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现代体育与健康: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现代体育与健康: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校园体育文化第一节体育文化一、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这是与校园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色相一致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生存发展,既受到社会文化特性的制约,又有其自身的独特表现。

第五章 校园体育文化

第一节 体育文化

一、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体育的技术方法属于体育认识的范畴,它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体育文化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体育理论、体育概论给体育运动所做的定义。它的含义包括:

第一,把体育运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

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

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

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

二、体育文化的特征

(一)体育文化的身体表征性

体育是用身体来表现的文化,体育文化是一种非语言文字文化,是运动者用身体来表征和传承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身体动作的节奏犹如语音,身体运动的动作、技巧、姿态等犹如语汇,动作、技巧、姿态等的衔接规律与组合方法犹如语法,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在动律中的形态与神态,组成体育文化的语言交际功能。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特别是集体的运动项目中,也进行着人际关系的交流。

(二)体育文化的民族性

体育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上,由于生存区域、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不同,而产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体育运动的民族性十分强烈,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体育都独具特色,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内含较强的民族意识。如中国的武术、巴西的足球日本柔道等。

(三)体育文化的继承性

体育文化的继承性是指体育文化经过不同时代,仍然保留原有某些特质的属性。文化的继承是有选择的,在继承过程中,人们总是有选择性地进行传统文化继承。我国的体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养生导引术、武术技击、民间游戏娱乐等,经历了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文化中的瑰宝,充分证明了文化的继承性。

(四)体育文化的时代性

体育文化的时代性是指体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随时代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征。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和差异,时代的经济政治变动得越激烈,这种特点和差异就越明显。古希腊竞技运动是祭典、健身、强身的活动,而当时我国封建时代的竞技运动却是统治阶级教化民心、闲暇消遣的手段,现代奥运会是在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诞生的,竞技运动的拼搏、对抗、竞争精神,正是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体育文化观念和时代思想意识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发展。

(五)体育文化的竞争性

运动比赛实质上包含了三种不同层次的竞争。首先,是对自我的超越,其次,是对对手的超越,最后,是对纪录和体育运动规律的超越。这些超越其实就是竞争。现代体育运动正越来越复杂地体现出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日渐融合了现代科技等因素,但竞争性依然未变,有人把竞争称作是体育运动的灵魂。体育竞争讲究“公平竞争”的精神,强调机会均等,公平对抗,这正是时代所需要的竞争性精神。

三、校园体育文化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一种文化的诞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创造的主体、对象,以及一定的文化创造进行的手段和环境。所谓文化,从宏观的意义上说,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大层面,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又包含着许多层面。校园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它是一个多层次主体化的有机整体。作为这个整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活动与文艺活动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最有活力、最富创新意识的“两朵鲜花”。这是与校园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色相一致的。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群体具有年轻、有朝气、富于幻想、富有活力的特点。因此,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体育活动,就以其特有的观赏性、挑战性、普及性而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种体系交汇产生的,两者互相影响、融合、渗透、促进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校园体育文化可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其主要形式有: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小型运动竞赛、体育讲座、专题报告会、体育技能表演、学校体育节等。其中体育文化节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成为目前校园文化的亮点之一,因为,它以自身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全体师生来参与体育活动,起到了活跃校园生活的作用。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学校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细胞,不能脱离民族的、时代的文化背景而存在。与其他亚文化形态一样,校园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也是社会大文化中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生存发展,既受到社会文化特性的制约,又有其自身的独特表现。

1.客观性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积淀,它在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尽管不排除人为的主观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是客观的、独立的。教育界有种共识:凡是育人工作有特色、对外声誉高的学校,一般都有优良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更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而体育活动开展不好,群体活动不普及的学校,大多是管理无生气、育人不景气。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总是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作用。

2.连续性和继承性

校园体育文化和其他亚文化一样,同样具有历史延续性,是可以形成传统和风气的。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活动方面形成并进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氛围与环境,是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传统和风气,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认为,传统多指纵向性的继承,风气更多指的是横向性的传播,某种风气的长期存在也可能逐渐形成传统。校园体育文化开展得如何,主要看学校体育传统和体育风气。因此,校园体育文化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3.时代性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具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本质的特征,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而不时地演化自己的形态。学校离不开时空环境,时空环境是影响学生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其内容与形式,都受到一定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等的制约,因此,容易受时代特征的影响,这就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时代性。

