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残余割据势力
时间:1371年
参战方:明军、夏军
战场:四川、重庆
洪武四年(1371)正月初,此时,明军击败扩廓帖木儿,北部边地稍安,朱元璋决定趁此之机,发兵进攻四川的夏政权。夏政权为明玉珍所创建,当时明玉珍已死,由其子明升执政。
朱元璋与南方红巾军各派系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紧张的,唯独与四川的明玉珍关系较好,这只是因为朱元璋和明玉珍有着共同的敌人,双方都是反对陈友谅的。
明玉珍是元黄州路随县(今属湖北)梅丘人,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善骑射,以信义服民众,在乡里很有威望。至正十一年(1351),徐寿辉在湖北蕲水发动起义,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与乡民商讨避兵之事,被推为屯长,集众千余人屯于青山,结栅自固。
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徐寿辉建天完政权,至次年正月,先后攻占武昌、安陆、沔阳(均属今湖北)等地。徐寿辉打到湖北时,听说明玉珍有一支队伍,便派人招降明玉珍。明玉珍迫于形势,归附徐寿辉红巾军。徐寿辉命其率兵驻沔阳(在今湖北沔阳西南),并授予征虏大元帅称号,隶倪文俊麾下。当时有元将哈林秃驻兵于洞庭湖周围,明玉珍率军与其连战湖中,被流矢射中右目,虽然经过医治,但仍失明,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瞎子元帅”。
至正十七年(1357),徐寿辉令明玉珍统兵入蜀,其部众所经之处,军律严整,并迅速夺取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万县、重庆等地,军队所至,市肆安然,远近闻风,相继归附。
至正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谋杀徐寿辉,自称汉帝。
明玉珍一看,想:“陈友谅都敢称帝,我有何不敢?”遂下令命将士扼瞿塘、守夔关,与陈友谅彻底决裂,并于重庆城南立徐寿辉庙以纪念,四时致祭。
十月十五日,明玉珍也自称陇蜀王。至至正二十一年,全蜀之地尽为明玉珍所据。至正二十三年正月,明玉珍于重庆称帝,国号夏,建元天统,颁历法为先天历,仿周朝制度,设立六卿,翰林院,设进士科。明玉珍还重新定立赋税制度,使人民休养生息。后又仿效宋元官制,改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分别管理政务和军务。明玉珍还颁发布反元建夏,“志欲除暴救民”的诏书。
为了巩固四川、扩大地盘,明玉珍于二十三年三月,派司马万胜、邹兴等分兵三路进攻云南,皆以失利而返。明玉珍面对这种情况,与大臣商议:“我等还是着力经营四川,发展生产吧。”
至正二十五年九月,他派江俨出使金陵,对朱元璋说:“我陇蜀王愿与大王交好。”
此时,朱元璋正忙于部署对张士诚作战,与明玉珍通好对巩固西部安全有利,遂派都事孙养浩携书入川,对陇蜀王说:“愿意互为表里,以备中原之患,并以三国时孙刘相攻为戒。”
于是双方相安无事。
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初六,明玉珍病故,其子明升继位,因明升年幼,由皇太后听政,改元开熙。夏廷重臣见明升幼弱,便互相争权残杀,朝局不稳。右丞相万胜先是秘密派人杀害与其有隙的知枢密院事张文炳;接着与张文炳友善的明玉珍养子明昭,又矫皇太后之旨缢死万胜;而平章吴友仁以万胜死于非罪为由而欲清君侧,明昭因而被诛。此后吴友仁专擅国柄,以刘祯为右丞相,国势日衰,国策渐乱。
至正二十六年(1366)九月,明升遣使臣见朱元璋。朱元璋心中早有灭夏预谋,于是乘机派参政知事蔡哲带画工随夏使入川,沿途绘其山川险易,为攻夏预作准备。
朱元璋对夏政权的方针,随他在南北两个主要作战方向上的进展而变化。
在南方未定、元廷未覆的形势下,朱元璋采取遣使通好以稳定夏政权的方针,使其不会干扰到自己在主要方向上的用兵,自己则集中精力攻打主要目标。
在南方平定、大都既克之后,朱元璋便通过双方使者的往返,逐渐向夏廷阐述和平归明的方针。与此同时,也作武力取夏的准备,当朱元璋的明政权巩固了之后,他当然不会再允许小小的夏政权继续存在了。
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明升派使者前往明朝祝贺其攻克大都。朱元璋则乘机派使者致书夏廷,劝谕明升归顺明廷,以求国家统一。
可是夏廷没人同意。
朱元璋初次劝夏归明之事并没有成功。
洪武二年八月,明军定关陕,扼住夏廷北部门户,夏政权君臣十分震恐,和战之争日益激烈。
左丞相戴寿说:“明军所向无敌,没人能抵挡的住。又何况四川呢?”
