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朱元璋彻底打败陈友谅,确立霸主地位

朱元璋彻底打败陈友谅,确立霸主地位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鄱阳湖大战,是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于鄱阳湖水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至正二十三年夏天,朱元璋和陈友谅双方集结80万大军于鄱阳湖展开了一场大战,几千艘战船厮杀混战,历时36天,最终朱元璋以少胜多彻底打败了陈友谅的强大兵团,朱元璋在南方的霸主地位得到确立。鄱阳湖大战可谓是明朝建立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

朱元璋彻底打败陈友谅,确立霸主地位

——以少胜多得天下

时间:1360-1363年

参战方朱元璋军、陈友谅军

战场:鄱阳湖

主要将帅:朱元璋、陈友谅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水战除了借东风火烧曹营的赤壁之战外,还可值得一提的水战便是江东桥之战即鄱阳湖大战了。

鄱阳湖大战,是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于鄱阳湖水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成为我国历史上水战的一个典范,其将领间斗智斗勇,战况之激烈不亚于赤壁之战。

陈友谅是朱元璋势力向南方发展遇到的第一个强敌。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他在谋杀了徐寿辉之后,自立为王,定国号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企图吞并朱元璋所占地盘。

至正二十三年(1363)夏天,朱元璋和陈友谅双方集结80万大军于鄱阳湖展开了一场大战,几千艘战船厮杀混战,历时36天,最终朱元璋以少胜多彻底打败了陈友谅的强大兵团,朱元璋在南方的霸主地位得到确立。为他此后北伐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年后,朱元璋称帝,大明朝建立,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辉煌的封建皇朝。

鄱阳湖大战可谓是明朝建立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

陈友谅出身于沔阳渔家,以贩卖渔货为生。由于看不惯渔霸的所作所为,将其打死,率众投奔徐寿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屡建奇功、斩杀了叛乱的倪文俊,军势大振,元军披靡。

至正十二年(1352),陈友谅于永修县的麻潭庄(今永修虬津麻潭),消灭了胡绍远势力,实力增强。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陈友谅已经坐拥江西、两湖等地,此时的他地广兵多,势力大增,野心日益膨胀,终于憋不住了,他关起门来,就在太平路采百矶(今安徽当涂)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

此时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准备将其他的封建割据扫除干净,统一全国,而陈友谅一心想自己当皇帝,朱元璋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他强烈的不满,陈友谅和他自己的心腹说:“朱元璋敢坏我大事,我非拔掉他不可。来人,给我遣使者前去张士诚那,约定共灭朱元璋。”

然而,张士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我可不想费力不讨好,我只求自固,才不想打仗。”于是他对陈友谅派来的使者说:“回去告诉你们大王,我这没多少兵力,帮不上忙。”

陈友谅闻此气得破口大骂:“张士诚你就是个鼠目寸光之人。”他在江州修整了数日,遂率大军东下,直扑建康。

消息传来,金陵城中,人心大骇,朱元璋手下也有不少人心慌意乱,意志动摇,有欲降的,有欲逃的,有欲据钟山死守的,军心动摇,人心惶惶。

朱元璋问计于刘基:“爱卿意下如何?”。

刘基心沉气定,说:“天道后举者胜。我军以逸待劳,何患不克!明公您宜开府库,固士心,倾至诚,伏兵伺陈击敌。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一举。”

朱元璋略微点头:“正合我意。”于是下定决心照着这样做。

这时,有人向朱元璋提议先收复太平以牵制敌方,有人建议朱元璋自己亲自率兵出建康御敌,但都被朱元璋拒绝了。于是愤愤地说:“太平城壕堑深固,如若当时陈友谅没有巨舰,不能由水上进攻,太平根本不会陷落。倘使我们现在去围城,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拿下。而且,贼军水军十倍于我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进不能取,退不及援,受困其中,肯定吃亏。如果我自己出城逆敌,敌军用偏师牵制我军,牵着我们主力四处兜圈,陈友谅会以舟师顺流下直奔建康,半日即可抵建康城下。到那时候,即使我们的步兵骑兵能够即时回援,已是百里趋战,精疲力竭,此乃兵法大忌啊。”