4.新颖性

校园体育活动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新颖性。例如,在每年春季运动会上推出团体操健美操、武术表演,以及广播体操比赛、趣味性游戏等内容,某些师范院校对所有师范生在毕业前进行队列、口令指挥,及广播操的过关测试等。

5.封闭性

从组织观念看,学校是一个大组织,其内部由小组织构成,因此,具有组织层次分明、组织单位集中的特点,这给校园体育文化带来了新的特点。一方面,在内容上向开放方面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形态上相对封闭,从而形成“体育文化圈”,如院校里的专业、年级、班级,以及自发组成的专项体育协会等。这些群体组织形成的相对闭合的体育文化圈,形成相对独立的集体、相对固定的群体、相对定向的实践对象。可以这样讲,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就是由一个个的体育文化圈组成的,没有体育文化圈,就没有校园体育文化。

6.动态性

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主体是在校学生,他们天生好动,不习惯于长期静坐和沉默。一般而言,校园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静态性的教育形式,长时间“三点一线”式的学习生活,往往使许多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学习之余所钟情的是,既能调剂生活,又能学习各种瞬息万变、充满强烈动感的校园体育文化。在紧张学习的闲暇时间,组织一场小型的体育比赛或一场舞会,既能调节学习生活节奏、陶冶情操,又能使学生得到积极的休息。特别是在节假日到来的时候,如果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就能使宁静的校园又“动”起来。

四、体育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敢于创造的优良品质。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使学生学会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懂得营养保健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并通过运动,使学生感受动作美,体验心灵美和行为美,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所包含的功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这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高校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体育文化形态,体育教师是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使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适当地分层教学,切实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完成练习的数量、质量、空间,以及时间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各个层次的目标应该是相应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接受教学中成功的喜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乐趣,真正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

(三)娱乐与审美,丰富课余生活

各种体育竞赛,都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展现自己体育才能方面的需要,也为他们创造一种气氛和谐、心情舒畅的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活动,往往心驰神往。如有趣的体育游戏,激烈的体育比赛,有优美音乐伴奏的艺术体操等,都是学生喜欢参加的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调节情绪,并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投入紧张的学习。这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又一功能。

第二节 校园体育文化节及运动竞赛

校园体育节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途径之一。在校生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活跃、丰富、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节的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体育活动制订方案

根据体育活动的工作环节、内容等具体要求,先由学校领导层拟定一个基本框架,然后由承办部门(体育部)拟订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分以下三个层次:

(一)组织领导

建立以主管体育的校长挂帅,由宣传、体育、共青团、保卫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体育节领导小组。下设活动组织组(部)、新闻宣传组(部)、安全保卫组(部)等办事机构,并由领导小组的秘书长具体负责各办事机构的工作协调和落实领导管理工作。

活动组织组是办事机构中的一个重要机构,也可以说,是活动的主体机构。其主要的任务是:制订总的实施方案,对全校体育节的活动作总体安排,包括主要内容、时间、场地等安排。掌握基层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联系、沟通、检查、督促工作。

新闻宣传组的主要任务是:制订体育节活动期间的新闻宣传方案,加强新闻报道人员的组织,通过校广播电台、电视台,向全体师生进行体育节的宣传报道和各媒体的公开报道。

安全保卫组的工作主要是:确保体育节安全、顺利、有序地进行。

(二)活动形式与时间

总的实施方案中,要确定体育节整个活动的具体时间,并对采取的组织形式做出具体的规定。学校体育节的形式,有各种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体育讲座等。开展范围有全校性的、以系部为单位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等。

(三)制订活动规程

体育节活动规程的主要内容有:

1.基本事项

首先应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主办单位、活动日期和地点、参加单位及级别等。这些内容根据组织方案决定。

2.活动内容

应根据体育节的性质、规模、参加级别、参加者的实际水平情况来设置比赛项目。对有关项目的比赛规则、器械的重量和规格做出不同的要求,不能同正式比赛一样,应体现其普通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的特点。

3.领导小组对各基层组织进行此项活动提出原则性要求

其中包括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安全教育与组织。在体育节期间,利用校广播电台、电视台和讲座等活动,加强体育节的宣传活动,掀起全校性群众体育锻炼热潮。

