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创造了丰富璀璨的文化艺术成果。艺术高度发展,促使了艺术批评的发展。希腊的艺术,无论史诗、抒情诗或悲剧,还是神庙建筑、雕塑、绘画等都给人以平实、朴素、简洁、明确的感觉,这是希腊人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古希腊艺术显现的特征是与他们所崇尚的哲学、美学思想密切相关的,而这些思想也就是对具体艺术的评价标准,即包含着艺术批评的准则。
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经赫拉克里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极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成完整的发展脉络,其中艺术批评也逐步从散见的观点向系统的理论发展。
公元前5~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及赫拉克里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主要从自然科学观点来探讨评价艺术,他们试图从繁杂的自然及艺术现象中找出统一的准则,依此去评价、衡量一切。
苏格拉底主要从社会科学的观点去看艺术及美学问题,从此希腊美学理论乃至整个西方艺术领域开始从自然科学的观点转用社会科学的观点看待研究美学,这标志着一个重大转变。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中,苏格拉底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这也是古希腊艺术家一直遵循的创作原则;苏格拉底还认为艺术可以表现人的心灵,在艺术创作中,心灵美应当和形体美统一,这样才能创造出引人入胜、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来。
柏拉图(古希腊)(www.daowen.com)
柏拉图处在希腊文化由文艺高峰转到哲学高峰的时代。柏拉图从文艺对现实的关系和文艺的社会功用两方面出发,提出自己对艺术的评判观点。柏拉图认识到文艺在培育人的灵魂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的文艺仅仅停留在远离真实的本体,即他所谓的艺术与真理隔三层,加之又亵渎神明,败坏社会等级的天赋本性及其德性,因而得出文艺给人的不是真理,文艺对人发生伤风败俗的影响的结论,从而对此持强烈批判态度。他之所以持极端的立场,在于他认为文艺要为社会服务,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艺术的标准,因此他坚持把诗人和艺术家列为理想国的六等公民。他认为以荷马等为代表的传统文艺,出于其模仿的本性,破坏了理想国的立国之本,不符合他的政治标准。柏拉图是西方明确地把政治教育效果定做文艺评价标准的第一人,其影响极为深远。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等理论著作被誉为欧洲文艺思想界的“法典”。亚里士多德在论诗与其他艺术时不仅肯定艺术的真实性,艺术反映现实,而且注重把握其内在的特质和规律,认为诗比历史更有哲学意义,文艺追求相似而比原物更美,艺术模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反映了世界的必然性和普遍本质。这是欧洲古代模仿说的最高表现,具有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评论诗与其他艺术的关系,坚持有机整体的观念,依据这一观念,他断定悲剧是希腊文艺中的最高形式。艺术创造要“符合可然律或必然律”,要求“动作或情节的整一”,这是后来“三一律”的始端。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作品既合道德标准(亦即政治标准),又合逻辑标准(亦即现实标准),这才是符合艺术标准。
贺拉斯是罗马帝国初期著名的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他的文艺思想主要见于其《书信集》中的《至皮索书》和《上奥古斯都书》。他主张形成以希腊文艺为典范而又具有罗马民族特色的新型文艺,开创一种能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诗风。他关于诗的理论及标准体现为三大原则,即借鉴原则、合式原则和合理原则。“借鉴原则”是“朋友,请你日日夜夜揣摩希腊典籍”,但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创新要贯彻始终”。“合式原则”是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感,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要得当,性格刻画要合乎类型特点,以及台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总之,一切要皆有法度规矩。“合理原则”规定的是艺术内容,要求内容或情节合情合理。他认为一部好的艺术品应该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能做到“寓教于乐”。
朗吉努斯的著作《论崇高》被称为古代文艺批评的优秀典范。朗吉努斯通过史诗、抒情诗、悲剧、哲学、历史、雄辩等各种具有崇高风格题材作品的具体分析,讨论了艺术中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崇高,不仅分析了崇高的客观属性,而且从审美主体的方面探讨了崇高的心理特征,从而首次使崇高以一种修辞风格上升为一个普遍性的美学范畴。在评论艺术创作规律上,朗吉努斯认为,作家创作需要热情,要有崇高的思想和崇高的热情,才能创造出崇高的意境。此外,朗吉努斯更加明确了古典主义的基本信条,即严肃的题材,深刻的思想感情、崇高的风格这三者必须统一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