朱元璋先派胡大海直捣广信(今江西上饶)以牵制其后,随后招指挥康茂才议事。康茂才乃是先前降而复叛的陈野先属下将领,听到朱元璋召唤自己,立即赶到。

朱元璋开门见山的对他说:“听说你一直和陈友谅关系不错,今其入寇,我很想让他来快些。你假装充当他的内应,派人捎信给他约他速来,最好是让他兵分三道来击,以弱其势。”

康茂才奉召,但对此扔旧摸不着头脑,于是问道:“我家中有个门子,从前一直在陈友谅家中做事,让他送信,对方必无疑心……不过,我们如今多数人都害怕汉军到来,为何要引诱对方来找我们打?”

朱元璋微微一笑:“情况再发展下去,陈友谅必和张士诚联手,二寇谋合,何以对付!今先破陈贼,则张士诚闻之胆落!”

康茂才这才恍然大悟,遂依计行事。

康茂才派其门子化装进入陈友谅军,陈友谅得书大喜,问:“康公今何在?”

门子答:“正提军守护江东桥。”

问:“桥是何质地?”

答:“木桥。”

陈友谅喜形于色,急急对门子道“你回去告诉康公,我很快就去那里,到达后则高呼‘老康’,让他闻呼而出。”

门子回来后,康茂才立马报知朱元璋。

朱元璋大喜:“贼人入套了!”于是命令李善长火速派人将江东桥木板拆掉,改成铁石桥,一夕之间,铁石桥建成。同时,因听说陈友谅曾派兵打探过新河口方面道路,朱元璋遂派手下大将赵德胜于新河两岸筑虎口新城。

随后,朱元璋动用所有兵马,命常遇春、冯胜等人率精军3万于石灰山侧埋伏,徐达等则驻兵于建康南门外,杨璟陈兵于大胜港,张德胜等人率水军出龙江关外,朱元璋则亲自统领大军于卢龙山上守株待兔,准备一举歼灭敌兵。

朱元璋命令持旗信号兵分持红黄旗在卢龙山左右埋伏,“寇至,则举红旗;黄旗举,则伏兵皆发。”

陈友谅自认为有康茂才做内应,且人马船只众多,兵力物资殷实,果然引水军浩浩荡荡朝大胜港直杀过来。

大胜港港湾窄狭,此时又有朱元璋手下大将杨璟严阵以待,每拨只能有三船并进,急得陈友谅直跳脚,也觉得分兵麻烦不妥,他立即率部从大胜港掉头,出长江之上,径直扬帆驶向江东桥。

陈友谅本想利用,巨船大舟,船队大集结出发,撞毁木桥直行,近前才发现桥身不知何时已改成大石砌成的铁石桥,绕以铁环,灌以铁汁。

陈友谅大惊,忙急呼“老康”,希望“内线”康茂才出来接应。结果是喊了半天,根本没人应声,陈友谅恍悟自己中计。

迂回半日不能前行,陈友谅只好下令舰队再次掉头,直趋龙江。汉军势锐,虽然他们绕了半天道,却都是呆在船上,并未消耗体力。舰队靠岸后,1万多精兵飞身下船,于滩头立栅,准备结阵进攻。

埋伏于卢龙山上的朱元璋将陈友谅的这些精兵情况看的一清二楚,下令击鼓举旗。红旗举,等候多时的诸军争相趋前拔栅,与陈友谅汉军厮杀在一起,你死我活,战况激烈。正相持间,又一轮鼓声响起,山前黄旗扬起,常遇春伏兵忽现,徐达率部杀至,张德胜的水师也一时云集于此。

在内外合击之下,陈友谅登岸之步兵不支,节节败退,争相往岸边的船上跑。恰逢退潮,无数巨舰搁浅,无法离岸,朱兵追至,汉兵被杀、溺毙无数,俘虏汉兵近万人,陈友谅的巨舰百余艘、战船数百皆为朱元璋所得。