4.提出学校体育活动总的效果要求

通过体育节的开展,使全校师生达到锻炼的效果,发挥每个人的体育项目特长。

二、广泛宣传报道

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讲清实施方案中的各项任务、要求,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召开各层领导小组负责人的会议,听取汇报,检查落实情况,使上下各级工作同步进行。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对所有参加体育节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动员,引起足够重视,使其兢兢业业,严肃认真地做好体育节活动期间的准备工作。做好全校师生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节的目的和价值。

三、组织实施

要搞好活动,制订好实施方案只是第一步,要把方案落到实处,取得理想的效果,严密细致的组织实施,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组织,是使人的活动更有效地协调一致的手段,有意识地调整人的各种活动,以及各方面的力量,为实现所达到的目的和目标而规定各成员应起的作用,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在整体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

四、校园体育文化节的主要形式

(一)田径比赛

田径运动是学校体育节开设的主要项目。田径比赛项目多种多样,内容丰富,既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能激发参加者的积极性。

(二)球类比赛

球类项目也是学校体育节的主要活动内容。球类项目竞赛,不仅具有激烈的竞争性,而且具有游戏的特点,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爱好这些项目,它已成为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广播操比赛

广播操是学校体育节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全校性地开展,也可以班为单位进行。广播操是根据人体生理规律和使身体各主要部位都得到活动的原则编制的,它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广播操每做一遍约需5分钟,做操时心率和呼吸频率比安静时增加近一倍,从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做操时认真领会每节操的动作要领,加大动作幅度,坚持质量标准,必然会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四)健美操比赛

健美操是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特点,发展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把体操和舞蹈中的简单动作组编成操,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一种体育锻炼手段。健美操动作简单易学,讲求实效,造型优美,动作连续。它练习密度较大,融健身、健心与健美为一体,对增强体质,塑造体形美和姿态美有着明显的效果。当前,健美操发展很快,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具有塑造健美体形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女生更是如此,学校可以普遍采用。推广健美操健身法,是学校体育节的主要内容之一。

(五)体育知识讲座

为了推动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关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的社会价值、体育的健身价值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是必要的。须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所选主题是否为当前热点问题。

(2)讲座内容是否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能否被学生所接受。

(3)讲演者是否具有“名人效应”和较高的学术与演讲水平。在组织体育节期间的讲座时,应争取请到校内外的知名体育专家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运动员。

(六)体育知识竞赛

体育知识竞赛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是加强体育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它把体育的竞争性运用到知识竞赛之中,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组织一次这样的知识竞赛,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抢答器。一套围绕体育科普知识为主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题目设置,让学生来回答(专业性太强的题目不适用于广大学生)。

(2)每个问题应该有唯一正确的答案。(www.daowen.com)

(3)由3~4名专家组成的仲裁委员会,他们可以处理意外情况。

(4)高效的工作人员班子,包括计分员、计时员等。

(5)及时做好参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五、运动竞赛方法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组织形式。根据运动竞赛的具体要求、项目特点、参赛队(人)数、比赛的期限和场地设备要求因素,可选用不同的比赛方法。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淘汰制

淘汰制是通过比赛,逐步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确定优胜者。淘汰制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一定顺序让比赛队或个人一个接一个表现成绩,通过及格赛、预赛、复赛和决赛淘汰失败者,比出优胜名次。如田径、游泳等项目。另一种,是球类和其他对抗性比赛项目,双方按淘汰表进行比赛,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淘汰,直至最后一对决定优胜者。

淘汰制优点:在参加比赛队或运动员数量多而比赛日期又短时,能在较短时间完成比赛,决出优胜者。

淘汰制缺点:除第一名外,很难合理地确定出其他队或队员名次。有些强队或个人有可能在第一轮相遇,一旦失利,则失去机会而被淘汰,胜负偶然性强,不利发挥,学习锻炼机会少。

