艺术作品,使其得以传播,也可以抵制和匡正艺术创作的一些错误倾向。真正的艺术批评能够揭示出艺术创作中难能可贵的艺术元素,并为艺术创作指明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艺术批评又可以为艺术创造提供反馈,使其了解社会公众对艺术作品的需求和兴趣,从而通过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艺术欣赏的需要。
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间具有某种张力,艺术批评既可成为艺术创作的推动力,促进和激励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同时又可以对创作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或不良倾向加以遏制,帮助艺术家理清思路,走出盲区。艺术批评对于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这种直接作用和效应,是一般理论所难以企及的。
3.艺术批评与艺术制作
在当代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创造性想象与技能很少能够直接推出可供人们欣赏的成熟的艺术作品,而是大多需要经过艺术制作环节,方能生产出可以进入市场、供人们享用的艺术品。艺术批评在这一环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批评作为艺术活动链上的一环,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关注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对于艺术制作的影响与作用,接受市场的检验和考验。艺术批评与艺术制作的关系也就更为紧密,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制作与生产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市场经济将艺术、文化推向了市场,电影市场、演艺市场、美术市场、音像市场、图书市场等艺术市场的出现,共同形成了艺术产业和文化产业,成为国家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艺术批评家应当密切关注市场的动向与大众的需求,分析市场与艺术创作和制作之间的关系,准确地反映大众对于艺术创作的需求状况,为艺术创作者和制作者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使艺术制作者与生产者得到可供参照的决策的依据,从而决定自身的生产品种、产品样式、生产规模、生产时间等。没有批评家所展示的研究成果及数据,艺术制作者的生产可能就是盲目的。
艺术制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也应成为艺术批评家关注的对象。在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艺术制作和生产的重要因素,艺术批评理应注视这一形态的发展。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进入艺术制作与生产过程之后,必将产生一系列影响,既能不断改善艺术制作与生产的设施与技术,提高艺术制作的规模与效率,又可以改善艺术制作的手段、技法和技能,提升艺术制作的质量与视听效果,甚至可以影响到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方式和方法。艺术批评主体对于艺术制作的关注,就要及时指出高科技对于艺术活动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既要敏锐地看到科技因素对于改善艺术活动的质量所起到的催化与提升作用,同时也应提醒人们注意防止出现对于科技因素的盲目依赖,以至于丧失自身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当今历史条件下,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必须进入市场进行运作,艺术品的市场化发展,使艺术家通过创造艺术品而获得经济回报,为艺术家的职业化提供了经济保障。当然,艺术家也有可能因献媚于部分艺术消费群体而制作出格调低、缺乏艺术价值的艺术产品。艺术批评在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对即将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的艺术产品的褒扬和针砭,影响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并最终调节着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与制作。
4.艺术批评与艺术作品
在传统意义上,艺术批评的中心任务就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评判,而今,艺术批评的范畴已经扩展,但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评判仍是艺术批评最基本的任务。艺术批评通过对不断涌现的艺术作品的密切关注和深入剖析,及时客观地作出公正的评价。批评家对于作品的成败得失或是非美丑的评判,时常是影响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www.daowen.com)
艺术批评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细致分析,揭示出艺术品蕴含的艺术美和艺术家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艺术家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使长期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艺术观、性格气质、审美趣味、艺术才能融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人们的审美对象,它包含了艺术特性和审美属性,也包含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艺术性在艺术形式中体现出来,如音乐艺术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的组合运用形成的情感表现力;造型艺术中通过线条、形体、色彩、光影等形式因素组合运用所形成的直观形象的表现力。艺术批评可以真正把握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性和特有的审美价值,把一般欣赏中不易感受到和理解到的深刻意义和美学价值、艺术特性等集中揭示出来。
一部作品的艺术生命史,也就是它的欣赏和批评史,艺术作品只有经过艺术批评才能更充分地显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一部艺术作品受到艺术批评关注的时间愈久,程度愈深,说明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愈强,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愈高。越是艺术珍品就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会随着历史的延伸被不同时代的批评家不断地发掘出来。批评家不仅承担着艺术作品的阐释、研究和评判的任务,而且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参与了艺术作品价值的创造。批评家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深刻领悟以及接受前人对于该作品批评的影响,创造出新的具有价值的思想来。“艺术的本质不仅仅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而是一种长时期的交流。一个即便死去很久的艺人与承袭了他的艺术精神的人们之间,在其身后仍进行着交流。”[3]依据这一认识,艺术批评对艺术作品意义的阐释和解读在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受众正是通过这座桥梁承袭了艺术家们的精神,也正是通过这座桥梁受众和艺术家之间才可能进行着长期的、富有意义的交流。
5.艺术批评与艺术传播