坐在指挥大舟上的陈友谅此时见势不妙,乘小船慌逃。朱元璋下令诸将急追。追至采石,陈友谅又纠结溃亡之众,再次与朱元璋军大战,结果大败于廖永忠、华云龙等人之手。

朱元璋乘胜攻向太平城,兵锋锐利,陈友谅之太平守军胆战心惊,毫无斗志,弃城而逃。朱元璋收复了太平城。

汲取上次太平城西南临姑溪水道的经验教训,常遇春派人改筑城墙,往后移20余步重筑,以免敌方将巨舰直泊于城头。

胡大海率部进展顺利,攻取信州。

这次大胜之后,朱元璋声名赫赫,小明王封其为吴国公。但朱元璋并未见好就收,趁着这股胜利之气,军心振奋,信心十足,很快又占据了长江上流要地安庆。安庆本为陈友谅手下勇将赵普胜坚守,由于陈友谅将其诱杀,诸将怀怨在心,赵普胜部将张志雄向朱元璋投降,尽告安庆城守之详情,后又引朱元璋军队一举攻克安庆。但不久,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率军突袭,夺回安庆。

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觉得时机成熟,决定率兵亲征陈友谅。他乘巨舰,率水师进攻安庆。但安庆城坚,数攻不下。刘基向朱元璋进言,让他舍安庆不取,直接向陈友谅的老窝江州进攻。朱元璋采纳此计,遂率兵西上。

朱元璋率兵经小孤山时,陈友谅大将傅友德、丁普郎主动率部投降。朱元璋傅友德的勇猛善战早有耳闻,大喜过望,立即擢其为大将,派他去江西招谕诸郡归附。朱元璋行动迅速,陈友谅压根没想到对方径来江州施行攻击。

忽然之间,陈友谅发现朱元璋大型水师舰队于江州城外江面上集结,密密麻麻一大片,犹如神兵天降。陈友谅仓猝间不能成军,只得携妻子率亲随逃往武昌。苦心经营几年的老窝,一夕之间为朱元璋所占。

朱军乘胜,又攻占了蕲州、黄州、兴国、黄梅、广济等地。形势逼人,奉陈友谅之命镇守南昌的胡廷瑞见风使舵,派人向朱元璋约降。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又将南昌纳入版图。虽然后来小有反复,但南昌仍为朱元璋牢牢掌握。

此时此刻,陈友谅与朱元璋位置互调。朱元璋一方咄咄逼人,陈友谅频频招架,渐渐不支,疆域日蹙。愤恨之下,陈友谅决定大力整顿水军,命工匠制作上千艘巨舰,皆高数丈,丹漆涂饰,上下三层,每层可以驰马,又将马栅置于其间。楼船下方,“设板房为蔽,置舻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可谓是古代版航空母舰。更为惊人的是,陈友谅所造巨船皆以铁皮包裹,极其坚实。他纠结兵力60万人(不一定有这么多,但怎么也有40万),尽载其家属官员,空国而来,直冲南昌,准备率先拿下南昌这座重城。

可见,陈友谅毕竟一鲁莽汉,净爱干孤注一掷的事情。

陈友谅轻躁,率大军倾巢而出,直奔南昌,想攻陷此城。当时的南昌守将,乃是朱元璋亲侄朱文正和心腹大将邓愈。朱文正派出各将校分守南昌各门后,亲自挑选两千精兵,往来指挥、策应。

陈友谅相中了看似容易进攻的抚州门,亲自指挥兵士攻城,并立于船上督战。守抚州门的正是朱元璋手下猛将邓愈。汉兵作战准备充分,各人手举箕状竹盾牌,矢石不能伤,加上威胁巨大的撞墙机,一下子将城墙20余丈撞毁,汉兵呐喊蜂拥而上。

关键时刻,邓愈守军一排人忽从墙后站起,人人手持火铳,但见枪声响处,冲在前排的汉兵全被打倒。如果是箭弩,威力即使比火铳大,也吓不住汉兵。

眼看敌人手持喷火冒烟的怪家伙,声音震耳欲聋,枪响之处,汉兵倒下,效果惊人,汉兵很少有人见过这东西,顿时胆落,屁滚尿流而去。

其实,火器运用于军事战争,早在南宋对完颜之水军作战时就第一次使用。在宋元更迭之际,忽必烈就把这些东西发扬光大。火铳之物,发明制作于元朝中后期,但在战争中使用得并不多。江南多巧匠,朱元璋属下大将邓愈这人脑子灵活,先人一步,把这些“玩物”用于战争之中,效果惊人。倘无此物,当时南昌城就被陈友谅攻陷了。