淘汰制分两种:第一种是单淘汰,第二种是双淘汰。有种子法和补赛法,可根据比赛目的和需要采用相应方法。

1.单淘汰

单淘汰指参加比赛队或队员在比赛中失败一次,即失去继续参赛资格的方法。

编排方法:以8个队或(人)比赛为例,参加队数或人数为2的乘方数,即4、8、16、32可按图5-1编排。比赛轮次计算:轮次=选用号码位置数8,8=23,为三轮。

比赛场次计算:场次=队或运动员数-1。即8-1=7场。

第三轮,产生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二轮,失败的两队或运动员可补赛一场,决第三、四名,也可并列第三名。

如果参加比赛的队或个人数不是2的乘方数时,可选择最接近的较大于参加队或运动员数2的乘方数,并计算出轮空队数。使第二轮比赛的队数正好是2的乘方数。如13个队参赛:轮次=选用号码位置数为16,16=24,为4轮。

轮空场次的计算办法:轮空场数=选用号码位置数-参加队数,轮空场数=16-13=3场。

2.双淘汰

双淘汰是指参加比赛的队或队员在比赛中失败两次,即被淘汰的赛制。其编排方法与单淘汰相似。

编排方法:以8个队或个人比赛为例,如图5-2所示。

图5-1

图5-2

双淘汰总场次的计算:

总场次=(队数-1)+(队数-2)=(8-1)+(8-2)=13场。

决赛时,如果1胜,则1为第一名,5为第二名;如果5胜,则1和5都只失败一次,所以应当进行补赛,胜者名次在前。

3.种子法

种子法是在赛前了解参赛队或队员运动成绩,以及技术、战术水平,或依据上一年比赛的成绩,选定若干实力较强的队或个人为种子队或队员,然后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在淘汰表的不同位置,使他们避免过早相遇而淘汰,使比赛愈到后面水平越高。

编排方法:如有6个队或个人参加比赛,不是2的乘方数,就会有轮空的队。轮空只能在第一轮出现,根据定义可安排如下:

比赛轮次的计算:号码位置数是8,8=23,为3轮,见第66页,图5-3所示。

②与⑦为轮空位置,种子队1号与8号为第一轮轮空,非种子队再抽签时对号入座。

4.附加赛

附加赛指决赛后用附加比赛方法来确定第2名以下的名次。每一轮的胜者与胜者、负者与负者比赛。

图5-3

(二)循环制

循环制是指在比赛过程中每个队或个人之间均应相遇,最后依照各队比赛胜负、场数、得分多少来决定名次。

循环制的优点:能合理地产生名次,获胜的偶然性小,有利于发挥技术、战术水平,相互学习机会多。在参加队数较少、比赛期较长时,采用循环制较为合理。

循环制缺点:比赛场次多、时间长,当参赛队或个人较多时,运动员易疲劳。

循环制可分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三种。可根据比赛时间、任务、性质合理地采用。

1.单循环

单循环指所有参赛队或个人之间相互比赛一次。这种方法一般在参加的队数、人数较少时采用。

单循环轮次计算办法:各队都参加完一场比赛即为一轮。

如果比赛队数是奇数时:轮次=队数(或个人)

如果比赛队或运动员数是偶数时:轮次=队数-1

单循环比赛场次的计算:比赛场次=队数×(队数-1)÷2

编排方法(以7个队参赛为例):比赛轮次=7轮

比赛场次=7×(7-1)÷2=21场

用1,2,3,4,…,7分别代表各队,按表5-1程序排出各轮次的比赛程序表。

表5-1 

从表中可以看到,每轮比赛都把1号位置固定不动,其他号码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位置,凡是与“0”号位置相遇的队,即为轮空。如果是8个队参赛,则将“0”换成8。

比赛程序编排后进行抽签,按各队(人)所抽的号码对号入座,填写队(人)名,最后编排比赛日程表。

当参赛者是奇数时,比赛程序表中的6号位置,在第三轮后总是和前一轮轮空的队相遇(即4、2、7、5),比赛是在均等条件下进行的。如要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可采用“贝格尔”编排方法。如:以7个队参加比赛为例,见第67页,表5-2所示。

表5-2 

贝格尔编排原则:奇数轮次7右上角为轮空号并固定不动,左上角的位置号从左至右顺序为1、2、3、4且固定不动。

偶数轮次,左上角为轮空号并固定不动。右上角的位置号从左至右顺序为5、6、7且固定不动。将全部比赛轮次左、右上角位置号确定以后,各轮次按逆时针方向排列顺序号即可。

例如,有5个队参加比赛,全部比赛为5轮,其中奇数轮次为3轮,则1、2、3从左上至右,分别固定在奇数轮次的左上角并轮空,“0”在右上角;偶数轮次为2轮,则4、5从左至右,分别固定在偶数轮次的右上角并为轮空队,“0”在左上角。

