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红巾军北伐:东路军失败,毛贵孤军深入无配合,最终撤回济南

红巾军北伐:东路军失败,毛贵孤军深入无配合,最终撤回济南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毛贵仅是孤军深入,没有其他红巾军给予及时的配合,在柳林地区,败于元将刘哈喇布哈之手,毛贵最后撤回济南,至此,东路军北伐失败。东路军是红巾军北伐的主力之一,其统帅为毛贵。攻占济南后,毛贵继续北伐,率红巾军挺进河北,于南皮与元将董抟霄大战。红巾军的出塞,还引发了蒙古汪古部落的响应,元赵王马扎罕大为震惊,遂微服遁去。

红巾军北伐:东路军失败,毛贵孤军深入无配合,最终撤回济南

——消耗元军主力

时间:1357-1361年

参战方:元军、红巾军

战场:山东、河北、北京、上都、高丽等地

主要将帅:察罕帖木儿、张士诚、刘福通

元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为了更有利于反元斗争,刘福通将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从砀山夹河迎至亳州称帝,定国号大宋,改元龙凤。又利用“明王出世”的宣传效果,称韩林儿为“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一时都接受了大宋政权的领导。

元至正十七年(1357),刘福通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兵分东、西、中三路北伐,兵锋直指大都。三路北伐军的进军方向是:西路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领,自河南挺进关中;中路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由山西、河北出塞外;东路为北伐主力由山东红巾军首领毛贵奉刘福通之命亲率大军北伐,由山东进入河北,直指元大都

为表誓必推翻元朝统治,振奋军心,他们在军旗上书写着“我等要直抵幽燕之地,我等是飞龙,重开大宋之天”等字样。

元至正十七年(1357),奉刘福通之命,毛贵率东路军北伐进程相当顺利,一路开疆拓土,连战皆胜。经海路,克莱州、平益都,北上沧州柳林,直逼大都。当时,毛贵军距大都仅120里,元廷震惊,甚至有朝臣劝顺帝迁都避祸。然而,毛贵仅是孤军深入,没有其他红巾军给予及时的配合,在柳林地区,败于元将刘哈喇布哈之手,毛贵最后撤回济南,至此,东路军北伐失败。

东路军是红巾军北伐的主力之一,其统帅为毛贵。毛贵原是徐州芝麻李麾下的将领。

至正十七年的二月,毛贵奉命率军由海州乘船出海,于山东半岛登陆,于二十七日攻克胶州,三月十二日攻克莱州,二十六日攻占重镇益都路、般阳路,声势大振。

元廷见山东形势不妙,紧急调派江淮行枢密院副使董抟霄为山东宣慰使,与知枢密院事布兰奚一同率军进入山东,但均为毛贵所击退。四月底,毛贵又率部攻克莒州、滨州,并向西攻占了济宁路、东平路、大名路、东昌路等地,在毛贵部猛烈攻击下,元朝防守黄河的民军将领田丰也弃械投降。毛贵军切断了元王朝的经济命脉,元廷用于运输粮食的南北漕运大运河被毛贵均给切断了,在经济上给元朝以沉重打击,元廷只好招安叛伏无定的海盗国珍,由他负责用船将江南的粮食自海路运往北方海口以供应大都。

至正十八年二月底,毛贵军攻占济南,并在山东站稳了脚跟。龙凤政权随即设立益都等处行中书省,毛贵任平章。毛贵是当时龙凤政权中罕有的在军事政治上都拥有卓越才能的人才,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山东成为红巾军稳固的根据地。攻占济南后,毛贵继续北伐,率红巾军挺进河北,于南皮与元将董抟霄大战。董抟霄是当时元朝名将之一,在浙江与彭和尚、项普略红巾军的战斗中立有大功,此战中他亲自拔剑督战,后来被红巾军乱枪刺死。毛贵军接连攻占清州、沧州、河间、长芦镇等地。三月,毛贵军水陆并进,攻克蓟州,前锋抵达今北京通州境内的枣林、柳林,击杀元枢密副使达国珍,离大都仅有120里的路程,威逼元廷。

元廷震惊,一些胆小的官员甚至建议迁都。可惜当时毛贵军也已是强弩之末,孤军无援,当河南的元军精锐赶来,双方在柳林会战,红巾军在军事力量上没有优势,加之关先生等人的中路北伐军又迟迟未能赶来援助,毛贵遂退回山东,已占领的河北各州县又被元军夺回。

