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宁远之战:明朝大捷,袁崇焕孤守城堡的血战

宁远之战:明朝大捷,袁崇焕孤守城堡的血战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朝取得大捷时间:1624-1627年参战方:明朝、后金战场:宁远、锦州主要将帅: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宁远之战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中三甲第四十名,赐同进士出身,任福建邵武知县。袁崇焕顶住了辽东经略高第的巨大压力,他前有劲敌,后无援军,独守宁远孤城,并进行保卫血战。在关外城堡撤防、兵民入关的极为不利形势下,他率领1万余名官兵孤守宁远城,以抵御后金军的进犯。宁远战前,彼己力量对比悬殊,敌众我寡。

宁远之战:明朝大捷,袁崇焕孤守城堡的血战

——明朝取得大捷

时间:1624-1627年

参战方:明朝、后金

战场宁远锦州

主要将帅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

宁远之战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三甲第四十名,赐同进士出身,任福建邵武知县。万历四十八年(1620),朝廷任命袁崇焕为福建邵武知县。邵武(今福建邵武),地处福建西北部,武夷山南麓,濒临闽江支流富屯溪,是为“八闽屏障”。

在萨尔浒之战结束之后,明朝廷就开始以防御为主了。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后金军大兵压境,明军主力撤回山海关内。袁崇焕修建宁远城完工不久,后金就对宁远发动进攻。袁崇焕顶住了辽东经略高第的巨大压力,他前有劲敌,后无援军,独守宁远孤城,并进行保卫血战。

高第,字登之,滦州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天启三年(1623)明朝廷任其为兵部侍郎。他宦业不显,素不识兵,怯懦无能,以谄附阉党而得受封疆重任。高第曾经力扼孙承宗守关外以捍卫关内、首先固守以图恢复的积极防御方略。在到山海关之后,高第借柳河兵败为理由,下檄命令山海总兵马世龙,弃关外城堡,悉数撤关外戍兵。经略高第的守关方略为:枢辅抚镇,“各率重兵驻关,以共图防守之策”。也就是弃守关外疆土,退保山海关。他采取的是一种不谋进取、仅图守关的消极防御战略。经略高第凭藉御赐尚方剑、坐蟒、玉带的势焰,又有当权阉党作坚强后盾,不但执意要撤锦州、右屯、大凌河等三城,而且还传檄撤宁(远)前(屯)路防备。宁前道袁崇焕决心保卫宁远这座孤城,于是他斩钉截铁地表示:宁前道当与宁、前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前道必不入,我独卧孤城,以当虏耳!

当时的袁崇焕仅仅是一个“宁前道”的小官,在朝中没有后台,他居然敢于违抗兵部尚书、蓟辽经略高第的命令,执意镇守,实属大胆,难能可贵!高第对此无可奈何,只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关外的屯兵、屯民入关,并抛弃粮谷10余万石。此次不战而退,闹得军心不振,士气低迷,民怨沸腾,背井离乡,死亡塞路,哭声震野。宁前道袁崇焕一方面得不到兵部尚书、蓟辽经略高第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失去其座师大学士韩爌和师长大学士孙承宗的奥援。在关外城堡撤防、兵民入关的极为不利形势下,他率领1万余名官兵孤守宁远城,以抵御后金军的进犯。

努尔哈赤在占领广宁之后的四年间,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迁都沈阳。天启五年即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将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后金都城的西移,充分表明了努尔哈赤要进一步巩固其在辽沈地区的统治,进一步对明朝做出更大的举动来。但是,天命汗只派兵攻取旅顺,对于明朝并未大举进攻。这固然是因为天命汗正忙于巩固他对辽沈地区的整顿治理:他整顿内部,移民运粮,训练军队,发展生产,进行社会改革,镇压汉民的反抗。同时,更由于孙承宗、袁崇焕等的防务工作井然有序,无懈可击,士气振奋,如无太大把握,努尔哈赤不敢轻举妄动。故努尔哈赤蛰伏不动,等待良机。努尔哈赤善于待机而动,他曾趁熊廷弼下台之机,夺占了沈、辽;此次又获得孙承宗罢去、高第移军关内、宁远孤城独守的哨报,于是决定挥军直指宁远城。这时的天命汗努尔哈赤正处于事业顶峰,他就要向一位疆场新手、文弱书生、独守孤城无援、年轻气盛的宁前道袁崇焕发动一场倾国之师的军事进攻。

明军探到后金军要大举渡河攻城的军情。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初六日,经略高第奏报:“奴贼希觊右屯粮食,约于正月十五前后渡河。”果然,后金大军渡辽河,向西直扑过来。此前,初十日,努尔哈赤由十方堡出边,前往广宁附近地方打围。十二日,回到沈阳。努尔哈赤当即吩咐各牛录并降将,每官预备牛车30辆、爬犁30张,每人要靰鞡3双,还要各炒米3斗。一切准备好之后,就率兵出征。