例如,有9个队参加比赛,全部比赛为9轮,其中奇数轮为5轮,则1、2、3、4、5从左至右,分别固定在奇数轮次的左上角并为轮空队,0在右上角;偶数轮次为4轮,则6、7、8、9从左至右,分别固定在偶数轮次的右上角并为轮空队,“0”在左上角。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编排时先确定全部比赛的奇数轮次数和偶数轮次数,即可确定顺序号的位置和0号位置。这个规律适合循环制所有奇数队的编排法。

2.双循环

双循环宜在比赛队数不多、比赛时间较长时采用。编排方法与单循环相同,但比赛场次比单循环多一倍,即队与队之间要比赛两次。

3.分组循环

分组循环是将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比赛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先进行单循环比赛,决定出各小组的名次。第二阶段的比赛,是根据第一阶段的组数和决定多少名次,可采用同名次分组,单循环进行比赛。

如果第一阶段比赛只有两个组,可采用同名次决赛,也可采用交叉赛决定名次,即两个组的前两名先交叉赛,然后同名次比赛决出一至四名,两个组的三、四名用同样办法决出五至八名,其余名次类推。

(三)轮换制

轮换制是将运动员分成若干组,在同一时间内分别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赛完一项后,各组依次轮换,再进行另一项比赛。如体操比赛中双杠、跳马、单杠等三组的轮换,即轮换制。

(四)混合制

混合制是将淘汰制和循环制配合运用的方法。是将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分组淘汰(或循环),第二阶段采用循环制(或淘汰制)。其编排方法同淘汰制和循环制。

第三节 校园体育文化俱乐部

体育俱乐部是一种自发的由社会兴办的开展体育活动的基层组织,是以体育爱好者自发性、自立性结合为基础,为增进健康和促进相互间的和谐而进行持续性体育活动的组织、活动形式或活动过程。它分单项和综合两种,设有运动场地、器材和技术指导人员,可进行运动员训练和开展比赛活动。

随着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我国体育俱乐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类,是由体育教育行政或实施部门所组建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另一类,是由学生社团组织或体育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的课外体育锻炼俱乐部。

一、校园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

(一)俱乐部的设置

俱乐部的设置原则,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学校现有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师资专业结构和学生体育需求等情况而设置的。目前,开设较普及的有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运动、跆拳道、野外生存等单项体育俱乐部。

(二)俱乐部的选项工作

通过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多种信息平台和渠道,使广大学生在选择项目以前,能基本了解体育教学俱乐部的项目设置、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及教师的基本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对体育课程的全面评价,自由选择和确定参加体育教学俱乐部。具体的选课工作应采取网络系统进行,教务处和体育部(室)共同研制体育俱乐部选课系统,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选课。

(三)俱乐部教学形式

俱乐部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形式有:教师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教学模块”为单元的教学计划,灵活地实施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可采用“以赛带练”“以赛促练”的方式进行,以不断提高和巩固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兴趣,促进技术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四)体育教学俱乐部学习效果的评定

体育学习效果的评价,应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过程,注重平时参与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时的具体表现和态度,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学生在运动竞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与名次及进步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学生的体育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校园体育俱乐部的主要特征

(一)大学生体育教学俱乐部的主要特征

将传统班级授课制改革为由学生自主选择授课时间、授课项目、授课教师的教学俱乐部形式,且一般实行学分制或学年选课教学管理制度。它规定授课时数,强调以学生“会学体育”为目的,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班级授课制改革为“主导制”或辅导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体育教育目标的更新。目前,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其教学形式已经在全国许多高校实施并各具特色,它与专项体育课或选项体育课有许多不同点。

(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俱乐部的主要特征

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计划安排制”“自主锻炼制”“随机组合制”改革为“有机组合制”“主动参与制”,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组合了相对固定的活动伙伴,并实行“自主自律、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管理方式。通过俱乐部活动,有利于缔结活动伙伴关系,塑造和培育团队精神,培养俱乐部活动骨干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