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华语电影概念的演变:从整合空间资源到整合文化资源

华语电影概念的演变:从整合空间资源到整合文化资源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概念的初衷与演变从宏观角度看,华语电影的概念具有更为明晰的层次,可以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分为空间资源整合和文化资源整合前后两个阶段。

华语电影概念的演变:从整合空间资源到整合文化资源

三、概念的演变

新世纪以来的华语电影(Chinese Cinema),已不再限于特指两岸三地以及全球华人社会的华文电影。

1.概念的初衷与演变

宏观角度看,华语电影的概念具有更为明晰的层次,可以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分为空间资源整合文化资源整合前后两个阶段。这其中,空间资源整合阶段大致对应于最早的华语电影概念,即是在“华语”基础上对两岸三地电影的一个“统称”,亦可以称之为“泛华语电影”。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则强调华语电影与非华语电影、非华语世界电影的差异,视野因而更为开阔。

全球化背景下“跨地性”(Trans-locality)、“多地性”(Poly-locality)[39]观点的提出,为广泛地研究华语电影的创作、生产和市场以及华语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多元化路径。从两岸三地的交流到全球范围内的跨地发展,华语电影研究中所选样本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相关性以及作为例证的典型意义,均涉及资本(商业资本、技术资本、人才资本)的流动、传播空间(跨界传播、跨地传播、跨媒介传播)的延伸以及华语电影研究的总体性与一致性,亦即华语电影研究的基础和边界。

华语电影作为一个概念和研究范畴的肇始,是1992年由台湾学者李天铎在“中国电影·电影中国”主题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其出发点在于“规避意识形态给学术研究带来的不快……希望以此奠定正常的学术对话和交流的基础。”[40]显然,“用一个以语言为标准的定义来统一、取代旧的地理划分与政治歧视”[41]是特殊语境下两岸三地学者均能接受的一种妥协方案。它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一个方便的名称,更为重要的是在深层次上呼应了“一个宏观的历史和时代变迁”,是对“中国电影”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环境的全新调整和定义,使得传统的中国电影研究更加符合当代电影产业、市场的客观现实。

2.观点:从合拍片到华语电影新形态

新世纪以来,合拍片由量变到质变的演进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形态发展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内地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以两岸三地的产业资源整合带动文化资源整合、空间资源整合的华语电影新形态已经形成,即指以两岸三地电影市场为核心、覆盖东南亚电影市场并辐射全球电影市场的中国当代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的电影产业化发展模式。

新背景下的两岸三地电影的性质、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的可能性,要求有一种关于“华语电影”的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一个更广阔、更具前瞻性的发展文化产业跨文化传播的视野中对两岸三地的电影进行整合性思考,这对于理解特定背景下华语电影的发展和性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华语电影的整体状态和前途都是至关重要的。

【注释】

[1]邵牧君:《入世后中国电影的前景》,《戏剧电影报》2000年7月7日。

[2]鲁晓鹏、叶月瑜:《华语电影之概念:一个理论的探索》,《文化研究》第5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191页。

[3]鲁晓鹏、叶月瑜:《华语电影之概念:一个理论探索层面上的研究》,陈犀禾主编:《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页。

[4]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63页。

[5]例如,民生银行向新画面公司提供单部电影贷款,民生银行以版权质押的方式为《金陵十三钗》的拍摄和宣传提供贷款1.5亿元,利息基准利率基础上略有上浮。北京银行朝外支行以影片质押、院线等作为担保的方式一次性贷款给博纳影业1亿元,用于《龙门飞甲》等四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贷款利率一般在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范围之内,同时有政府的贴息支持。

[6]例如,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

[7]根据国家2004年发布实施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是指依法取得《摄制电影许可证》或《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的境内电影制片者与境外电影制片者在中国境内外联合摄制、协作摄制和委托摄制电影片。按照国家政策,联合摄制的电影可以享受国产片待遇,并且享受相应优惠的税收政策。合拍片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的制作单位共同合作拍摄的影片,发行时通常有两个或多个语言的版本。合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影制片机构共同投资、共享影片著作权及影片市场收益的一种制片方式。合拍片有对外(境外国家和地区)合拍片和国内合拍片两种形式,合作各方投资方式和数量、发行分成的比例和结算方式以及权利与义务等均在合作协议书中有明确规定。

[8]好莱坞六大影视公司之一的迪士尼面对飞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在2011年3月的香港影视博览上公布了三部华语片的拍摄计划,并且表示今后每年都将制作三部针对华语市场的影片。已确定的是陈可辛监制的《打喷嚏》,根据台湾畅销小说家“九把刀”的同名作品改编,讲述的是一个宅男梦想成为超级英雄的故事;筹备中的项目包括陈木胜执导的动作片、李志毅的剧情片、王晶的喜剧片和叶伟文的爱情喜剧。

[9]黄式宪的《文化胸襟与文化磨合--来自中国合拍风景线的报告》是国内较早的有关合拍片较为详尽的研究论文。文章系统回顾了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2000年之间拍摄的合拍片的发展变化,研究探讨了合拍片中有关中国形象塑造、商业和艺术的平衡以及文化融合等问题,载《电影通讯》2000年第5、6期。

[10]尹鸿、何美:《共造后合拍时代的华语电影--中国内地与香港电影的三十年合作/合拍历程》,《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文中谈及:21世纪,内地与香港电影的合作进入了后合拍时代,未来华语地区电影工业的地理分割将越来越模糊,合拍的物理结合将越来越变成后合拍的化学反应,国产片、港产片的称呼已经很难表明影片的真正身份,华语片将成为未来合作的共同基础。