传播是艺术活动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传播是通过传播媒体即传播过程的中介物完成的。现代传播媒介具有超乎寻常的传播能力,艺术的传播同艺术批评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首先,艺术批评能够促进各种艺术活动通过传媒进行传播。其间,艺术批评可以起到引导受众,介绍优秀的艺术资源,匡正不良传播倾向的作用,使受众能够及时正确地了解关于艺术家和作品的多维信息。艺术批评为艺术传播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使艺术传播者可以依据批评家的见解和意见,在对于艺术品的汇集、筛选、处理和传播的过程中,做到准确和适应性强,以求在市场得到最大的效益,以及获得审美信息的最大增殖。在当代,艺术作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广播电视、书刊杂志均是传播艺术信息的重要媒介。数字化的网络传播也已成为艺术作品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很多艺术家也把网络看作是其艺术创作的一种新途径,有的艺术家已经创建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媒介来创造和传播自己的艺术成果。艺术家的网站作为一种正在变化与发展中的艺术形式,同时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促销手段,成为艺术家创作个性表达的良好途径。
其次,艺术批评能够帮助受众正确解读传播信息。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对艺术品的误解、误读可能造成受众的解读与创作者的原意相去甚远。受众在接受艺术传播时会经常发生“投射”现象。投射是一种指个体在接受外在刺激时,把自身的经验、情感投射到欣赏对象上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受众在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激发下,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到作品中。这种投射既可能帮助受众去体会、理解传播内容;也可以使传播内容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畸变,使受众产生误读,从而使传播者的传播意图无法实现,传播效果无法达到。在艺术传播过程中,艺术批评能帮助受众淡化和消除自己消极的心理投射,指导受众正确理解传播信息,客观地接受传播内容。
再次,艺术批评可以对电视等传播媒介起到某种监督和校正作用。在这个媒体文化兴盛的时代,传播媒介容易受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丧失行业自律性,造成电视媒体过分强调收视率,网络传媒追求点击率,报纸杂志越来越关注可看性,致使传播媒体职业操守缺位,传播信息良莠不齐,出现无原则的商业炒作、媒体炒作等现象。艺术批评应高扬科学的批评精神,对于媒体如电视、网络作为艺术传播的各种不良倾向和出现的负面因素加以批判,从而对电视等传播媒介起到监督和校正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疑对艺术批评的规范性、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批评必须强化其自律性,努力避免商业化、媚俗化的不良倾向,否则,只能造成艺术批评的科学精神的缺失,甚至沦为媒体炒作的工具。
艺术批评本身也要经过特定渠道的传播才能为人所知。所以,艺术批评也可以利用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批评家应具有专门的传媒知识,积极利用各种媒介传播艺术批评。但是,艺术批评应在传播媒体的制约下加强自律性,避免出现媚俗化与泛批评化现象。网络作为文化、艺术的传播媒介利弊参半,一方面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同时,各种文化、艺术、社会行为都在网络上找到了生长的土壤和表现的机会,网络成为广大受众参与批评活动的一个主要渠道,在网络上人人都拥有了发言权,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的艺术批评出现了泛批评化的现象。但是泛批评化的大众网络评论毕竟有别于真正的艺术批评。受众在网络上发布的评论主观色彩强烈,多是纯个人化的随感式、印象式的议论,无系统批评方法和规范的理论指导。网络实际上使批评者和批评受众相分离,因为网络评论者不必为受众负责,因而可以毫无顾忌地评头论足。而真正的艺术批评是研究型、学术型的议论和探讨,有规范的批评理论的指导和系统的批评方法的运用,要求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统一,批评家必须对自己所写的文字负责。同时,批评精神作为艺术批评的一个内在品质在泛批评化的趋势中应该得到加强而不是被消解。
6.艺术批评与艺术接受
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实际上是艺术接受的两个重要部分,二者是紧密相连、难以分开的。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不能没有对作品的思考,在欣赏之后更是充满着对作品的审视和评判,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艺术批评需要有艺术理论的支持,以一定的形式理性地表达出对作品的评判。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唐)
艺术批评可以对艺术欣赏予以指导,使受众在艺术批评的引导下,正确地、积极地实现对作品的欣赏,及对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欣赏,离不开对具体艺术作品的具体把握,但它不同于艺术欣赏,它是艺术欣赏的深化和发展。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艺术批评则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科学判断。因此批评家需要具备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判断能力才能获得对艺术作品的深刻感受,同时,这种鉴赏力和判断力也只有在鉴赏活动中才能得到检验、训练和提高。艺术批评以艺术欣赏为基础,但艺术批评一旦形成,它又反作用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虽然是艺术接受的两个组成部分,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第一,二者有先后之分。欣赏是批评的先导和基础,没有经历欣赏阶段,就无法进入批评阶段。欣赏是批评和艺术作品的中介,艺术批评必须以对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往往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唯此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和审美价值。
第二,艺术欣赏过程多是感性、直观的过程,而批评则已上升到理性思考和判断,并以概念、理论为中介,将零散的感性印象提炼成完整系统的理论见解。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艺术学理论及其他领域的专门知识,对批评客体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作出评判。艺术批评的目的不是单纯再现欣赏过程中的具体感受,而是根据一定的欣赏实践,并通过一定的理性分析,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作出评价。
第三,艺术欣赏更多是个人的行为,主观色彩较强,不大受社会规范、理论模式的制约。而艺术批评则面向大众,需要符合艺术活动的客观规律性,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批评客体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思想内容等做出判断和批评。批评家负有阐释、评价艺术作品和引导大众的责任,艺术批评能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批评对艺术欣赏有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因此,艺术欣赏带有主观性和特殊性,而艺术批评必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第四,艺术欣赏大多是艺术接受或消费行为,艺术批评以艺术作品的欣赏为基础,以艺术理论为指导,以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批评活动对艺术创作而言,同样属于艺术消费;另一方面,艺术批评活动又是艺术创作基础上进行的“再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第五,艺术批评的文本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批评家不仅要充分体味艺术作品的艺术韵味,更要将自己对批评客体的感悟,理解和发现倾注于笔端,让受众在批评文本的字里行间领略作品的意蕴和价值。艺术批评本身具有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使其可成为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和艺术消费的对象。这些特点也是艺术欣赏所不具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