一顿狂轰之后,陈友谅督战队斩杀怯战汉兵数人,活下的人咬咬牙,又重新冲向城边。守城兵士在城门处和城墙倒塌处一直争竖木栅,汉兵争先恐后,轮番进攻,朱文正督诸将死战守城,且战且筑,派人连夜把被撞毁的城墙又重新修整完毕。

酷战之中,南昌城内李继先、牛海龙等数名将领都战死。

陈友谅见抚州门难以攻破,又督军转攻新城门。守城猛将薛显出人意料,率领锐卒先发制人,守城部队大开城门,率先向汉军发动进攻。陈友谅猝不及防,手下平章刘震昭被斩杀,死伤数千人,乃退。

情急之下,陈友谅命人增修攻具,想破栅后从南昌水关攻入城内。他下达死令,退后怯战者皆杀无赦,于是汉兵冒死撞冲,战况激烈。

朱文正派兵士手持长槊,隔栅刺杀汉兵。汲取教训,汉兵此次有备而来,几个人抱住长槊尖头,死命往回拉,夺槊后,汉兵又发动新一轮猛攻,使得近战中不少南昌守兵被杀。幸亏朱文正的临时兵工厂就设在栅后,他命令士兵将长槊槊尖放入锻铁的火岸中烧红,再伸出栅外刺敌。

汉兵夺长槊,一时间皮焦肉烂,哀嚎遍地,终不得进。陈友谅用尽攻击之术,但城中备御万方,汉军伤亡严重。

眼见南昌久攻不下,于是陈友谅分兵攻陷吉安、临江,并将俘虏来的几个守将殉于南昌城下,但朱文正等人丝毫不为所动。陈友谅又率兵兵猛攻官步、士步二门,朱元璋手下勇将赵德胜中伏弩身亡。

南昌被困,内外音讯断绝,朱文正一面派遣千户张子明赴建康告急,一面派出一名外号“舍命王”的士兵出城诈降,诉称稍缓几日,城内主帅要降。(www.daowen.com)

陈友谅无谋,果然中计,马上命令延缓攻势。待到约定“投降”之日,南昌城上旗帜一新,杀声震天。陈友谅恍悟中计,恨极,于是命人把诈降的“舍命王”捆在城前碎剐,本来这位爷出来就没想活着回去,不然就不叫“舍命王”了。

此时正逢朱元璋正亲自率兵前去解救在安丰被张士诚攻击的小明王和刘福通。不过当时的张志诚并非有意与陈友谅进行军事配合牵诱朱元璋,纯属临时行动。激战中,刘福通战死,朱元璋赶至,打败了张士诚手下大将吕珍,“救”出小明王。至此,朱元璋把“皇帝”韩林儿掌握在手中。

张子明报告陈友谅正猛攻南昌时,朱元璋真吓了一大跳,问:“陈友谅兵势如何?”

张子明答道:“陈友谅兵势很盛,但攻城中战死不少。如今江水转涸,很快就不利于巨舟泊行。其师出已久,兵粮马上也会成问题。如有援兵至,里外夹攻,必可破敌!”

朱元璋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对张子明说:“你回去告诉文正,让他再坚守一个月,我将亲自率兵前往破敌!”

张子明得命而还。经过湖口是,被陈友谅巡逻兵抓获。

陈友谅亲自审问张子明,并以高官厚禄劝其归降:“如能为我诱降,不仅不杀你,高官厚爵任你选。”

张子明诈降。

转天,汉军押张子明至南昌城下,守城将士都凭城往下观望。

张子明站定,仰头向守城将士高呼道:“主上令诸公坚守,大军马上就来!”

