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土木堡之变:明朝历史事件与文学作品

土木堡之变:明朝历史事件与文学作品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木堡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土木镇境内,如今走高速到北京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这段距离曾将历史改变。由此引发了于谦守卫北京等的历史事件,史称“土木堡之变”,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萍踪侠影》等的文学作品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而作。能向我们“诉说”那段历史的还有显忠祠,为“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为了祭祀死难将士而建造的。这事件使得一直寻找衅端的也先大为恼火,拘留了明廷的使者。

土木堡之变:明朝历史事件与文学作品

——五十万明军全军覆灭

时间:1449年

参战方:明军、瓦剌部

战场:土木堡

主要将帅:明英宗朱祁镇、也先

土木堡在历史上曾经是个响亮的名字,而今不过是京张高速公路边上一个普通的镇子,能与昔日峥嵘联系起来仅有几处残存的城墙和被当成村里仓库的显忠祠。土木堡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土木镇境内,如今走高速到北京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这段距离曾将历史改变。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瓦剌部进犯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反对仓促率兵50万亲征,因准备不充分很快败退,八月退至土木堡时被瓦剌部追至并被围困,虽然此距北京已不远,但因为无险可守、水源不足,明英宗被俘,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50万大军覆没。由此引发了于谦守卫北京等的历史事件,史称“土木堡之变”,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萍踪侠影》等的文学作品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而作。

500多年过去了,今日的土木镇里还能见到几处当年明军赖以抵御的城墙遗迹,几米高的土墙在田野上和民房间断断续续地延伸,有的还被村民当成了院墙。

能向我们“诉说”那段历史的还有显忠祠,为“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为了祭祀死难将士而建造的。显忠祠历经几度毁坏和重修,至今还保存着三间大殿和一些碑刻,从正中一间大殿锁着的门往里窥望,一块写着显忠祠简介的牌子和一块写着死难大臣官衔和名字的牌子与输水管道、农具等杂物堆放在一起。

明朝初年,蒙古内部互相斗争分裂为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三部。其中,瓦剌经过长期发展,势力增强,瓦剌首领也先统一蒙古,存吞并中原之心。

正统十四年(1449),活动于明西北沿边一带蒙古族的一支——瓦剌部举兵进犯明境,王振挟明英宗朱祁镇冒险亲征。

永乐六年(1408),瓦剌遣使向朝廷贡马,说:“我瓦剌请求封敕。”明廷答应了。

次年五月,明朝封其三部长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

永乐十五年(1417),顺宁王死,其子脱懂即位,实力远远比贤义王、安乐王强大。脱懂感到东、南两面受鞑靼和明朝的遏制,于是大力向西南扩展。

自永乐十六年(1418)至宣德三年(1428),同蒙古东察合台汗国发生多次战争,并连连获胜,其势力伸展到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吉尔吉斯草原一带。脱懂在西面取胜后,转兵锋东向,于宣德九年(1434)攻杀鞑靼的阿鲁台,尔后,又杀贤义、安乐两王。

接着,击败鞑靼别部朵儿只伯、哈喇嗔,统一了鞑靼和瓦剌两大部,脱懂打算自立为可汗,由于各部意见不一,只好暂立元朝后裔脱脱不花为鞑卑可汗,自任丞相,居漠北,哈喇嗔等部均隶属于他。

正统四年(1439),脱懂死,其子也先即位,称太师淮王。也先继承父业,不断向外扩张。他多次进攻哈密卫(今新疆哈密),杀头目,俘男妇,掠牛马牲畜不计其数,还将明朝册封的忠顺王倒瓦答失里的母亲(也先姊)和妻子掠去。

正统十三年(1448),倒瓦答失里被迫亲自到也先那里,结果被扣留数月。也先还胁迫赤斤蒙古(今甘肃玉门西北)、沙州(亦称罕东左卫,今甘肃敦煌西)等卫与其通婚;并设甘肃行省,授沙州、罕东、赤斤蒙古三卫都督哺哥等为平章。

正统十一、十二年,也先及其弟赛罕王挥师东下,进攻朵颜等,杀朵颜卫指挥乃儿不花。朵颜、泰宁卫降;福余卫走避脑温江。朵颜等卫一方面屈服于也先,另一方面,为得到赏赐,仍每岁入贡明朝。但他们对明朝将领的不时攻击,心怀不满,企图报复。也先还联络建州(今辽宁苏子河上游)女真和海西女真(指今松花江沿岸一带的女真人)各部,进扰明朝的辽东地区。

