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孝庄的重要作用:平三藩保朝廷

孝庄的重要作用:平三藩保朝廷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前,吴三桂等反叛之心已露端倪,政治嗅觉敏锐的孝庄有所预感。因此,当三藩之乱突然发生,清朝统治面临巨大威胁的时刻,祖孙二人都表现得异常镇静。因京城八旗精锐部分出征,部分肩负拱卫之责,前往平叛已无兵可调。孝庄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起的作用,旁者是根本无以替代的,这一点举朝尽知。孝庄全力扶持康熙,想让孙儿的威望通过平定三藩更加扩大。

孝庄的重要作用:平三藩保朝廷

2.平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以明朝降将吴三桂等人为首的三藩发生叛乱。是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以所部兵反”;十二月二十一日,冒充“朱三太子”的杨起隆在京举事;翌年三月,耿精忠据福建反;十五年尚之信据广东反。与此同时,有些地方原已降清的明朝官员纷纷响应。叛军气势凶猛,很快控制了南方广大地区,并延伸至陕西、甘肃等地。孝庄和康熙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此前,吴三桂等反叛之心已露端倪,政治嗅觉敏锐的孝庄有所预感。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二月十六日,她提醒孙儿在天下太平之际,应不忘武备,居安思危;随后,又通过其他措施,如令儒臣翻译儒家经典,颁赐诸臣等,帮助孙儿加强统治,进一步搞好君臣关系。因此,当三藩之乱突然发生,清朝统治面临巨大威胁的时刻,祖孙二人都表现得异常镇静。

吴三桂叛音刚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元旦来临。清廷仍同以往,举行盛大朝贺与筵宴,以此向臣民显示最高决策层无所畏惧的气概,以及与叛军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念,起到安定朝野,鼓舞士气的作用。

在祖母的鼓励下,玄烨料理军务井井有条,持心坚定。康熙十三年(1674年)九月,他恢复了一度因“政务繁忙”而中断的“每日进讲”,坚持学习儒家经典。他甚至每日出游景山骑射,对于“投贴于景山路旁”的谣言诽谤,一概“置若罔闻”。多年后,玄烨回忆道:“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心,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结局则不可知也。”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清廷集中力量对付三藩,无暇它顾之机,发动叛乱。因京城八旗精锐部分出征,部分肩负拱卫之责,前往平叛已无兵可调。正当玄烨苦思筹集兵源,及派谁充任领兵之人时,孝庄向他建议:“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玄烨“立召公,授以将印”。图海果然不负重托,率领数万名八旗家奴,迅即平定了布尔尼叛乱。这一事例表明,孝庄平时对文武重臣了如指掌,因而能在紧要关头,及时点拨玄烨,帮助他渡过难关。(www.daowen.com)

平叛期间,每逢玄烨遇到棘手之事,孝庄便为之出谋划策,并凭借自己在朝中的崇高地位和威信,给予孙儿有力支持。举朝官员对此无不知之,一致认为:“吴三桂叛乱以来,太皇太后心甚忧劳。”玄烨为表示对祖母的感激与爱戴,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四月,“亲撰太皇太后大德景福颂,书锦屏恭进”;同年十二月,恭进太皇太后锦衣,亲撰表文中将祖母比之为“宫中尧舜”;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孝庄六十七岁生日,玄烨再次亲撰表文诗篇,书“万寿无疆”恭进,诗中写道:“喜得万方同孝养,千秋福德并苍穹”,“宫中尧舜兼文母,恭捧南山万寿觞”。

因指挥得当,加之采取剿抚并用,重用汉人,孤立分化对方等一系列正确策略,平叛战争以清廷获得全胜而告结束。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一月十四日,玄烨亲至太皇太后、皇太后宫报捷。整整八年,孝庄与孙儿一起,分担了无尽的焦虑与辛劳,当终于大功告成,普天同庆之时,他俩的内心感受,只有彼此最能理解,别人是难以真正体会到的。

孝庄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起的作用,旁者是根本无以替代的,这一点举朝尽知。可当玄烨和大臣们请求按照朝中惯例,为她加上尊号时,她却表现了十分谦逊的作风,再三拒绝,并对奏请前来的大学士们说,八年以来,“皇帝焦心劳思,运奇制胜,故得寇盗削干,皇帝应受尊号,以答臣民之望。予处深宫之中,不与外事,受此尊号,于心未惬。”孝庄全力扶持康熙,想让孙儿的威望通过平定三藩更加扩大。为此,她尽量掩去自己的作用,将功劳一并归于爱孙。此举真是意味深远。

从孝庄作为玄烨政治导师和保护人的角度审视,随着玄烨不断成熟与孝庄的日渐衰迈,康熙二十年前后,他们的关系逐步过渡到一个新的时期。直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去世,尽管玄烨早已对各项政务应付自如,不再需要祖母的点拨,但还是将祖母视为顾问,“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孝庄虽然精力不济,但也仍同以往,时刻关怀孙儿,处处予以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