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明朝汉王之乱平定,朱高煦被迫出降

明朝汉王之乱平定,朱高煦被迫出降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428年十月,朱高炽立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并封其余诸子为王。朱瞻基即位后,随即面临汉王朱高煦阴谋叛乱之事。朝廷使臣回京奏报,汉王谋反之意已彰。为了平定叛乱,宣宗一面整兵备战,一面派中官侯太携书前往乐安警告朱高煦,指出汉王的非分之举,希望他有所收敛,勿听他人离间之言。朱高煦公开宣布兴师动武后,宣宗立即召集大臣们廷议平乱之事。二十日,朱高煦被迫出降请罪,叛乱遂告平定。

明朝汉王之乱平定,朱高煦被迫出降

——朱高煦自取灭亡

时间:1426年

参战方:朝廷军、汉王军

战场:乐安

主要将帅:宣宗、朱高煦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在第五次亲征漠北班师回朝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根据遗诏,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朱高炽为朱棣之长子,在朱棣起兵“靖难”,东取永平、大宁时,奉命坚守北平,他率部凭城固守,使得李景隆部数十万众顿兵于坚城之下,保全了北平。于永乐二年四月初四朱棣立其为皇太子。在朱棣五次亲征漠北期间,朱高炽均受命监国,政绩甚佳。

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对此极为嫉妒,说:“他这么干,至我等于何地?”尤其是汉王朱高煦,因他自己十分英武,最像父亲朱棣,反观朱高炽又肥胖又瘸腿,而且朱棣对他印象不好。在朱棣即将攻入南京之时,饮马长江之际,深情的拍了拍朱高煦的背说:“努力,世子身体不好!”因此,朱高煦认为这是传位于他的表示。

汉王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炽的同母胞弟,性格暴躁,狡诈多智,以才武自负,善骑射。在朱棣“靖难”起兵时,他常随父王出征。建文二年(1400)四月,朱棣与李景隆部于白沟河激战,险被李部都督瞿能所伤。朱高煦见父王危急,遂率精兵数千前来营救,与朱棣合击瞿能所部,斩杀瞿能父子,朱棣才得以脱险。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炽奉朱棣遗诏登上皇位,以次年(1425)为洪熙元年。此后朱高煦常心怀不满,他经常对其心腹说:“我就好比唐之秦王李世民。”并一直存着篡位之心。

1428年十月,朱高炽立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并封其余诸子为王。朱高炽在位不满九个月,于洪熙元年五月十三日病故,遗诏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六月二十二日,朱瞻基即皇帝位。以次年(1426)为宣德元年。朱瞻基即位后,随即面临汉王朱高煦阴谋叛乱之事。

朱瞻基虽已清楚对其叔父朱高煦觊觎王储、谋夺皇权的野心,但为了妥善处理此事,他不露声色,沉着应变。朱瞻基一面严加提防,作好防范措施,一面等待时机,待朱高煦的谋叛野心充分暴露,争取朝廷上下的舆论支持,以便师出有名,一举而除之。

洪熙元年七月,汉王朱高煦向朱瞻基奏陈利国安民的4件事,以试探新君的态度。

而朱瞻基则故意在侍臣面前说:“过去有人称此叔有异心,宜对其加防备,但皇考(朱高炽)待之极厚,今日之育又出于诚意,可见其异心已革,过错已改,我当办理他所提出的四件大事。”

随后,朱瞻基又派人复书向朱高煦致谢,以察其动向。宣宗元年(1426)正月,朱高煦派人献元宵灯。

有人向朱瞻基报告说:“汉王府所派之人均为探听朝廷消息的,献灯不过是借其名而已。”

朱瞻基佯装不听,言道:“吾推诚以待之。”仍然复书致谢。

此后宣宗还对臣子们说:“汉王府的赏赐都比其他王府优厚,凡是朱高煦有求于朝廷之事,均一概应允。”

朝上议政时,宣宗也都屈询其意。

经过几次试探之后,朱高煦认为朱瞻基顺从不悖,毫无戒备之心,遂有恃无恐,贪欲之心更盛。

不久他又派人向朝廷说:“吾汉王今年收成不好,还需朝廷恩赐骆驼40头、马120匹,以及袍服等物。”

宣宗宽宏大量地说道:“都是朕的子民,一概应允”,并派中官送至汉王府。

朱高煦从此更加肆无忌惮,纵容王府护卫军士四出劫掠,百姓多受其害,惶恐不安,民怨沸腾。朝廷使臣回京奏报,汉王谋反之意已彰。

为了平定叛乱,宣宗一面整兵备战,一面派中官侯太(一作侯泰)携书前往乐安警告朱高煦,指出汉王的非分之举,希望他有所收敛,勿听他人离间之言。

但朱高煦傲据无礼,藐视朝廷,趁侯太至乐安时发泄不满之意。

宣宗见其反意已定,毫无悔改之意,遂作平叛部署。

在朝廷遣侯太至乐安发出警告后,朱高煦知自己谋反行动已为朝廷所获知,遂加速谋反的步伐。(www.daowen.com)