至此,瓦剌控制了西至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抵长城的广大地区。他们一方面接受明朝的封号,年年入贡,以求得赏赐;另一方面,窥伺明朝,伺机入寇,严重威胁着明王朝的边境安全。

瓦剌实力逐渐强大,渐渐内逼,预示着可能内犯。特别是在正统十二年(1447),它降服了朵颜等卫后,这种形势更加明显。

正统十二年(1447)春,兵部尚书邝茔说:“也先自降服兀良哈三卫之后,北漠东西万里再没人敢和他抗衡。现在他还不断侵犯我边境,战火不断。”

巡抚宣大都御史罗亨信也说:“也先一直在挑衅,企图侵犯我明朝。”

正统十二年(1447)十一月,也先帐下的阿儿脱台因与平章克来苦出有矛盾,怕被迫害,逃归明朝。

阿儿脱台对朝廷讲:“也先一直在谋划南侵,脱脱不花王阻止他,说,‘现在我们的财产都是大明朝给的,我们怎可辜负大明朝。’”

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等待已久的衅端出现了。

自正统初年开始,瓦剌朝贡的使者回去时,明朝总是派遣使者相送,到瓦剌再派使者朝贡时同来。也先等头目向明朝在瓦剌的使者索取(当然是通过他们向朝廷索取)财物年年增加。明朝使者为讨好也先,往往有求必应,但实际上朝廷也难以满足。

因此,也先等所得到的不过是其所求的十之四五,也先对此很不满意。另外,原先瓦剌一次朝贡人数不到100人,正统十三年(1448)秋,也先等派2524名,但谎报为3598名,以求获得更多的赏赐。但这次明朝较为认真,查点实际人数,礼部按实际人数给赏,虚报数一律不给。

正统十四年(1449)春,贡使和明朝的使者回到瓦剌。这事件使得一直寻找衅端的也先大为恼火,拘留了明廷的使者。

对于瓦剌欲内犯,明朝于六月已接到多次报告,并采取了一些加强边防的措施。

首先,停止班军轮休。六月十六日,命河南、山西班军停止轮休,赴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山西班军限于八月初到大同,河南军的限于八月中到达大同、宣府。

其次,任命将领。六月十七日,任命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总督大同军马,负责整个地区的军队训练和作战。

同时,还增加边防马匹、武器。拨给宣府战马2423匹,角弓5000张,弦1万条,箭15万支,碗口铜炮300个,信炮1000,并拨给大同战马1634匹。

最后,调京军赴边。六月三十日,命成国公朱勇等选精锐马步官军45000人,由平乡伯陈怀、驸马都尉井源等率军3万赴大同,都督王贵、吴克勤率军15000赴宣府,进行训练,敌如内犯,与当地驻军互为犄角,抗击敌人。

但明王朝这些措施还没得到落实,瓦剌就于七月八日就开始了进攻。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十一日,大同右参将吴浩仓促迎战也先军于猫儿庄(在今内蒙古丰镇东北),兵败战死。接着,大同总督西宁侯宋瑛、总兵官武进伯朱冕、左参将都督石亨奉命本兵进屯阳和口(今山西阳高西北长城隘口)。

七月十五日,也先率兵前来进攻。明军诸将与之激战于阳和后口。当时由王振党羽太监郭敬监军,诸将均受其节制,军队漫无纪律,结果全军覆没。宋瑛、朱冕战死;郭敬伏于草丛中,得以免一死;石亨逃回大同,大同以北城堡相继失陷。

由阿刺率领的北路军自独石口(在今河北赤城北)南下,围攻独石、马营(今河北赤城西北60里)。独石、马营守备杨俊弃堡而逃。阿剌军进攻云州(在今河北赤城北),永宁守备孙纲和宦官谷春率兵支援,战斗失利,退入城内缢死,同时死的有90人。东路脱脱不花于七月中旬包围了镇静堡(在今辽宁黑山西北),守将赵忠坚决抵抗,经两昼夜激战,瓦剌军撤围而去。

接着,瓦剌军于七月二十日,以3万余兵力直攻广宁城(今辽宁北镇)。当时的辽东提督军务左都御史王翱正聚兵于教场,敌军突至,士兵溃散。王翱退入城内,收集散卒,闭门自守。广宁虽然保住了,但瓦剌军“攻破驿堡屯庄八十处,虏(掳)去官员军旗男妇13280余口,马6000余匹,牛羊20000余只,盔甲2000余副”。辽东军民损失重大。

在肃州(今甘肃酒泉),镇守任礼派裨将抵御瓦剌军,但接连失败。

明军连遭失败的消息传来,朝廷一片慌乱,在如何抗击瓦剌的战略决策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有的说:“陛下,我大明军应该慎固封守,坚壁清野。”