正月十四日,天命汗努尔哈赤亲自率诸王大臣,统领大军6万,号称20万,前往攻打宁远。十七日,后金军向西渡辽河。八旗军遍布辽西平原,清官书称后金军“前后络绎,首尾莫测,旌旗如潮,剑戟如林”。后金八旗劲旅,何等的雄伟壮观,军容何等的强盛,直扑宁远孤城。后金兵渡过辽河,警报驰传至明朝,举国震惊,人心惶惶。兵部尚书王永光“集廷臣议战守,无善策”。明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麒,闻警丧胆,无计可施,遂龟缩山海关,拥兵不救宁远。道臣刘诏等意欲统兵2000出关应援,然高第却令已经发出的兵马撤回;李卑援兵蜷缩在中后所,李平胡的援兵不满700人,还退到中前所。故在宁远紧急关头,“关门援兵,并无一至”。袁崇焕处于,前临强敌,后无援军的困难境地。八旗劲旅接连攻陷右屯、大凌河、锦州、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八座城堡。原驻守明军都早已撤至关内,后金兵犹如进入无人之境,未遇任何抵抗,就直奔宁远。

袁崇焕驻守孤城宁远,城中士卒不足2万人。但城中兵民皆“死中求生,必生无死”,誓与宁远共存亡。袁崇焕面临如此紧急态势,上奏疏,表决心:“本道身在前冲,奋其智力,自料可以当奴。”他采纳诸位将领的议请,做了如下守城部署:

第一,制定兵略,凭城固守。宁远战前,彼己力量对比悬殊,敌众我寡。此时的袁崇焕前临强敌,后无援兵,西翼蒙古不力,东翼朝鲜无助,关外辽西,宁远孤城,唯有扬长避短,凭借坚城固守。崇焕尝言:“守为正著,战为奇著,款为旁著。以实不以虚,以渐不以骤。”他汲取了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西(平)、广(宁)等失守的惨痛教训,决意凭城坚守,拼死固守城,不出城外于后金军野战。敌诱不出城,敌激亦不出战。袁崇焕保卫宁远之要略为:孤守、死守、固守之。

第二,激励士气,画地分守。袁崇焕偕总兵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纲,(《明史·何可纲传》、《明史·庄烈帝纪》、《明史·丘禾嘉传》、《明史·刘光祚传》、《明史·马世龙传》均作“纲”,《明史·袁崇焕传》作“刚”。)通判金启倧等人,召集众将士誓死守御宁远。袁崇焕“刺血为书,激之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咸请效死”。随后又部署官兵,分城防守,并画定责任:东面由总兵满桂把守,西面由副将左辅把守,而参将祖大寿守南面,副总兵朱梅守北面;满桂提督全城,分将画守,相互应援。袁崇焕则坐镇在城中鼓楼,统率全局,督军固守宁远。(www.daowen.com)

第三,修台护铳,布设大炮。在宁远城上,袁崇焕进行“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战略部署。他在宁远城设置了红夷大炮(红衣大炮)即西洋大炮。红夷大炮是葡萄牙制造的早期加农炮。红夷大炮具有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的特点,是一种击杀密集骑兵的强力火炮。先是从澳门购进红夷大炮4门、后又购进26门,共30门,其中留在都城18门、炸毁1门、解往山海11门。敌兵逼近,袁崇焕采纳了茅元仪、王喇嘛等建议,将11门西洋大炮入城,并制作炮车,挽设城上,备足了弹药,训练炮手。由在京营中受过葡萄牙人训练的孙元化、彭簪古等官员来培训炮手。这11门西洋大炮架设在宁远城上,成为袁崇焕凭城以炮退敌的最新式之强大武器

第四,坚壁清野,严防奸细。袁崇焕命令将城外房舍、积刍悉数焚烧,并转移城厢商民进入城内,转运粮料藏于觉华岛。又令同知程维楧率员稽查奸细,“纵街民搜奸细,片时而尽”;又派诸生巡守各个街巷路口。如此一来,“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此前,在辽东的诸城——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都是由于“内应外合”才导致失陷的。

第五,兵民联防,运弹送食。袁崇焕命令通判金启倧按城四隅,并编派民夫,供饮食给守城将士。又派卫官裴国珍领着城内商民,运送矢石、弹药。在宁远城的防卫过程中,袁崇焕使得军民一体,相互合作,同命运,共生死,整个宁远军民同心同力,共同坚守宁远城、抗御后金的进犯。

第六,整肃军纪,以静待动。袁崇焕严明军纪,派遣官员巡视全城,令对官兵乱自行动和城上兵下城者即杀。全体官兵,一心守城,“以必一之法,则心无不一,此则袁崇焕激励将士死守之法。其所以完城者,亦在此”。袁崇焕又从后金细作那里,获取谍报。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偃旗息鼓,以静待敌。

第七,重金赏勇,鼓励士气。袁崇焕一向重视对官兵的奖赏,特别是在战况紧急之时,他命取库银11100余两,放在城上。并宣布:官兵有能中敌与不避艰险者,即时赏银一锭,奖励勇敢退敌者。

