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启蒙运动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简介

启蒙运动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简介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是18世纪波及大部分欧洲国家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态度是和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一致的。高特舍特是德国启蒙运动的早期代表。温克尔曼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卓越的艺术史家和文艺理论家。莱辛是德国启蒙运动第二阶段的代表,也是德国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和美学家。

启蒙运动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简介

5 启蒙运动时期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波及大部分欧洲国家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态度是和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一致的。

杜博斯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首批代表之一,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主要著作有《诗画杂感》,杜博斯对古典主义关于艺术“摹仿自然”的传统学说重新进行了审视。他认为艺术的目的不在于通过摹仿创造形象,以提供给人一个与现实相对应的理想的和虚构的世界,而在于激起我们的热情和情感,唤醒我们的想象,艺术的本质应该建筑在人的本质上,应该把对象处理的能够感动人。艺术的评判者应当是民众,而不是专门的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

孟德斯鸠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社会家、资产阶级国家理论和法学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并称为启蒙三杰。其艺术批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自然与艺术的趣味》一文中,强调艺术对人性的启蒙作用,强调自由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主张艺术应尊重事物的自然本性,艺术家在运用艺术规则时,必须视具体的情况决定在什么时候“艺术应当服从”规则,什么时候则应当“服从艺术”。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艺术都应当以表现对象的自然本质为己任。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突破古典主义因唯规则是从而造成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倾向,艺术家才能在创作中感受到自由,而欣赏者也才能在这种作品中体会到自由。艺术应当以培养人的精神本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为目的。

伏尔泰的艺术批评观点主要有,他强调文艺应当是对自然的理想化的摹仿,应当有高雅的趣味和纯正的风格,也就是说,应当遵循古典主义的艺术规则。但他没有因此走向古典主义的公式化、概念化和复古主义,他主张今胜于古,反对古典主义所谓永恒、绝对的文艺标准,认为文艺创作应当适应时代和民族的理想与需要。伏尔泰还专门讨论了与“天才”有关的另一个概念——想象。他认为,想象是艺术的本质,它在天才的艺术家那里激起的是灵感。所以艺术家才能创造出鲜明的形象,为艺术作品增添色彩。

卢梭,法国启蒙运动的另一位著名领袖,其美学及艺术批评思想集中反映在《论科学和艺术》、《致达朗贝尔的信》、《音乐辞典》等著作中。卢梭对科学和艺术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对戏剧的批评上,认为剧场是个“黑暗的洞穴”,他也批评古典主义的审美趣味,因为这种艺术只描写国王、统帅、名流超人,只表现帝王之间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批评那种华而不实的贵族式的洛可可艺术,这种艺术的特点是精巧、雅致,但缺乏深刻的道德理想和感情。因此,卢梭对艺术的攻击其实是反对统治阶级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而要张扬一种真正的平民艺术。这种艺术应当存在于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卢梭还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趣味和标准是随地域、时代、人的年龄、性格和性别的不同而变化的。

狄德罗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法国启蒙美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艺术效法自然,反对仿古,反对墨守成规。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又认为艺术真实既不应违背自然真实,又不等于自然真实,艺术真实必须符合艺术家的理想。在戏剧方面,他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冲破悲剧、喜剧之间的界线,他称这种新的戏剧为“严肃剧”,即后世的“正剧”。他反对古典戏剧的矫揉造作和清规戒律,明确提出文艺要在听众中产生道德的效果。狄德罗极重视戏剧中的情节处理,要求情节密切联系到情境。强调戏剧对矛盾、冲突的表现,反对过去喜剧常用人物性格机械对比。关于戏剧布局,狄德罗一方面要求情节要有现实基础和社会内容,另一方面也强调在处理情节时创造想象的作用。狄德罗要求文艺向自然吸取原始的野蛮的气息,艺术既要根据自然又要超越自然。

德国启蒙运动受到英法的影响,在艺术美学与批评领域也取得一定的成就。(www.daowen.com)

