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明朝郑成功抗清义师,震撼一触即发

明朝郑成功抗清义师,震撼一触即发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郑成功不从父命,拒不降清,在平安誓师,从此走上了背父救国的道路,在闽南沿海转战3年左右。此后,郑成功成为了东南沿海抗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清援兵赶到,势猛虎下山,锐不可当,郑成功兵败,撤回厦门。郑成功之水师纵横海上,所向无敌。郑成功主要靠习于水战,灵活机动打击清兵,陆上战斗力不强,除了厦门少数岛屿外,并没有稳固的立脚点。郑成功为寻找稳固的抗清阵地,遂决定夺回台湾。同时,郑成功还布置军队并大力垦荒。

明朝郑成功抗清义师,震撼一触即发

——效忠君国抗击满清

时间:1654-1662年

参战方:明残军、清军

战场:厦门一带

主要将帅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清之际的民族英雄。1624年八月二十七日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英勇有为”。其父郑芝龙,其母田川氏。祖籍在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

1644年,满清入关,占据北京城后,又于次年消灭了明朝遗臣拥立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随后明室血统的明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称帝,年号“隆武”。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建安伯,后加封平国公。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森去拜见隆武皇帝谢恩,皇帝问起了如何救国之事,郑森用南宋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隆武帝听了郑森的对答,很是赞赏,赐姓为明朝国姓朱,改名成功,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其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他的父亲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于是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

1646年,郑芝龙归降清,唐王政权覆灭。郑成功不从父命,拒不降清,在平安誓师,从此走上了背父救国的道路,在闽南沿海转战3年左右。永历三年(1649)十一月,郑成功兵锋推进至粤东沿海。次年(1650)八月,郑成功占据了厦门,作为长期的根据地。不久几支郑氏部队郑彩部(属鲁王政权)、郑联部、郑鸿逵部相继统一到郑成功麾下,郑成功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第三年,鲁王于舟山被清兵击败,他在浙闽一带坚持抗清的部队到厦门投奔郑成功去了。

郑成功因为与隆武帝朱聿键之间的特殊关系,不肯承认鲁王,鲁王失势只好去监国名号,其部在张名振的统领下悉数归属郑成功。

此后,郑成功成为了东南沿海抗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

唐王政权覆灭之后,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两广建立了永历政权,郑成功奉永历年号,自称招讨大将军,受封为延平王,与李定国所领导的大西军余部的抗清斗争遥相呼应。

永历七年至永历八年,清廷为了全力对付西南大顺军及大西军余部,对郑成功采取招降政策,其父郑芝龙几次奉清廷之命,派出信使,赴厦门招降,郑成功无意受降,于是提出了清廷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如割据福建一省及沿海郡县等,利用和谈拖延时间,增兵筹饷,并主动出击。在这期间,郑成功将中左所(厦门)改称思明州,设了六官理事,分所部为72镇。永历七年(1653)郑成功派张名振、陈辉领兵北入长江

李定国攻打广东,邀郑成功合攻,郑成功派部将林察、周瑞率师前往支援,但因进师迟缓,李定国战败退兵。郑成功又相继攻占了漳州、同安、仙游等。至此清廷知道和谈不成,遂腾出力量,以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军专门征讨郑成功,并将郑芝龙下狱,想以此来要挟郑成功,不降将族诛郑氏。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郑成功为忠舍孝誓死拒降。

永历十二年(1658)郑成功同大将甘辉、余心率领水师10万,浩浩荡荡,攻破乐清温州,一路势如破竹,与鲁王政权的主要大将张煌言所率大军会合。两军驻扎于羊山,遇飓风,进军不利,遂退屯舟山。

次年五月,整军复出,以张煌言为前驱,攻取瓜州,镇江,继而包围南京城。张煌言部向西到大芜湖,大江南北,闻讯相继来归,一时声势甚为浩大。郑成功见胜而骄,谒望太祖陵后,召集将士宴饮,甘辉屡劝不听。清援兵赶到,势猛虎下山,锐不可当,郑成功兵败,撤回厦门。甘辉被擒杀,张煌言部将兵溃散,辗转逃到了浙江天台。(www.daowen.com)

