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被孩子的拖延恶习逼到束手无策时,许多父母都会忍不住自我怀疑:“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一拖再拖,难道是我遗传给他的吗?因为我自己也拖延。”或“为什么?我和另一半都不是拖拖拉拉的人,偏偏这种坏习惯就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到底为什么?”
其实,有时候抢在孩子能够讲出来原因之前,让孩子相信他有拖延问题,并没有什么坏处。父母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理解孩子为何会这样想,并了解他们奇特的思维逻辑,这对父母而言是很重要的,如此才能清楚孩子与父母的思维有多大的差异。
孩子的思维确实奇特,例如,两岁的婴儿爬上沙发后不小心掉了下来,再也不肯靠近沙发。父母也许认为孩子是因为怕高,但孩子的想法却是:“从沙发上摔下来,很痛!可恶,沙发真不是好东西,我要离它远一点。就算妈妈在上面,我也死都不上去!”
又如,有一天卡洛的母亲打电话来,她五岁的儿子接起电话并开始和奶奶聊了起来,卡洛便走到自己的房间用分机接电话。当她拿起话筒并说哈啰时,儿子用悲伤的语气在电话里问她:“你怎么那么快就到奶奶家了?为什么没有带我去?”
孩子之所以会变得拖拖拉拉,并非因为在某个时刻受到创伤并留下阴影,其实都是平常的家庭生活经验进入他们奇怪的思维逻辑所致。身为父母者习惯性做某些事情,会在潜移默化之下,让孩子养成拖延的习性。例如,为了让孩子知道父母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立刻满足他们的期待,父母会在孩子提出要求时对他们说:
●“现在不行,等一下。”
●“我正在帮妹妹洗澡,没办法停下来念故事给你听,你必须等一下。”
●“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听你吹长笛,晚一点再听。”(www.daowen.com)
有些孩子为了期待得到满足,学会耐心等候;但有些孩子则学会了:以后遇到我不想做的事情,我也要让事情“等一下”。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七岁的哥哥被妈妈要求收拾自己的玩具,而四岁的弟弟却可以坐在那里看电视,什么都不必收拾。七岁的哥哥最后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有些孩子也许会觉得没有什么,可是有些孩子会想:“哼,那我以后也要和弟弟一样,坐在那里看电视,再也不收拾我的玩具了。”
当然,这样的决定虽然只是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却是恶习的开始。但谁又能预料到,在同一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两个孩子,一个变得凡事拖拖拉拉,另一个做起事情却干净利落?
关键提醒
与其把孩子拖延的问题归罪到遗传上,不如先审视下是不是自己的身教导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