但吴友仁却认为:“我四川地势险要,不要怕他。我等可以假装和明朝修好,实际上我们要赶紧训练兵士。”
明升自己没了主意,最后决定采纳后者的意见。
洪武二年十月,朱元璋派湖广行省平章杨璨进入四川,劝明升归附,说:“您看看如今的形势,还是归顺明朝吧,万一两方打起来,可就不好办了。”
明升自己拿不定主意,遂召集群臣商议,犹豫不决。
杨碌临走时又留书一封,说:“您千万不要凭着一隅之地而顽抗,我大明朝对顺附者无不加恩,负固者然后致。”
但是,由于明升幼弱,为悍臣所左右,竟拒而不听。还说:“汝废话少说。”
十二月初,杨璩自蜀回来并向朱元璋报告:“夏廷君主昏庸,怎么劝怎么不听,我大明朝不要再劝了,举兵伐之”。
朱元璋说:“师出无名是大忌讳。我等不能挑衅,再说,四川之地,也不是那么好攻下来的,我们还是再找机会吧。”
至此,明廷和平取夏之方针受阻,于是等待机会,准备以兵取夏。
夏军进攻明军所据守的兴元(今陕西汉中)成为了引发明夏失和的导火线。徐达率军返回西安后,由明将金兴旺、张龙驻守。七月,吴友仁率3万夏军进攻兴元。
金兴旺仅以3000明军坚守,并立即派人请求援军。徐达在西安闻讯后,破口大骂:“吴友仁你这个小人,敢趁我不在的时候偷袭,看我要你好看?”
遂派傅友德率3000明军前往支援。吴友仁见明援军至,自知不敌,忙连夜率师逃遁。
这一年,朱元璋派遣使者至夏廷,说:“我大明朝打算假道攻打云南。”(www.daowen.com)
夏廷说:“不可,我等拒绝。”
明夏表面和好之交打破了。
夏廷不仅多次拒绝和平归明,还出兵攻打兴元,这于朱元璋统一全国多有不利,于是明廷于洪武四年正月初三,决定分水陆两路攻夏,并作了详细的部署。
水路:命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左副将军,德庆侯廖永忠为右副将军以及营阳侯杨瑁、都督佥事叶升等,率京卫与荆、湘(今湖北江陵、湖南湘阴、临湘等地,此处似泛指今湖北与湖南濒临长江的州县)舟师溯江而上,经瞿塘直趋重庆。
陆路: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前将军,济宁侯顾时为左副将军以及都督佥事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兵,从秦、陇(此处似指今陕、甘临近四川的州县)趋成都。
正月初四,明廷又命宋国公冯胜前往陕西修城池,卫国公邓愈往襄阳(今湖北襄樊)训练军马,筹运粮饷以供应攻夏明军之军需。
同时,朱元璋明确要求将领,“师行之际,在肃士伍,严纪律,以怀降附、无肆杀掠”。
洪武四年(1371)二月,明军在汤和、杨璨、周德兴等率领下,由水路攻夏,自荆、湘溯江而上,攻取归州(今湖北秭归)等地。
三月,明军兵临夏军赖以坚守的天险瞿塘关。瞿塘关位于夔州府城东8里,以瞿塘峡而名,峡在城东3里。此处水势怒激,舟船难通,为历来兵家从水路攻守四川的必争之地。瞿塘是夏军守川的天险,明玉珍时就命平章英仁寿率军驻守于此,以铁索横断峡口,控制住关隘。当夏廷得报明军前来攻打时,又增派左丞戴寿、平章邹兴、副枢飞天张等率军助守。