[11]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与精英娱乐有限公司(香港)合拍的《英雄》是国产电影票房第一次在内地超过进口的好莱坞电影;第一次打破以往计划经济遗留的不合理的票房分配制度,提高国产片投资方的票房分配比例,增强投资方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第一次打破电影音像版权的单方垄断价格,音像版权的价格显著上升;第一次在北美市场连续两周成为票房冠军。但是,《英雄》却不能参加当时旨在鼓励内地电影的金鸡奖和百花奖的评选,只获得作为政府奖项的华表奖给合拍片预留的优秀对外合拍片奖、合作拍摄荣誉奖以及年度的特殊贡献奖。

[12]鲁晓鹏、叶月瑜:《华语电影之概念:一个理论的探索》,《文化研究》第5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191页。

[13]2002年,我国与国外合作拍摄影片16部;2003年,胶片拍摄影片32部,数码11部;2004年,胶片拍摄影片38部,协拍片3部;截至2004年12月,与中国开展电影合作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

[14]尹鸿:《走向后合拍时代的华语电影》,陈犀禾、聂伟主编:《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0页。

[15]“香港回归十周年电影专题研究”专栏,《当代电影》2007年第4期;《改革开放30年十大电影市场术语之合拍片》,《中国电影市场》2009年第6期;《改革开放30年海峡两岸的电影交流与合作述评》,《当代电影》2008年第11期。

[16]陈犀禾、聂伟主编:《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www.daowen.com)

[17]何美:《冲突·融合·共赢:新时期内地香港合拍片的历史与趋势》,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韩瑾:《内地、香港合拍片发展现状及走向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18]沙丹:《构建新巴别塔:中美电影的现代交流与跨国合作》,《电影艺术》2009年第4期。

[19]陈林侠:《跨文化传播与当前境外合拍片的危机》,《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20]哈尔滨冰雪电影节始办于1989年,早于长春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海电影节、北京电影节等。

[21]《南方都市报》于2000年发起、主办的由传媒评选的电影奖项,该奖联合中国多家有影响力的媒体,是国内唯一一项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公映的华语片进行共同评选的电影奖。

[22]合拍影片获得放映许可之后,不再需要通过进口渠道进入中国市场,而是直接在中国市场上发行放映。在中国市场上,合拍影片发行的票房分账比例要远远高于进口大片,而且合拍片的片方在中国市场上获得的票房只需要缴纳10%的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0%降到了10%。另外,合拍影片有资格参与政府华表奖的评选。2004年,中国市场票房排行前三位的影片都是合拍片,2005年,中国市场票房排行前四位的影片有三部是合拍片;合拍片以10%到30%的数量比例占据了30%到40%的票房。据喇培康在2006年上海金爵电影节期间的采访,孙轶玮:《合拍片成中国电影新宠》,《瞭望东方周刊》第138期。

[23]详见附录:合拍片、审查制度与电影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与条例。

[24]《英雄》由香港精英集团公司发行,进入境外主流院线并取得超过1.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在此之前内地创作、发行的电影因为受发行渠道不畅的限制,很难进入国外主流院线。

[25]尹鸿:《走向后合拍时代的华语电影》,陈犀禾、聂伟主编:《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0页。

[26]同上,第100页。

[27]南方网,http://ent.southcn.com/8/2012-05/14/content_45279238.htm。

[28]新浪娱乐,http://ent.sin a.com.cn/m/c/2012-05-22/02253636332.shtml。

[29]林琳:《江苏影评人举办〈转山〉特别推荐会及研讨会》,《中国电影报》2011年12月1日。

[30]赵军:《也谈对制片业生态的认识》,《中国电影报》2011年2月1日。

[31]李霆钧:《“天时、地利、人和”缔造的票房黑马》,《中国电影报》2011年12月1日。

[32]崔保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页。

[33]参与《赤壁》(上)制作的融资机构包括中影集团、日本Avex、韩国Showbox等。

[34]含跨年度的影片《叶问》。

[35]《赤壁》、《十月围城》和《风声》均超过2亿元,《建国大业》创造了4.2亿元的年度国产单片票房纪录。

[36]尹鸿、程文:《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电影艺术》2011年第2期。

[37]根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以来,每年立项报批的合拍片数量在60部左右,最后实际完成的约为40多部;2009年至2010年,合拍片数量已经连续两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而2011年甚至比2010年同期增长30%。2010年526部国产影片中,合拍片共33部。国内票房超500万元的国产片有77部,其中24部合拍片的票房总计30.09亿元人民币,约占年度国产片国内总票房的52.5%。

[38]张恂:《合拍片:从磨合到成熟》,《中国文化报》2012年3月21日。

[39]张英进:《全球化中国的电影与多地性》。跨地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不同的地方;第二,移动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第三,对多处空间的共时性认同。多地性进一步拆解跨地性命题本身所隐藏的本地与异地的二元空间对立逻辑,更加符合全球化时代电影工业生产、流通、消费与理论研究的客观现实。

[40]傅莹、韩帮文:《“华语电影”命名的通约性》,《文艺研究》2011年第2期。

[41]陈犀禾、刘宇清:《跨区(国)语境中的华语电影现象及其研究》,《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