闽南民间有句俗话:“铁人都倒”,是用来形容某物威力极大,连铁人都无法抵挡。这句俗语中的铁人,就是指郑成功的铁人军。郑成功之水师纵横海上,所向无敌。而陆师相对而言就逊色多了。郑成功为提高陆军的战斗力,于1658年,他于思明州(厦门)与众将商议,取得了建立铁人军的共识。所谓“铁人军”即头戴铁盔,身穿铁铠、铁臂、铁裙,脸带铁面,仅露出眼耳口鼻,并佩带云南斩马刀和弓箭,全身披挂重达30斤。郑成功从各营中挑选雄壮强健的士兵到厦门港的演武亭进行铁人军的严格选拔。凡是能够举起300斤重大石绕着演武亭走三圈的人,才可以入选到铁人军中。1659年,郑成功挥师大举北伐。在瓜州、镇江两次战役中,清军将士听说铁人军来了,心有所怵,都退缩不敢应战。

永历十四年至永历十五年,西南大西军支撑的永历政权抗清斗争已经接近尾声了。这时,清军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对付郑成功。郑成功主要靠习于水战,灵活机动打击清兵,陆上战斗力不强,除了厦门少数岛屿外,并没有稳固的立脚点。郑成功为寻找稳固的抗清阵地,遂决定夺回台湾

1661年四月,郑成功登陆台湾,次年六月二十三日病死于台湾,在此仅生活了14个月。郑成功在台湾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着手进行政权建设。

1661年五月二十九日,郑成功改赤嵌城为东都,设承天府,并下置天兴、万年两县,又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同时,郑成功还布置军队并大力垦荒。

郑成功在攻打台湾的战斗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粮。郑氏根据地厦门、金门地区是个缺粮地区,进军台湾的军队又没有带行粮,在围困台湾城的战斗中,缺粮问题一直困扰着郑氏军队,官兵每日仅食两餐,甚至到了食木子充饥的地步。郑成功除了缴获荷兰军队的粮食外,派人到鹿门岛,一切过往船只的粮食尽数买来,还派杨英到高山族村社买粮,尽一切办法来解决此项难题。

其中最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军队垦荒。郑成功到达台湾不久,就命令军队垦荒种粮,并订出条例,鼓励各大小镇将领官兵在指定地区,尽力开辟田地。开垦的头三年,以每年收获量的30%作为政府正供,三年后按照规则交纳税赋。

在包围台湾城期间,郑成功除了留一部分军队包围外,其余则被派往各地屯垦。他还着力处理好与高山族之间的关系,在解决台湾的战斗中,得到了高山族的大力支持。

郑成功也竭力维护高山族的利益,称高山族为土族,在官兵开垦时,他一再告诫“不许混圈土民以及百姓的现耕田地”,违者重罚。郑成功还向高山族人民推广内地先进生产技术如牛耕及使用犁、锄、钩、镰等农具。大大地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建设。

郑成功会军进驻台湾不久,清廷就采纳郑氏叛将黄梧的建议,颁布迁海令,强令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分别内迁30到50里,商船民船不得入海,意图通过断绝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困死郑氏政权。广东地区就曾经内迁三次,清廷派四位满族大臣分赴各省监督执行,违者处以重刑。沿海船只和界外的房屋什物被尽数烧毁,城堡全数拆除,越界者不论远近立斩不赦,尤以福建一省执行最为严厉。

在此次进攻中,虽然郑成功因轻敌冒进而功败垂成,但它却动摇了清廷在东南的统治,同时也震动了北京清朝中央政府。

永历十六年(1662)五月八日,心力交瘁的郑成功病死于台湾,时年39岁。郑成功之死,除了收复台湾的战事旷日持久,面临的困难很大,使其耗尽心血外,其父郑芝龙以及在京的家人被清廷于永历十五年十月处死,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为此心力交瘁。更令其气愤的是他的长子郑经与乳母通奸,这件事也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自此一病不起,没能完成台湾的开发建设,以台湾为基地打败清廷的夙愿更是无从实现。

郑成功在福州抗清的斗争中,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严禁焚烧淫掠,不准擅动民间一草一木,禁止宰杀耕牛等,深受百姓欢迎和拥护。当时的福州闽江口人民为了纪念郑成功抗清斗争的功绩,将其停舟之处,命名为“郑舟进”,并沿用至今。郑成功在闽安镇用过的马槽,至今都还保留着。

郑成功领导的抗清义师虽以失败告终,但他的事迹,他那种效忠君国抗击满清的精神永远为人们所传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