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 书
用地方方言吟诵唱本内容,唱本的篇首诗句是被程式化的“引子”,这种叙述及其吟唱称为唱书。它是农耕文化恬静生活里的一种大众文化的便餐。唱书在新中国成立前广泛流行,在新中国成立后仍普遍传唱,到了“文革”期间,由于它是典型的“四旧”,自然在劫难逃,从此销声匿迹。唱书以唱本为载体。唱本是可以阅读的书面文学,由于它像律诗一样工整并押韵,因此可以唱。一些唱本在内容上主题鲜明、情节跌宕,形式上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并常用回文、顶针等手法,读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因此应为文人所创作或文人整理润色,但“唱本”上很难见到作者姓名,很少见官方的刊印本,民间流传的多为毛边纸或竹浆黄纸等土纸的抄写本,因此唱书属于真正的民间文化艺术。
流行于武都的“阶州唱书”,因现在的武都区曾被称为阶州而得名。阶州唱书主要流传于武都、文县、康县、徽县及甘南藏区等地,是由明末流行于四川的“唱故事”演变而来的。随着甘川古道茶马驮队进入这一地区,其中有一个叫范坨子的艺人最为出色,一直在文县碧口表演唱书,共收徒六人,后定居于阶州一带,从此,阶州唱书便在甘肃南部流传开来。阶州唱书的书目有《邓召传》、《过巴州》、《肖三姑》、《见红军》、《琴房送灯》、《一把刀》、《娘儿俩辩理》、《商雪传》、《百花楼》、《蜜蜂记》等传统和现代剧目。
阶州唱书所具有的特征,一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所唱的内容大多是民间故事。唱书表演并不是单纯的唱,而是有唱有说,因此当归于说唱曲艺,但它与当今在电视上多见的说唱艺术不同,它没有乐器、行头,纯粹是清唱,间或少量的道白。二是不同于表演曲艺,它不搭台,不设场,只是独自一人摇头晃脑地吟唱让人欣赏。三是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要求博学强记,或用多种肢体语言,唱书人完全稳坐椅凳手捧黄卷照本吟诵。四是不同于舞台戏词,除了少量的道白的长短句外,完全是五字或七字的叙事长诗。五是不同于其他戏曲有多变的曲调,而是基本以当地流传的民间小调为调,一调到底。因此,只要初识文字懂方言的人都能说唱。(www.daowen.com)
阶州唱书在《中国曲艺志·甘肃卷》中占一席之地,是甘肃省独一无二的民间说唱艺术。2007年被陇南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传承人有范坨子、顾杰、伏容周、姚德旺、杨怀忠、安玉秀、邓剑秋、刘金寿等。
(资料提供:市文化出版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