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艺术批评学:基本特性

艺术批评学:基本特性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艺术批评的基本特性艺术批评,是以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创造性艺术文化活动。同时,艺术批评根据批评对象及其他制约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自身,呈现出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艺术批评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公正性是艺术批评的要求,也是正确解读艺术的基点。再次,艺术批评是富于审美情感的艺术活动。由于艺术批评对象具有特殊性,亦即大多数艺术批评的客体是艺术创造的成果,或者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艺术批评学:基本特性

2 艺术批评的基本特性

艺术批评,是以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创造性艺术文化活动。科学性、审美性和动态性是艺术批评最基本的特性。艺术批评追求的是科学阐释和审美判断的辩证统一。同时,艺术批评根据批评对象及其他制约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自身,呈现出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1.艺术批评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艺术批评基本特性之一。首先,艺术批评是追求科学性的艺术文化活动。艺术批评作为批评者的主体行为,不是主观地、随意地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和客观的尺度,在以哲学美学及艺术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对艺术活动作出阐释和评断。批评主体对批评客体的审美判断、美学分析要符合作品实际,力求客观公正。艺术批评虽有别于精密的自然科学活动,但也要强调以批评客体的实际为基础,要以一定的艺术理论、美学理论为指导,以艺术史为参照,并在详尽占有材料的条件下,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在批评的过程中,要求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

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

第二,艺术批评的实践必须遵循科学的逻辑,特别是辩证逻辑的论证法则,而不是违背这一法则。形式逻辑常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方法,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优点是论证时逻辑性强,但容易过于注意思维运动的形式,有时会忽视事物的具体内容,辩证逻辑则能弥补形式逻辑的缺陷。因此,在更多的时候,艺术批评学采用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相结合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力求使其分析与论证更加完善。

第三,艺术批评的成果在于对艺术现象或艺术作品予以理性的分析和评判,而不是像艺术创作那样得出富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艺术批评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批评既是批评主体对批评客体的感性把握,又是批评主体进行理性思维的结果。无论批评主体以何种艺术样式为批评对象,都要求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公正性是艺术批评的要求,也是正确解读艺术的基点。批评主体客观与公正的态度是批评活动科学性的保障。客观性是批评科学性的基本标准,公正性是批评科学性的前提,也是批评主体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批评主体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凭借充分的事实证据来对批评客体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阐释和评价。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实现科学的批评,才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批评效果。

第四,艺术批评具有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以及各种具体的方法。艺术批评学虽然不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无法严格遵循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定量、定性分析的原则,但这并不妨碍它向自然科学吸取和借鉴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西方的批评理论,如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等批评方法都试图把批评纳入科学的轨道,甚至出现了向自然科学靠拢的科学主义倾向。随着艺术批评方法的不断创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信息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也都被运用到艺术批评领域中,特别是哲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语言学管理学等科学方法在艺术批评中被广泛运用,艺术批评的方法得到空前的丰富。各种科学研究方法运用拓展了艺术批评的研究思路,丰富了研究的手段,使得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艺术丰富而复杂的内涵成为可能。艺术批评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科学的手段对批评客体进行研究和阐释,从而不断发掘出新的艺术价值,发现艺术美的魅力,并增加了艺术批评的理论维度,使现代艺术批评呈现出多视角、多维度的新景观。

2.艺术批评的审美性

艺术批评与一般的社会科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艺术批评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审美性。艺术批评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艺术批评是审美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艺术批评是建立在艺术批评家对于艺术现象或艺术作品审美欣赏或观照的基础之上的,即使是对于艺术家、艺术运动、艺术思潮等方面的批评,也不能完全脱离审美性的观照;艺术批评主体以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美的规律去探索作品的审美价值,运用美学的理论和原则分析批评客体的审美特征,并做出审美评价。美学素养是一个批评家最基本的素质之一,鉴别一个批评家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具有系统的美学素质和审美能力,中外艺术史上许多重要的批评家往往本身就是美学家。(www.daowen.com)