元至正十七年(1357)六月,刘福通命关先生、破头潘率主力北伐,从山东曹州出发西进山西,攻克雁门关、大同、上都,震动大都。

至正十七年九月,红巾军越过太行山,攻入山西。他们连续攻占陵川、高平、潞州等地,威胁冀宁路(今太原)。元廷调陕西的察罕帖木儿军东援,红巾军进攻受挫,退入太行山休整。至正十八年(1358)春,毛贵率东路军攻入河北,吸引了大量元军北援,毛贵部将王士诚、续继祖等也从益都出发,攻破怀庆路、晋宁路。中路军压力骤减,遂趁机分兵攻取绛州、沁州、冀宁、大同等地,但由于这只红巾军只顾猛攻占地,没有配合毛贵军给其予更直接的支持,导致毛贵军在大都郊区受阻,无奈退回山东。

毛贵退军后,北方的各路元军立刻入晋攻打中路军。元至正十八年(1358)五月一日,察罕帖木儿遣军攻占冀宁;五月八日,关保败红巾军于高平;六月十三日,关先生、破头潘攻克辽州,虎林赤率军夹攻,关先生等率部西去,再克冀宁路;九月,关先生攻打保定路,不克,遂西破完县。鉴于与东路军已无法会师,关先生等乃决议北攻大同、兴和,进军塞外。十月,中路军攻占大同;十二月九日,攻克元上都开平城,焚毁了城里宏伟华丽的宫殿。

上都城是元王朝设于塞外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要在这里避暑、办公长达半年之久。上都的陷落,对元王朝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王朝处于生死存亡关键时刻,许多人都对这个王朝能否继续存在产生了疑问。红巾军的出塞,还引发了蒙古汪古部落的响应,元赵王马扎罕大为震惊,遂微服遁去。

中路军于上都休整7日,转向东进,攻破全宁路,焚毁元鲁王府。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十三日,又攻破元辽阳行省省会辽阳路,杀懿州路总管吕震,史书载“破头潘、关先生趋全宁,焚烧鲁王宫府,驻居辽阳。贺太平当相位,奏用其子也先忽都。时也先忽都为詹事,以为总兵大将军,取辽阳。……潘军日治战马,一无退意,也先忽都畏之,缩迹不前,竟溃而归。”

元左丞相太平见红巾军千里北征,历次攻占城邑之后并不在此地设兵驻守,经一番研究思虑,故认为这次攻占辽阳也必然会很快放弃,于是向顺帝建议派他的儿子也先忽都为总兵大将军,率军进攻辽阳,正等着坐收渔翁之利,但也先忽都进抵辽阳后,发现关先生、破头潘一帮人“日治战马”。面对骁勇善战的红巾军,也先忽都自己先害怕起来,其大军也不战而溃。

二月,红巾军设立辽阳行省,关铎(关先生)毛居敬等任行省平章事。此时,元顺帝为避红巾军锋芒,下旨于高丽耽罗(济州岛)修建行宫,欲避难于高丽。为摧毁顺帝行宫,切断高丽对元朝的军事援助,巩固辽阳行省,围困大都,红巾军商议决定东征高丽。但两次东征高丽均以失败告终,破头潘被俘。中路军转战2000余公里,屡战屡胜,战绩辉煌。但因其与宋之主力失去联系,孤军奋战,人生地疏,又没有根据地,游击作战,缺乏补给,结果同样以失败告终。(www.daowen.com)

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意气昂扬的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人给当时的高丽国主恭愍王王颛写了封信:

“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达幽燕,悉皆款附。犹如饥者之得膏粱,病者之遇药石。今令诸将严戒士卒,毋得扰民,民之归化者附之,执迷旅拒者罪之。”

这有点像劝降书附上的最后通牒。王颛虽然多少也有些畏惧他们,但毕竟近百年来高丽一直和元王朝通婚,维持友好关系,甚至当今圣上的奇皇后就是高丽人,而历代高丽王也都是元朝的驸马爷,还有3个高丽王均是孛儿只斤家的外孙,因此高丽对元朝在其力所能及范围内伸出援手。前一段,脱脱率百万大军进攻高邮的私盐贩子张士诚时,高丽还曾派兵23000人为脱脱所率的百万大军攻打高邮私盐贩子张士诚助战,尽其微薄之力,脱脱失势后,这支部队留在黄淮一带继续协助“剿匪”。不过徒劳无功,大元朝的“匪”是越剿越多。