朱文正等人闻言,守城意志更加坚定。陈友谅见之暴怒,命人于阵前剐杀张子明。

朱元璋调兵遣将,他命令正在围攻庐州的徐达、常遇春立即还兵,与自己集水陆兵一起共征南昌。进至湖口后,朱元璋先派1万军屯于泾江口,又派一军屯于南湖嘴,准备将陈友谅这个宿敌一战全歼。

至此,陈友谅包围南昌整整85天,即使杀掉朱元璋14员大将,仍未能攻克南昌这座坚城。

听闻朱元璋亲自来战,他立马解围,掉头杀出鄱阳湖,迎战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早已胸有成竹,他率水军从松门进入鄱阳湖,扬帆而至,与陈友谅军于康郎山附近相遇。

当时,乍从水军的阵容上看,汉军占有明显优势,其巨舰高大威猛,铁皮闪烁黑光,虎虎逼人。

朱元璋仔细观察阵情后,对诸将说:“陈贼巨舰首尾相联,不利进退,可破也!”于是,朱元璋将自己的舟师布列为20队,其间以小船载满火器弓弩,告诫诸将说:“接近敌船后,先发火器,再发弓弩,舟船相接后,则以短兵击之!”

由此,拉开了鄱阳湖大战的序幕。

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人率兵先发,驱船直逼敌人巨舰薄战。其中徐达表现最为出色,他身先士卒,击败汉军前锋,杀敌1500人,并俘获汉军巨舰1艘,使得军威更振。

首战告捷,朱元璋军得到鼓舞,信心倍增。大将俞通海乘风发射火炮,又一举焚毁汉军巨舰20艘,汉兵被杀被溺1万多人,不少身上着火的士兵在水中扑腾。

当然,汉军并不示弱,利用巨舰高大逼人的优势,以巨舟逼近,箭弩齐发,朱元璋手下两位元帅当场战死。

汉兵船高,先施以火攻,居高临下扔火把,连徐达的指挥船也被烧着。徐达临危不惧,沉着应战,边扑火边指挥,奋战得免。

陈友谅手下骁将张定边智勇双全,他瞧准了朱元璋的指挥舰居中,立刻率几只巨舰直扑而来大呼:“朱贼,拿命来!”。

朱元璋心下大惊,掉头避逃时慌不择路,在近岸处搁浅。汉军一拥而上,数艘巨舰及几千兵士包拢过来。朱元璋手下猛将程国胜和陈兆先冒死抵抗,四跃奋击。情况危急之下,牙将韩成跪告朱元璋说:“古人言杀身成仁,臣不敢爱其死。”言毕,他穿上朱元璋的冠服,面对密密麻麻进攻过来的汉军大叫一声,投水身亡。

汉军见“朱元璋”投水自杀,高呼雀跃。消息传开,汉军围攻之势稍缓,不少兵将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打捞“朱元璋”的尸体方面,准备捞上后剁成数块以向陈友谅请功。混战之中,朱元璋指挥舰上大将陈兆先和宋贵皆战死。

在危急时刻,常遇春指挥船队逼近汉将张定边巨舰,一箭射中正站在前甲板指挥的张定边,张定边不得不指挥战舰后撤。

俞通海闻朱元璋被围,也急红了眼,他忙从水战中抽出数艘船,往朱元璋的指挥舰直冲,连挤带撞,终于把大船从沙中撞动,重新返入深水之中,这才使得朱元璋躲过一大劫。

俞通海划小船,“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俞通海将朱元璋救出后,遂与廖永忠一起乘轻舸小船追击败逃的张定边,边追边放箭,张定边躲避不及,身上中箭百余,完全成了一个刺猬,倒在甲板之上。

眼见天色已晚,朱元璋定定心神,鸣金收兵,召集诸将议事,总结首战一日的经验。为防止张士诚乘虚入寇,朱元璋派徐达率一支回建康防守。

转日,朱元璋亲自布阵,与陈友谅重新交手。

陈友谅急红眼,下令将所有巨舟战舰接连锁串在一起为水中巨阵,“旌旗楼橹,望之如山”。巨阵如此,壮观是壮观,不过陈友谅忘了“火烧赤壁”的故事。

与陈友谅的巨舟相比,朱元璋船队短小简陋,面对如此水中浮荡的巨舰城,仰攻多却,似乎面对铜墙铁壁。朱元璋急恼,立刻下令斩杀退却的队长10多名,却仍止不住退势。

正当朱元璋心急火燎,声嘶力竭下令杀人的当口儿,大将郭兴进言:“不是我方将士不用命,敌人舟船太高大,我认为一定要火攻才行。”这句话提醒了听过《三国》的朱元璋,他立马命常遇春等人分别调集7艘渔船,载满芦苇秆柴,以火药填充其间,等待时机以投入战场。