其次,艺术批评的审美性也在于艺术批评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批评主体不仅要对艺术作品进行理性的审视,还需要进行审美的创造,正是由于批评主体的审美意识、想象力情感经验等不断参与到批评的过程中,才为批评客体注入了新的活力,批评客体的潜在意义不断被阐释出来,生成崭新的意象,或者形象与意境得到丰富与创造。

再次,艺术批评是富于审美情感的艺术活动。由于艺术批评对象具有特殊性,亦即大多数艺术批评的客体是艺术创造的成果,或者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批评主体会在阐述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见解时,融入自己的审美理想、人格意识和审美情趣,因而艺术批评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艺术作品的情感的感染。这就使艺术批评自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色彩。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艺术批评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也能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批评是富于审美情感的艺术活动,在批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批评家的审美精神与作品体现出的精神境界相互交融的境况。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又见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与艺术创造、艺术批评和艺术欣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又次,艺术批评文本也具有审美性,具有特定的艺术价值。艺术批评文本是批评家的言说方式,是他们借以与艺术家和受众交流的手段。追求批评文本的审美性,实现文本的艺术化,是促进批评主体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有效途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创造性的批评家重视批评文本语言的选择和锤炼,他们能将自己的主体意识,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味融入批评文字,形成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独具美感的行文风格。这些生动的批评文章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审美性,亦可成为艺术批评的对象。

3.艺术批评的动态性

由于艺术批评所关注的主要是当下的和正在进行着的艺术活动与艺术现象,因而艺术批评呈现出较强的动态性特性,艺术批评也被人们称之为“运动的美学”。任何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只有具备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的态势,才能具有永久的魅力。艺术批评的动态性,充分表现出这一艺术活动所具有的活力和生命力。

艺术批评的对象,亦即艺术活动是复杂的、多元的、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艺术活动的重要成果,即艺术作品,正是这种呈动态发展的艺术活动的体现。艺术批评面对的是艺术化的充满生机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鲜活的生命,对于这些现象的审美评判,当然应当是动态的;同时,人类社会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的,人的观念,包括人对于自身的认知,以及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认知,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反映在艺术活动与创作上也会出现新的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层出不穷,新的艺术流派不断涌现。

艺术批评的主体也是不断变化的。艺术批评家的思维和审美取向从来也不应停留在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不断提升与变化的,表现出较强的动态性。艺术的领域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艺术活动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进程之中,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变幻无穷的艺术形式,艺术批评家理应给予密切的关注,并在批评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自身的理性思维和艺术修养,以使自己更好地承担批评的使命。

艺术批评的实践过程,更表现出较强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首先表现为艺术批评研究视角的多元化趋向。随着艺术活动与创作日趋多样化,艺术批评也就有了更为多元的研究视角,批评方法及其操作更为灵活。艺术批评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方法与范围,向着广阔的空间与纵深发展,批评主体也从狭小封闭的文本中走出来,获得更大的自由;其次,随着艺术内涵的丰富和扩展,批评理论也在不断变化。西方当代的批评理论与流派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的景象。近年来,理论传播的速度十分迅速,涉及的范围很广,一种新的理论很快就会流行于世界,并被应用于艺术批评实践中。

由于艺术理论和批评理论的迅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融,新理论往往从文化延伸到艺术,从一种门类艺术迅速波及各个门类艺术。批评客体呈现多样化,批评理论也不断出新,每种不同的批评流派都意味着不同的解码方式。“20世纪人文学科的一系列进展提供了一系列异乎寻常,甚至是别出心裁的解码方式。”[2]随着新的解码方式的不断出现,艺术活动及其作品中新的意义便不断被解读出来。

总之,艺术批评理应是动态的,多视角的。思想的进展是不会停止的,艺术批评只有不囿于成见,不抱旧守缺,才能摆脱羁绊,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法,从关注的批评客体中阐发出新的思想来。艺术批评的动态性正是艺术批评和研究勃勃生机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