有的大臣说:“陛下,为今之计,您还是御驾亲征。”

太监王振没脑子,他说:“为了炫耀我大明威势,陛下你还是亲征,以皇帝亲征之名,吓退瓦剌。”

兵部尚书邝茔、侍郎于谦等说:“六师不宜轻出,对付也先,诸边的军队足矣。”(www.daowen.com)

吏部尚书王直率百官谏阻,说:“现虽时值秋季,还是很热,天不降雨,青草不丰,水泉犹涩,人畜之用实有未充,在这种的情况下,冒险出兵不是时机,而且兵凶战危,作为至尊的天子,不可亲履险地。”

但昏庸的英宗只听王振一个人的,拒绝群臣良建,他说:“卿等所言皆忠君爱国之意,但虏贼逆天悖恩,已犯边境,杀掠军民,边将累请兵救援,朕不得不亲率大兵以剿之。”

七月十五日,下令亲征,并命其弟郎王朱祁钰留守北京。

第二天,英宗和王振率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茔、内阁大学士曹鼐等大批文臣武将及号称50万的大军出战。

行军途中,连日风雨,营中常常夜惊自扰。由于仓促出兵,没了粮草。

随从大臣说:“我等还是回师吧。”

王振说:“胡言。”此时的王振作威作福更肆无忌惮。

七月二十八日,明军到达阳和(今山西阳高)城南。此时也先已率军撤出塞外。

八月初一,明军抵达大同。

八月初二,以广宁伯刘安为总兵,都督佥事郭登任参将,镇守大同。

第二天,英宗、王振率大军东撤。

开始王振决定经由紫荆关,还打算让英宗到他的家乡蔚州。当大军已行40里时,王振怕军队路过时损坏他家乡的庄稼,遂又令全军北上,改由宣府回京。

这样,明军侧背正好暴露于瓦剌军的攻击之下。

郭登一看,很是着急,跑到军中,对曹鼐、张益说:“车驾入宜从紫荆关,才可保证安全。”

曹鼐于是向王振建议。

王振却说:“一派胡言。”

也先获报明军由北线撤退,立即率军突入,跟踪追击。

八月十二日,英宗到达雷家站(今河北新保安)。

此时,宣府来的敌情报告说,敌军已袭击后卫。

急忙下令前去迎敌。当日天黑前,吴克忠败报至,英宗着急起来,又派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兵4万迎前去敌。

朱勇有勇无谋,行至鹞儿岭遇伏,朱勇与薛绶皆战死,全军覆没。

八月十四日,明军退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此距怀来城(今河北怀来东南)仅20里,天未黑,因等候王振的重车,未进怀来城。

只要进入怀来,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包括王振在内。

邝茔说:“臣请陛下疾驰入居庸关,派精兵断后。”

王振未报予英宗。

邝垫又直接见皇上并请求。

王振竟斥责道:“你知道什么,再敢胡说,打死你。”

邝垫说:“臣是为了大明江山。”

王振说:“给我拖出去。”

于是,王振做出了“无比英明”的决定。

英宗同几十万大军一起在旷野就地宿营,一把利剑即将对他们劈下!

当夜,也先军分道包抄而来,其中一部是从麻峪口(在今河北怀来北)突入的。当时守口都指挥郭懋与敌人激战一夜,最终因敌军越来越多而被突破。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到了,英宗打算拔营东归与皇后团聚,但见瓦剌军已在大营周围窥伺,准备挽留明军一起过节,遂停止行动。

但为时已晚!

此时明军无水缺粮,又饥又渴。瓦剌军佯退,遣使持书前来讲和。英宗信以为真,遂让曹鼐草拟了敕书,与之讲和,令通事二人与使者同往瓦剌营。

王振以为和议将成,下令拔营。

明军南移不到三四里,瓦剌骑兵自四面攻来。

明军士兵阵脚大乱,争先逃跑。

瓦剌铁骑冲入明军,大肆砍杀,明军伤亡惨重,明英宗被俘。

英宗被俘前,护卫将军樊忠对王振乱军祸政的行径非常气愤,痛骂说:“我要为天下的百姓杀了你这个混蛋。”说完了杀王振,冲向瓦剌军,杀敌数十人,最后战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明军阵亡50余万,张辅、曹鼐等50余名高官战死,是为明朝开国80年来最惨重的败仗。

明军土木堡的惨败,充分暴露了明朝最高统治者在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将军政大事,听任一个宦官摆布,把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当成儿戏,实在是历史上罕见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