高特舍特是德国启蒙运动的早期代表。主张按照法国样式对德国戏剧进行改革,主张用高乃依和拉辛的崇高风格对具有平民气息的民族戏剧中那些粗俗平庸的成分进行清洗,但是他也坚决拒绝宫廷的东西,反对在戏剧中只表现王公贵族和神话英雄的主题,提倡运用纯洁的德语和简洁明晰的风格来弘扬民族道德。

温克尔曼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卓越的艺术史家和文艺理论家。他极力推崇古希腊艺术,认为只有古希腊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温克尔曼反对17世纪以来在意大利和德国宫廷中流行的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认为它们表现的是一种病态的美。在《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摹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一文中,他严厉批评了宫廷艺术中那种野蛮的、专横的、过分精细的、颓废的、变幻莫测的、繁琐的、浮夸的、肤浅的、不合逻辑的和不真实的东西。在他看来,最高的美就在于遵循自然,希腊艺术之所以成为一切艺术的典范,原因就在于希腊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一刻也没忘记自然。在他看来,艺术美要高于自然美,理想美要高于纯粹摹仿的美,他主张摹古不是为艺术创作确立一套具体的永恒的规则、规范,而是为了呼唤一种朴素的人性美和理想的人格美,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人性和自然的压抑和戕害。

莱辛是德国启蒙运动第二阶段的代表,也是德国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和美学家。其艺术批评思想主要体现在《文学书简》、《拉奥孔》、《汉堡剧评》等著作中。历来美学家和艺术批评家较多地注重诗画的共同点,以诗画一致论来评判艺术作品的好坏,莱辛对此加以批判并持诗画相异的观点。他认为诗和画各有其特殊的媒介和不同的对象,因而各有其特殊的手法且产生不同的效果。画的效果在于表现美,诗的效果在于表现真。在《拉奥孔》中莱辛不仅区分了诗和画的界限,还批评了高特舍特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和温克尔曼强调古典美的特征在于静穆的片面性,把人的动作或行动提到了首位,维护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在他的批评分析中,他一方面看重各门艺术在题材方面和媒介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更看重作品对于观众或听众的心理效果,这种研究方式对后来西方的文艺批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汉堡剧评》中莱辛对高特舍特引进的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及戏剧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那种舶来品根本不适合德国人民的心理,无助于塑造德国的民族性格,自己要建立一种符合德国民族心理,能反映德国人民心声的新剧种,这就是他所谓的“市民剧”。主张戏剧要面向普通人的生活,表达人民的心声,在语言方面,提倡用单纯的、自然的、日常的语言。他有力地抨击了虚伪的封建宫廷的审美趣味和道德观念,认为古典主义戏剧的主要缺点在于其抽象化和概念化的内容和雕琢的、矫饰的风格,他指责三一律是“折磨人的规则”,是对亚里士多德情节统一理论的歪曲。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天才超越规则”和“规则压抑天才”之类说法。莱辛在德国文化界是扭转风气的人,也是近代德国文学的奠基人。

赫尔德是德国文学中“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代表和理论家。其艺术批评观点主要是历史批评主义,要求批评家深入到作品中,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创作时的精神和情感。指出不同时代的文学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学批评应根据作品本身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作者创作时的情况来进行,而不是信守一个一劳永逸的批评法则。批评家应当深入到作者的心灵深处,把每部作品视为一个活的灵魂的印记。主张每部分文学作品都需要根据其历史背景来看待和解释,他的这种批评观念在《论莎士比亚》一文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席勒,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和杰出的美学理论家,其艺术批评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一文中。在该文中他企图确定古典主义文艺与浪漫主义文艺的特征和理想,并且指出这两种创作方法统一的可能性。席勒的“素朴诗”就是古典主义的诗,也就是现实主义的诗,他的“感伤诗”就是近代诗,也就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席勒站在现实主义立场对浪漫主义有所贬抑,但他还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历史地位。认为素朴诗虽以完美见长,近代诗能表现无限,产生崇高感,却也非素朴诗所能赶上,这就体现了席勒的历史意识。他提出理想的艺术应是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结合,亦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这既是人类必走的道路,预示着人性的解放,也是“近代诗人所走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