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山西民间舞蹈《转身鼓》:特色动作击鼓,令伯村独一无二

山西民间舞蹈《转身鼓》:特色动作击鼓,令伯村独一无二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转身鼓“转身鼓”流传于山西襄汾县令伯村。因以转身击鼓动作为主而得名。只有令伯村比别的村的多一队《转身鼓》。转身鼓表演者为男青年8名,头戴红方帽,上绣吉祥图案,顶缀红缨系一铜头布身黄色小狮子,身穿淡青色大褂、红绸裤,外套红坎肩,扎红绸腰带,两旁挂绣包和扇套,蹬云头鞋,两手各握1根鼓槌。

山西民间舞蹈《转身鼓》:特色动作击鼓,令伯村独一无二

转身鼓

“转身鼓”流传于山西襄汾县令伯村。因以转身击鼓动作为主而得名。

明、清时期,专为迎神祭社活动而表演,活动于每隔八年一次的农历三月十八。当时,令伯村和周围的7个村共同祭奉一个娘娘神,娘娘神像轮流在各村居住一年,八年一轮。届时,伴有一套隆重的仪式和庞大的仪仗队。只有令伯村比别的村的多一队《转身鼓》。在路上行进时,只是漫步跟在队伍里,到了娘娘庙对面的戏台,才开始正式表演。其传承方式为传子不传女,传本村不传外村。

转身鼓(www.daowen.com)

表演者为男青年8名,头戴红方帽,上绣吉祥图案,顶缀红缨系一铜头布身黄色小狮子,身穿淡青色大褂、红绸裤,外套红坎肩,扎红绸腰带,两旁挂绣包和扇套,蹬云头鞋,两手各握1根鼓槌。

表演时,将四面直径48厘米的扁鼓分别置于木架上,间隔2米,摆成正方形,4对鼓手各围鼓,背相对而立,形成里、外两个圆圈。2名鼓手同击一面鼓,用敲、打、撩、挑、擦、碰、磕等方法,或击鼓心,或击鼓边,或击鼓腔,奏出变化多端的声响,并在击鼓的同时,辅之以踏步、悠步、掏腿、迈鼓、转身、转位、转圈等,形成了:转身撩鼓、击槌转身、掏腿撩鼓、挑槌悠步、盖鼓撩腿、跑步擂鼓、高低步击鼓,漫鼓面、咬鼓边、顶鼓槌等动作。

表演特色主要体现在一个“转”字上:1.舞蹈动作以左右转身击鼓为主;2.每对鼓手为一组,不停地围着鼓转着表演;3.每个曲牌中,内圈的4名鼓手要边自转边与外圈的鼓手同步行进,调换位置。表演者既是演员,也是乐队演奏员,无需其它伴奏乐器,便可击出:马、扎、龙、通、打、击、嚓、冬等象声的乐音,模仿生活中的声音,模仿自然中的鸟鸣。鼓点曲牌据说原有100多种,流传下来的有[击马扎]、[小娃摇耧]、[八仙过海]、[凤凰展翅]、[狮子大张口]、[麻雀闹枝]、[搭架子]、[缠穗子]、[击打嗵]、[打嗵击嗵打]、[厦坡里滚核桃]等40来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