汤和、杨璨等所率领的明军于闰三月抵瞿塘后,于夔州大溪口(在今四川奉节东南长江右岸)驻营。杨璨分兵三路进攻夏军:命指挥韦权率兵出赤甲山(在今四川奉节东北15里),进攻夔州,指挥李某出白盐山下(在今四川奉节东17里),进攻夔府南岸的南城寨,杨璩与都督佥事王简出大溪口,进攻瞿塘。三路明军的进攻皆不利,被迫退还归州。此次明水军进攻受阻,主要是因为汤和等人对瞿塘等地的严密防守估计不足,战备不周,其强攻硬打也是失利的原因之一。
颍川侯傅友德率明军由陆路从陕西进攻四川,声言出金牛(在今陕西宁强北)以迷惑夏军,而直捣备御薄弱的阶州(今甘肃武都)、文州(今甘肃文县)。此策原为朱元璋在部署进攻四川时所出。
朱元璋曾对傅友德叮嘱说:“四川听到我大明军前来攻打,肯定会派人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抵抗我师。这可是艰险的地方呀,我明军肯定寸步难行。只有出其不意,直捣阶(州)文(州),门户既毁。那么他们就会崩溃。”
傅友德说:“臣谨遵陛下的部署。”
他按照朱元璋部署,选5000精兵为先锋,攀山穿谷,昼夜兼行,直趋陈仓(在今陕西宝鸡东),大军随后继进。
四月初四抵达阶州,并击败夏将平章丁世真(一作丁世珍),攻克阶州(今甘肃武都)、文州(今文县),开辟了入川道路。丁世真率军逃遁。
傅友德所部在占领文州后继续前进,于十一日越过青川。
二十一日攻占绵州(今四川绵阳)等地,夏军向大亨部退守汉州(今四川广汉),明军又尾追而至。
傅友德所部因被汉江(今雒水)水阻隔,一时不能渡江攻取汉州,于是下命建造战舰百余艘。
五月十六日,战舰造成,明军渡过汉水,直逼汉州城。
汉州是成都的屏障,如果汉州失守则成都告危。夏廷见明军乘成都陆上侧后之虚直取汉州,都很害怕。
为确保成都安全,戴寿等调瞿塘守军一部回援汉州。明军进攻迅速,在夏军援兵赶到之前已逼近汉州。由绵州退守汉州的向大亨部于城外列阵,傅友德选精兵迎战并将其击败。
此时,戴寿等所率援军已经赶至。傅友德乘戴部劳师远至之机,命令诸将一面截击戴部,一面加紧攻城。六月初一,明军攻破汉州,向、戴二部战败退到成都。临江侯陈德率部追击,大败戴寿、向大亨部,俘其士卒3000余人,马300匹。吴友仁退守古城(今地不详)。傅友德命顾时守汉州,自己则统帅明军追击吴友仁,败之,吴友仁又退保宁(今四川阆中)。由于朱元璋部署正确,前线将领傅友德指挥得当,陆路明军入川以后的作战进攻顺利,进展迅速。
傅友德在进兵汉州时,为了陆路进展情况通达,曾利用江水暴涨之机,做木牌数千,上写攻取阶、文、绵等州的时间,投水而下。沿岸夏军见木牌,军心动摇,当傅友德占领汉州时,汤和已发兵归州,进攻瞿塘,由于江水暴涨,于是便驻师大溪口,欲待水稍平后再进。
朱元璋闻知,恐汤和等失去战机,又听闻傅友德传来捷书,于是于六月初五日发诏至汤和,指示傅友德连克阶、文、果阳等地,入川平地。此时,夏军已无险可恃,正应挥师水陆并进,使夏军前后受敌,若待水势平缓后再进,必失良机。