宣德元年(1426)八月初六,朱高煦打算仿效朱棣“靖难”故事。他先是派百户陈刚进疏,指责:“当今仁宗朱高炽违背洪武、永乐之旧制,与文臣诰敕封赠,不应修理南巡席殿,指责少保夏原吉等辅政之臣为朝廷奸臣,要索而诛之。”语多有威胁逼迫之词。

同时,他还致书在京公侯大臣,骄官诋毁,目无王法,扬言要兴师问罪,分兵扼守要道,以防奸臣逃逸,叛乱公开暴露。

朱高煦公开宣布兴师动武后,宣宗立即召集大臣们廷议平乱之事。起初,宣宗欲派阳武侯薛禄率军前往征讨。

大学士杨荣和夏原吉分析道:“汉王高傲自大,臣以为陛下还是亲征以显龙威,方能降贼啊。”

宣宗沉吟片刻:“朕正有此意。”

宣宗率兵经过杨村(今天津武清)时,征询诸将征讨之策。

有的说:“乐安城小,朱高煦必先取济南为巢穴,与大军对抗。”

有的说:“朱高煦在过去不肯离开南京,现在他必引兵南去。”

宣宗对上述看法均不同意,说:“朱高煦必然不敢轻易率兵离开乐安,前往济南和南京。”

宣宗为了规劝朱高煦不要谋反,以做到仁至义尽,他仍致书朱高煦,说:“尔此做法是祸生灵、危宗社之事,现大军压境,如能悔过自新,朕必既往不咎。”

朱高煦接信不作应答。

八月十九日,宣宗的先锋部队进抵乐安,约城内朱高煦明日出战。随行文武大臣建议宣宗慎重行事,不要中了朱高煦的埋伏。

宣宗不同意,说:“用兵贵在神速,我军一旦抵达,必须立刻攻城。”

众将得令,日夜兼行,于二十日抵乐安城北,并展开包围。

城中发炮轰击,将士们声震如雷,城中人听见了都害怕起来。

部将说:“臣请陛下迅速攻城。”

宣宗回道:“等等,稍安勿躁。”

随后他再三敕谕朱高煦,令其开城归降。

朱高煦充耳不闻,顽固抵抗。

但城中人却纷纷说:“我等擒拿朱高煦上献朝廷。”

此因他的这个侄子皇帝早已发话,悬赏自己,并体贴的标出来了击毙和生擒2个诱人的价码。

二十日,朱高煦被迫出降请罪,叛乱遂告平定。

八月二十二日,改乐安为武定州。二十四日,宣宗班师回朝。

朱高煦之死极具戏剧性,据说有一天,宣宗皇帝闲着无聊,遂想起了造反兵败被抓的朱高煦。而朱高煦可是一点都不收性,这么大个人了还玩小孩子的游戏,趁皇帝不注意,勾了宣宗一腿,使得宣宗跌了个大跟头,当时估计朱高煦非常得意的笑了。面对皇帝,这可是谁都没干过的也是谁都不敢干的淘气事情,作为手下败将的朱高煦终于赢了一次,绊倒了自己的侄子宣宗皇帝,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宣宗皇帝被摔了个千丈跤,颜面何存,火冒三丈,自然要大大惩罚这个皇叔才行。宣宗命人将一个300斤的铜缸压在朱高煦的头上,但朱高煦力气大得很,又是行伍出身,跟其老子成祖皇帝戎马沙场,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朱高煦岂能为小小一个300斤的铜缸所压垮?朱高煦昂首挺胸,硬是将铜缸给顶了起来。这不更驳了宣宗的面子嘛?估计此时求饶,看在其皇叔身份上还可免于一死,显然朱高煦已视死如归,不能活得精彩,就要死得轰烈。朱高煦也是一个王者,他有他的尊严,他不能屈辱的再这样活下去。因此,朱高煦并不求饶,宣宗皇帝命人往铜缸里面加了大量的木炭,随后点燃,木炭烧得很旺,个把时辰便将铜缸熔化,朱高煦就这样丢了他的性命。

宣宗皇帝平叛进行得如此迅速顺利,主要在于胸有成竹,处置得当。这一叛乱的顺利平息,还与明成祖朱棣生前对朱高煦政治野心的防范和惩治有关,于此,可以说朱棣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