至正十九年(1359)十一月初,3000多名头裹红巾的先锋部队跨过鸭绿江,开始了进军高丽的远征。这支前锋部队击败了高丽边防军,建立了桥头堡,以迎接平章毛居敬所率的4万多主力军。时值天寒地冻,鸭绿江面结起了厚厚的冰层,数万大军踏冰过江,攻占义州(今朝鲜新义州),杀高丽副使朱永世等人。九日,又攻下了静州,杀都指挥使金元凤,接着又攻破麟州、铁州等。高丽恭愍王以李岩为西北面都元帅,庆千兴为副元帅,金得培为都指挥使,李春富为西京尹,率军抵抗。高丽军于清川江北岸布阵,两军交战于铁州,红巾军战败退守麟州,静州。但随即又于宣州大败高丽军,并乘胜攻克定州。十一月二十八日,红巾军攻破西京(今朝鲜平壤)。

这支红巾军趁着初战的锐气,英勇无敌,继续前进,战绩辉煌,但因其于异国作战,人地生疏,战线太长,缺乏给养。当高丽调集大军反击时,远征的红巾军难以支撑了。元至正二十年(1360)正月,红巾军与高丽军争夺西京失利,退到龙罔、咸从一带,因天寒地冻,许多人冻死、冻伤,战斗力锐减。正月十五日,李芳实率领高丽大军来攻,双方一场鏖战,高丽开城知府辛富、将军李坚等人战死,红巾军大将沈刺、黄志善被俘,2万多人战死。在高丽军的追击下,初时声势浩大的数万红巾军仅有残部300多人退过鸭绿江,就这样结束了第一次高丽远征。

三月,红巾军以70多艘战船由海上进攻高丽西北沿海的丰州、凤州、黄州、安州一带——这大概算是元末版的“烙铁行动”,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欠佳,红巾军的一系列登陆作战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

至正二十一年(1361)十月二十日,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人率10余万大军再次跨过鸭绿江,攻克朔州。高丽以安佑为上元帅,金得培为都兵马使,李芳实为都指挥使率军迎战。红巾军连克抚州,博州,价州,泰州,延州,势如破竹,高丽军大败,只得坚壁清野,将顺州,殷州,成州的老百姓和粮食转移往慈悲岭。十一月,两军于安州会战,红巾军大胜,高丽上将军李荫,赵天柱战死,其指挥使金景譂投降。高丽军从此全线溃退,红巾军乘胜攻陷慈悲岭,高丽军主帅安佑,金得培逃走。红巾军发文于高丽各地曰“将兵百十万而东,其速迎降”,高丽王掂量着自己恐怕不是红巾军对手,只好战略转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南逃利川。至十一月二十四日,红巾军攻占王京开城,焚其宫阙。不少高丽百姓加入红巾军,据说多达10万余人。

次年(1362)元月,高丽将领安佑、李芳实、黄裳、韩方信、李余庆、金得培、安遇庆、李龟寿、崔莹等率军20万反攻,于元月十七日抵达王京,屯驻东郊天寿寺。十八日,安佑,李芳实、崔莹分兵从东、南、西三面围攻红巾军。时值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红巾军尤在营中取暖念经,未料及未来的朝鲜太祖,目前的高丽万户李成桂已率精兵2000人自东大门奋勇进击,摸进城里来了,顿时军心大乱。后续高丽军接连攻入,大败红巾军。又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关先生、沙刘二、破头潘兵入高丽,王王都出奔耽罗。其臣纳女请降,将校皆以女子配之,军士遂与高丽为姻娅,恣情往来。高丽人因各藏其马。一夕,传王令,除高丽声音者不杀,其余并杀之。”由此看来,高丽投降,红巾军因与高丽百姓联姻,恣情往来,军纪松懈、缺乏高度警惕,红巾军与此战中吃了暗亏。关先生,沙刘二等10万余人当场战死,而李成桂则以此战所立大功为其建立朝鲜李氏江山奠定了基石。

李成桂自王京之战后,不断建立功绩:击退元朝辽阳行省丞相纳哈出的进攻;收复东宁府;平定倭寇……连敌人纳哈出也称李成桂“年少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将任大事于尔国矣!”明洪武二十一年,辛隅竟异想天开地去进攻正处于强盛时期的大明朝,以崔莹任八道都统使,以曹敏修、李成桂为左右军都统使,率38000兵马准备入侵明王朝的辽东。辛隅还宣布停用洪武正朔,恢复蒙古胡服。