在朱元璋催促下,廖永忠率部先行进发,汤和则在获得傅友德所部漂来的木牌后。才在白盐山伐木开道,由纸牌坊溪(在今四川奉节东10里)直趋夔州。廖永忠所部已于六月初七抵旧夔州府,在击败夏军后,又于初十日进兵瞿塘关。
廖永忠率部至瞿塘关时,见此处山峻水急,且夏军早已用铁索飞桥横据关口,明军舟师无法通过。廖永忠密派数百名壮士,带足干粮水筒,抬小舟逾山度关,潜出其上流。山岭多草木,逾山度关将士皆披青蓑衣伪装,攀山岩鱼贯而进,夏军毫无察觉。
廖永忠想:“既然攀行将士已到目的地,我军可率精锐出黑叶渡,分两路攻关口,至夜五更,以一军攻打夏军陆上营寨,另以一军进攻夏军水上营寨。”
他指挥进攻夏军水寨的官兵,都用铁皮包裹船头,使舟船通过激流时增强耐冲擅力和攻击能力,同时在船上架置火铳等火器,增强攻击火力。待到黎明时分,夏军方知明军来攻,出动所有精锐部队进行抵抗。明军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破夏军陆营。
稍后,潜出夏军上游的明军放舟江中,扬旗顺流鼓噪而下,下流舟师并进,一时火炮、火铳齐射夏军水营,弹发火起,上下夹击,夏军前后受击,纷纷溃败,平章邹兴中箭而死。
明军乘胜焚毁夏军拦江三桥,断其横江索,占领瞿塘关。十一日,廖永忠部进入夔州。十二日,汤和部赶至,两部商定分道并进:汤和率步骑兵趋陆路,廖永忠率舟师溯江而上,合攻重庆。
洪武四年(1371)六月十八日,廖永忠所率舟师抵重庆。沿江州县望风归附。夏廷君臣大惧,右丞刘仁劝明升逃奔成都。皇太后彭氏认为,事已至此,不如及早归降,以免生灵涂炭。明升遂派使臣前往廖永忠军营,献城投降。廖永忠因为汤和未到,没有接受。
二十二日,廖、汤两部与重庆会师,接受明升投降,并礼待夏廷君臣,保护戴寿、向大亨等在重庆的家属,严禁官兵劫掠。
与此同时,廖永忠与汤和令戴寿、向大亨的子弟,持书前往成都劝降,又命指挥万德将明升等送至应天,夏政权遂亡。但夏廷在成都的残余势力仍在顽抗。
七月初十,傅友德率兵围攻成都。夏丞相戴寿、知院向大亨出城迎战,以大象载甲士列于阵前,傅友德指挥明军前锋以火器冲之,大象惊恐返走,夏军被践踏而死者众多,但傅友德也中箭受伤。
此时,汤和派向傅友德报告重庆大捷和劝降戴寿的使者倶至。戴寿等在得知重庆已降和家室完好的消息后,遂开城投降。傅友德和朱亮祖则率兵乘胜攻占未下诸州县。此战,明军水陆分进,相互策应,致夏军顾此失彼,终获全胜。
七月十五日,明升被送至京师,朱元璋授其为归义侯,并赐居应天。
平定四川之后,明廷命曹国公李文忠经理。李文忠遂增筑新城,高垒深池,规制略备。汤和与傅友德又招集汉人、各少数民族和明氏溃散的士卒,籍为壮丁,四川从此大治。
明军取川,用了前后不到半年便克捷成功,采取治国安民的政策,有益于四川人民的休养生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