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演奏
唢呐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管乐器之一。每逢喜庆家宴、婚丧嫁娶,人们总是离不开演奏唢呐来捧场。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为海笛。唢呐是波斯语音译,最早的唢呐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大约在公元3世纪,唢呐已在中国出现,新疆白城克孜尔石窟壁画有吹奏唢呐的形象。金、元时代,唢呐大量传入中原地区,明代时已普遍使用。主要用于独奏、合奏,有时用于伴奏。唢呐演奏在陇南康县、成县、武都、文县、宕昌等县民间流传比较广泛。
康县豆坪唢呐是陇南唢呐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代就开始流传。当时,有一个豆坪人到庆阳去谋生,回家时吹得一手好唢呐,是康县第一个唢呐传人。豆坪唢呐声音洪亮、节奏明快,曲调丰富,地方特色浓厚,感染力强。长期以来,吹唢呐的人叫唢呐匠。在农村,凡逢年过节办喜事,都图个热闹,讲究个排场,便请来唢呐匠吹唢呐。婚礼中的送嫁妆、跟花轿、闹洞房、喝喜酒等一系列喜庆活动都少不了吹唢呐。操办丧事时,吹唢呐的风俗习惯就更多,若是祭奠长辈,场面更不亚于红事,无论吊丧、送丧都少不了。
豆坪唢呐的演奏形式有独奏、合奏。合奏时常伴有鼓、钹、锣、碰铃、大鼓等打击乐器,使得表演场面宏大、热闹,有利于表现曲调的内涵,感染观众。豆坪唢呐有很多曲牌,其中流行最广的有一百多个,基本都属于民间小调。表现欢乐喜庆场面曲调的有《大红门》、《开财门》、《八仙上寿》、《全家福》等,表现伤悲哀婉场面的曲调有《哭长城》、《哭五更》、《吊丧》等。流行较广、脍炙人口的曲调被编选入《康县民歌》一书。(www.daowen.com)
豆坪唢呐经加工排练,于2008年组织了一个百人唢呐庞大阵容,参加了陇南市社火调演活动并获奖。唢呐在康县的豆坪等21个乡镇都有吹奏艺人。现已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豆坪唢呐传承人有陈世元、柏凤岐、李万年、何成子等。
(资料提供:市文化出版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