李成桂对双方的实力对比相当清醒,强烈反对这一军事冒险行为。他回师王京,废除辛隅,改立其子辛昌为王。不久李成桂又借口辛昌不是王氏正统,不应为高丽王,于是将其废黜并流放于江华岛,又改立高丽神宗七世孙王瑶为王。李成桂本人则在这一连串令人炫目的政治戏法中掌握了最高权力,并小心谨慎地奉行亲明政策。1391年,即李成桂58岁那年,他终于称王,成为高丽国实至名归的主人,改国号“朝鲜”。朝鲜李氏王朝享国长达500年之久,见证了东北亚由兴盛到衰落的历史

在王京之战中,破头潘侥幸逃脱,与裨将左李带领轻骑万余逃过鸭绿江,退回到辽阳。四月,红巾军在辽阳战败,破头潘被俘虏。直至元至正二十三年春,中路军还有余部万余人,在左李的率领下转而西攻上都,被元末名将孛罗帖木儿击败,左李投降,这一支红巾军才算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元至正十八年(1358)六月,刘福通派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将,西进增援李武、崔德西路军

李武、崔德部于至正十八年九月出师,首克陕州。九月三日,西路军大败元军,杀参知政事述律杰,入陕,攻占天险潼关,从此双方围绕着潼关征战不休。九月五日,元军反攻,潼关易手。十九日,西路军打败元潼关守将,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家奴,重夺潼关。元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再次来攻,红巾军战败,元军夺取潼关……西路军孤军深入,战士疲惫不堪,供给困难,经不起此消耗战,遂回攻陕州、虢州。元廷河南主帅,知枢密院事、节制河南诸军答失八都鲁调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军西援陕西,以吞这支孤军。在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的部队抵达后,陕、豫间实力对比的天平立即偏向元朝,处于劣势的西路军相继丧失了根据地陕州、虢州,遂北渡黄河,攻取平陆、安邑,但遭到察罕帖木儿军的尾袭,损失惨重。

其后,休整过后西路军绕过元军主力,从武关攻入陕西,破商州,占七盘山,进据蓝田,兵锋直指霸上,西安城已近在咫尺。西安守臣王思诚一面组织抵抗,一面向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求援。西路军被追进潼关的察罕帖木儿击败,李武、崔德率军南走兴元(今陕西汉中)。至正十八年十月,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的援军抵达陕西,攻占兴元、凤翔,察罕帖木儿、李思齐来攻,红巾军再一次战败,退入四川。不久后,西路军再入陕西,向西北攻占秦州、陇州,夺取巩昌路,回师包围凤翔。于凤翔城下中察罕帖木儿内外夹攻之计,惨遭前所未有之剧败,被斩首数万级,伏尸百余里。李喜喜率残部南去武昌,投奔陈友谅;李武、崔德则转战于陕、甘、宁之间,一直苦撑至至正二十一年五月,才向老对头李思齐投降。

至正十九年八月,汴梁失守,刘福通与小明王退守安丰。

至至正二十二年为止,红巾军的三路北伐均告失败。

由于三路北伐军缺乏统一部署和指挥,不能互相策应和协同作战,分散于各地孤军奋战,加上有的起义军首领之间不团结,甚至互相残杀和变节,被元军各个击破,又由于长期进行流动作战,除了毛贵一部在山东经营3年,实施一些适当的政治、经济措施,拥有一个较为稳固的根据地外,其余各部均未建立根据地,亦无坚强的后盾,也没有联成一片,更未进行巩固,因此常陷于孤军深入、后援不济的困境,最后不免被元军各个击破。

红巾军三路北伐军虽未取得最后的胜利,不过却牵制和消耗了北方元军的主力,使其匹马船只不能渡江,致使南方元军处于孤立无援之境地,有力地支援了南方起义军的反元作战。三路北伐军转战北国,纵横数千里,历时六七载,兵锋所向,东至辽阳、高丽,西达关陇、河西地区,北至京畿附近,使元朝黄河天险不能守,上都(今内蒙多伦西北)被攻破,大都(今北京)受威胁。刘福通也于次年五月攻下汴梁(今河南开封),自此,他控制中原和北方许多地区。

这支红巾军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因其最有力地打击了元朝的有生力量,又正是因其之英勇斗争,才为后来朱元璋灭亡元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红巾军三路北伐虽未取得最后胜利,但是却牵制和消耗了北方元军之主力,致使南方元军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有力地应援了南方起义军的反元作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