待东北风刮起,时机成熟,朱元璋命士兵捆扎稻草人直立于7艘渔船上,衣以甲胄战盔,持矛在手,伪装成兵士的样子。然后,他又分募敢死士卒伏于船中划船往陈友谅巨阵中去。

这样,陈友谅军士以为来船是普通战船,没有太多防备。

当时正是黄昏时分,7艘渔船竟趁乱驶入汉军巨舰近前。敢死士卒乘风纵火,风急火烈,顷刻间已经冲撞到汉军舰队内,猛烈燃烧。火势迅急,数百艘船一齐着火。“燔焰涨天,湖水尽赤,(汉军)死者大半。”

这一把大火,不仅烧死陈友谅大将陈普略还烧死了他的两个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及。特别是陈友仁,号称“五王”,此人眇一目,多智数,骁勇善战。他的死亡,对陈友谅军的心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当然,朱元璋军损失也不少,丁普郎等数员大将也战死。

第三天,双方又各集众大战。

汉军虽然损失惨重,战斗力仍旧不弱于朱元璋军,双方在湖上进行殊死搏斗,战况非常激烈,死伤无数。军师刘基在朱元璋船上东走西望,一刻不闲着,他忽然大叫:“难星过,马上换船!”拉起朱元璋就跳上另外一艘船,尚未坐稳,只见朱元璋原来所乘大船立刻被炮石击毁。

刘基也就是装神弄鬼,大白天哪能看到“难星”,他无非是观察到有敌船的大炮在向帅舰瞄准而已。即便如此,精神暗示作用的确很大,朱元璋及其手下均觉得有“诸葛亮”大仙在船上,勇气倍增。

陈友谅登高,亲见朱元璋之指挥舰被击碎,认定朱元璋必死无疑,高兴得大叫。过了一会,却见其帅旗高悬,朱元璋又重新出现在船头指挥,汉军诸将皆相顾失色。

廖永忠、俞通海等人率6只战船深入,汉军联大舰拒战,“蔽之,舟若没。有顷,六舟旋绕汉军而出,势如游龙。诸将见之,勇气百倍,呼声动天地,波涛立起,日为之晦。”

就这样,朱元璋军队以小打大,无数只小船围着汉军巨舰,纷纷登上敌船,等到甲板上的汉军被杀尽时,底层摇橹兵士犹茫然不知,仍然一个劲儿喊号子卖力摇橹。朱元璋士兵图省事,掷火烧船后,纷纷跳回小船,摇橹汉兵尽数被烧死,船毁人亡,汉兵损失惨重。

战至中午,陈友谅汉军气泄,大败,“弃旗鼓器杖,浮蔽湖面”。

俞通海等人回来报功,朱元璋大喜,赞道:“今日之捷,诸君之功也!”

俞通海适时进言:“湖水有浅有深,战船难以回旋。不如急入大江,据敌上流。”朱元璋略一沉思同意这一做法。水军先行抵至罂子口,横截湖面,将陈友谅军队堵在水道中不能动弹。

这一次,陈友谅丧胆,再不敢轻易出战。不久,朱元璋又指挥水军连夜轻行抵达左蠡,扼控长江咽喉水道。

双方相持3日后,眼见大势已去,陈友谅最强的左右金吾部将领来降,更使汉军势弱胆丧。

朱元璋见陈友谅龟缩不出,便写信激之:“陈公您乘尾大不掉之巨舟,殒兵敝甲,与我相持。以陈公平日之强暴,正当亲决一死战,奈何徐徐随后,似听我指挥尾随,此非大丈夫所为也!”

