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腰鼓“腰鼓”也称“打花鼓”、“打腰鼓”。腰鼓腰鼓呈椭圆形,用红色绸带穿在鼓身上边的两个铁环里,斜挂于右肩,固定在腰左侧。舞者双手各拿一根鼓槌,敲击腰鼓,边击边舞。还有两队腰鼓比鼓点、比技巧的比赛性击打。“腰鼓”的表演,以舞蹈动作配合鼓点,协调一致为主要表演的手段,鼓点与舞蹈动作的紧密结合是其特点。
腰 鼓
“腰鼓”也称“打花鼓”、“打腰鼓”。流传在兴县、临县、离石、汾阳、阳高、平鲁等晋西北一带。
其历史久远。据说,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各部落男子,常将空心树桩的两端蒙上羊皮,挂于腰间,敲击起来,以震耳欲聋的鼓声,驱赶野兽。后来,也常插入秧歌队伍中,与民间社火一起表演于年节喜庆之时。
20世纪40年代,晋绥边区的文艺工作者,在吸收了陕北等地的秧歌和花鼓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加工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
腰鼓
腰鼓呈椭圆形,用红色绸带穿在鼓身上边的两个铁环里,斜挂于右肩,固定在腰左侧。舞者双手各拿一根鼓槌,敲击腰鼓,边击边舞。(www.daowen.com)
兴县腰鼓的表演人数少则8人,多则过百,男演员头扎英雄结,穿对襟上衣,系腰带,脚上穿牛鼻子鞋;女演员梳长辫、插花,穿大襟上衣,系彩色围裙,彩鞋上扎束红缨。
过街时,以行进表演为主,边敲边走,边舞边行。在广场或院落表演时,可单打、对打、4人打、多人打。还有两队腰鼓比鼓点、比技巧的比赛性击打。
鼓点变化多端,常用的有:起点、单点、花点、长点、乱点、流水、紧三槌、止点等。击打时,有时左右手交替击鼓,有时双手同时前后击鼓,有时也击鼓边,或用鼓槌互相敲击。舞蹈动作有:踢腿、转身、踏步蹲、八字步蹲等。步法有:走三步退一步、进二退二、横步、错步等。
“腰鼓”的表演,以舞蹈动作配合鼓点,协调一致为主要表演的手段,鼓点与舞蹈动作的紧密结合是其特点。清脆、热烈、撼人心魄的鼓声,伴随着舞者的蹦、跳、踢、踏、转等多种动作,及即兴的摇头、扭腰、抖肩等形成了其粗壮豪迈,热情奔放的气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山西民间舞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