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山西民间舞蹈七巧灯:彩灯构成的象形图案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七巧灯:彩灯构成的象形图案舞蹈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七巧灯“七巧灯”流传在临猗县太范村一带,是一种以七盏彩灯巧妙地构成各种象形图案的舞蹈。关于七巧灯的起源,当地有两种说法。所以在该舞中就有这样一段唱词:“七月七日乞巧生,七星扮作七巧灯,村姑各执灯一盏,能摆人物鸟兽形。”七巧灯,由大三角灯2盏、中三角灯1盏、小三角灯2盏、正方形灯1盏、平行四边形灯1盏组成。

山西民间舞蹈七巧灯:彩灯构成的象形图案舞蹈

七巧灯

“七巧灯”流传在临猗县太范村一带,是一种以七盏彩灯巧妙地构成各种象形图案的舞蹈。一般在农历七月七和春节期间表演。

关于七巧灯的起源,当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神话传说,这7盏灯的形状是巧娘(织女)点化而来的。每当农历七月七“乞巧节”,村里人就要在街头巷道里扎草人,并为之穿戴一新,以示巧娘下凡。人们供奉上瓜果食品,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村姑们,先烧香跪拜,以表虔诚之心。然后,姑娘们手持剪刀和针线,头盖红布,静心屏气地轮流坐在巧娘身边,旁边有一年长妇人,手持铜锣,连连敲打,口中念着乞巧词,这便表示巧娘在给姑娘们赐巧。人们认为,凡经过赐巧的姑娘,就会变得聪明伶俐,针工活计,剪花刺绣,样样精通。据说,灯舞中的7盏灯,象征着天上的北斗七星。所以在该舞中就有这样一段唱词:“七月七日乞巧生,七星扮作七巧灯,村姑各执灯一盏,能摆人物鸟兽形。”另一种说法,是由民间拼木智力游戏演变而来的。据说,在清同治年间(约1870年),太范村有一贡生,名叫何桂芳,从外地任教回乡,带回一种叫“七星板”的游戏,可摆出象形图案300多种。1912年,在春节闹花灯的启发下,他仿照七星板的形状,制作了7盏花灯,由7名小伙子执灯,依着他的指挥,摆出拼木游戏中的图案。后来,他的儿子何毓芝对灯形进行了装饰和美化,缩小其灯架,由7个姑娘表演,还根据所摆物件的含意,编写了歌词,增加了演唱。

七巧灯,由大三角灯2盏、中三角灯1盏、小三角灯2盏、正方形灯1盏、平行四边形灯1盏组成。制作时,将一块1米见方的木板或纸板按灯形裁成7块,以木条为架,中间插蜡烛。灯面为白底,上面绘红、黄、蓝三色云朵而成。(www.daowen.com)

表演时,7个姑娘各执一盏彩灯,先拼一个正方形,接着在打击乐伴奏下,迈着轻盈的碎步,变换队形,摆出一种象形图案,用秧歌调唱一段相应的歌词。如摆出“草船”的图案时,便唱道:“千舟万帆江上游,乘风破浪不停留,孔明巧计安排就,草船借箭有来由。”舞蹈依据七巧灯的形状,可摆出“茅庵”、“令箭”、“莲花台”、“扫花人”、“鸳鸯”、“魁文阁”、“寿桃”、“乌纱帽”、“草船”、“雄鹰”、“宝塔”、“酒杯”等20多种图案。闪闪的花灯,时而显现出物体、人形;摇曳的灯影,忽而变化为动物、果品,线条单纯,图案清晰,形意并举。

伴奏用击乐。歌唱无弦乐伴奏,只间以锣鼓过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