陈友谅见信勃然大怒,为泄其愤,下令尽杀交战中生俘的朱元璋士兵几千人。而朱元璋一反其道,下令把所有汉军俘虏放掉,伤员发药疗伤,又下令公祭敌死难者,这样有利瓦解分化陈军士气。

如此,人心向背,不言而明。

相持一月有余,朱元璋除写信激怒陈友谅逗他玩以外,“与博士夏煜等日草檄赋诗,意气弥壮。”并分兵接连攻克蕲州、兴国。

经过1个多月的相持激战,陈友谅残军粮尽,遂遣精锐突袭南昌抄粮,被朱文正派人尽焚其舟,偷鸡不成蚀把米。面对朱元璋军水陆结营的严阵以待,陈友谅无计可施,最终不得不冒死突围,绕江下流,企图经过长江退回武汉。

然朱元璋早有准备,当陈军行至湖口时,朱元璋指挥诸军尽锐出击,四面围攻,满纵火筏冲击敌舰。陈友谅军一片混乱,四处逃窜,朱元璋军队追奔数十里。

其间,陈友谅把脑袋伸出舷窗帘看形势,一枝弩箭飞来,不偏不倚贯其眼睛而入,陈友谅一命呜呼,陈军溃败。

朱元璋军士闻讯,欢呼雀跃,斗志更奋,激战中将陈友谅的“太子”陈善见给活捉了。不久,汉军“平章”陈荣等人率水军残部5万余人投降,朱元璋水军得到补充,实力增强。

张定边趁天黑,乘小船装载陈友谅尸体及其另外一个儿子陈理奔还武昌。回武昌后,张定边拥立陈友谅之子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朱元璋回金陵休整,不久,他又率大军亲征武昌。在城下安排围城事宜后,朱元璋便分兵徇汉阳、德安州郡,结果各个城门都开门投降。见形势大好,朱元璋留诸将围城,自己率护卫军返回金陵。再攻下武昌城后,朱元璋的势力也扩大到了原陈友谅所属的地区了,声势更大。

朱元璋称帝后,犹对自己亲征击灭陈友谅一事津津乐道:“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起初压根没有坐大的打算。可是天助我也,陈友谅骄傲自满,不把我军分哪敢再眼里,所以他活该被除。”

此次水战,始于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六日结束,前后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的兵力、舰只之多、战斗之激烈均是空前的。陈友谅的失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战略指挥上的失误。本来,朱元璋率主力部队北救安丰,造成应天防守空虚。这时如果陈友谅,以一部兵力对洪都进行牵制,主力顺流东下直攻应天,而不是先攻洪都,那么结果是朱元璋将处于陈、张夹攻、进退失据的不利处境。但陈友谅缺乏全局统筹,没有抓住战机,他把矛头指向小而坚的洪都城,致使数10万大军局处于狭小地域,难以展开,不能发挥兵多势众的优势,且没派兵镇守江湖要津,断绝自己后路。屯兵几十万于坚城之下,苦战3个月,师老兵疲,士气低落,战斗力减弱。朱元璋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陈友谅战略错误的结果。面对舰只庞大、装备精良的陈军,朱元璋沉着、冷静分析、并敏捷地捕捉敌方的弱点和失误,化不利为有利,进入湖口之初,就于武阳水与鄱阳湖、长江与鄱阳湖各隘口,派兵层层扼阻,限制敌兵力展开,阻止其发挥兵多舰大的优势,形成了对陈友谅的战略包围,这样,朱元璋从一开始便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朱元璋随后又集中大部战船和兵力逐次打击陈军,并善于综合利用风向、水流等自然条件,及时抢占有利攻击之阵位,不失时机地实施火攻,充分发挥火器的作用,终以少胜多、以小击大、以弱胜强,创造了我国水战史上的著名战例典范。

鄱阳湖大战取胜之后,朱元璋也知道自己胜得侥幸,总结这一次的战斗经验,对刘基说:“我不该亲自去安丰(救韩林儿)。假使那时陈友谅乘我不在建康之际,顺流而下直捣巢穴,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大事去矣!今陈友谅不攻建康,反而围南昌,出此下计,不亡何待!”

最后,渔贩子出身的陈友谅,毕竟不如种田娃出身的朱元璋。性格决定命运,陈友谅的冒险轻躁,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他失败的结局。

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后,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初,称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名义发布命令。因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这是一个水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虽然战役前后历时不过一个多月,但这场水战的时间之长、投入兵力与战舰之多、战斗之激烈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都是规模空前的,这场战争被后来历代军事家所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