第八,防止逃兵,预先布置。袁崇焕下令给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守将杨麒,凡是宁远有兵将逃往前屯、山海关的,抓住斩首,以肃军纪。当时,镇守山海关的是辽东经略高第,山海关总兵杨麒也是不归他管。他的职权本来只能管到宁远和前屯。但军情紧急,袁崇焕就越权了。

袁崇焕在紧张而有序地防御宁远,天命汗努尔哈赤则在驱骑急驰而整肃地直扑宁远——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军西渡过辽河之后,长驱直前,指向四周无援的孤城宁远。正月二十二日,袁崇焕守城部署刚刚完备。他同几个幕僚来到鼓楼,与朝鲜使臣翻译韩瑗等谈古论今,镇静如常。他先令兵民“偃旗息鼓待之,城中若无人”,静待后金兵靠近城池。

二十三日,八旗将士穿过宁远城东五里处的首山与螺峰山(窟窿山)之间隘口,兵至宁远城郊。努尔哈赤命在离城五里,横截山海大路,安营布阵,并在城北扎设统帅大营。努尔哈赤在发动攻城前,释放被虏的汉人回到宁远城,传汗旨,劝投降。但遭到了袁崇焕的严辞拒绝。他断然拒绝努尔哈赤诱降之后,即命家人罗立等以西洋大炮炮轰城北后金军大营, “遂一炮歼虏数百”。后金军不敢在此地驻营,于是将大营移至城西。努尔哈赤见袁崇焕既拒不投降,还发炮轰击大营,于是命准备战具,第二天再攻城。

二十四日,后金兵推楯车,运钩梯,步骑蜂拥进攻宁远,万矢齐射城上。城堞上,箭镞如雨注,悬牌似猬皮。明军凭坚城守卫,既不怕城下骑兵猛冲,又能躲避箭矢的射击。后金集中兵力,攻打宁远城西南角。左辅领兵坚守,祖大寿率军应援,同心同力,相互配合。明军用矢石、铁铳和西洋大炮下击。后金兵伤亡累累,又转攻南城。后金军在城门角两台间火力薄弱处凿城。守城明军“则门角两台,攒对横击”,以城护炮,以炮卫城。都司佥书彭簪古指挥东、北二面西洋大炮,罗立指挥西、南二面西洋大炮,“自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后金兵顶着炮火,以楯车撞城;冒着严寒,用大斧凿城。明军发射矢镞,掷投礌石,飞火球,投药罐;后金兵冒死不退,前仆后继,前锋挖凿冻土城,凿开高二丈余的大洞三四处,宁远城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袁崇焕在这严重危急关头,身先士卒,但不幸负伤,但见“自裂战袍,裹左受伤处,战益力;将卒惭愧,厉奋争先,相翼蔽城”。城危之际,袁崇焕命令官兵用芦花、棉被装裹火药,号“万人敌”;又用“缚柴烧油,并搀火药,以铁绳系下烧之”;并选派50名健丁缒下,用棉花火药等物烧杀正在挖城墙的后金兵勇士——“火星所及,无不糜烂”。据明方塘报记载:“贼遂凿城高二丈余者三四处,于是火毬、火把争乱发下,更以铁索垂火烧之,牌始焚,穴城之人始毙,贼稍却。而金通判手放大炮,竟以此殒。城下贼尸堆积。”这一天,后金军攻城,从清晨一直持续至深夜,城下尸横遍地,几乎陷城。

二十五日。后金兵再次倾力攻城。城上施放火炮,“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后金兵惧怕利炮,畏惧不前,“其酋长持刀驱兵,仅至城下遂返”。后金兵士一面抢走城下尸体,运至城西门外砖窑焚化;一面继续攻城。但攻不能克,于是下令收兵。后金军两日攻城,一共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攻具几尽焚弃。努尔哈赤不得不停止攻城,退至西南侧离城五里的龙宫寺扎营。

二十六日,后金兵继续围城,明兵不断以西洋大炮轰击。努尔哈赤无计可施,遂改变进攻策略,他命令武讷格率军履冰渡海,进攻明军储存粮料基地——觉华岛。袁崇焕刚刚击退后金军的进攻,派景松和马有功,将他们从城上系下,疾驰往山海关,报告经略高第宁远战况。经略高第派人急驰奏报朝廷:“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以红布包裹,众贼抬去,放声大哭。分兵一枝,攻觉华岛,焚掠粮货。”

宁远之战,从总体上看,就战术而论,历史结论是:努尔哈赤兵败宁远。明朝同后金的宁远之战,以明朝的胜利和后金的失败而告终。明朝由“宁远被围,举国汹汹”,到闻报宁远捷音,京师士庶,空巷奔走相庆。

宁远大捷是明朝自抚顺失陷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是自“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的一场大胜仗;也是“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八九年之积颓”的一个大胜仗。明天启帝旨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因之,宁远与宁远大捷,对于明朝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