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冠心病患者常见疑问,冠心病对证自疗

冠心病患者常见疑问,冠心病对证自疗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出现哪些症状应高度警惕无痛性心肌梗死在心肌梗死过程中未出现心前区疼痛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的确,冠心病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较多,但是45岁以下发生冠心病的不乏其人,甚至20多岁的年轻人和儿童患冠心病的也可见到。大量基础研究表明,冠心病的产生与血脂关系密切,血脂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患者常见疑问,冠心病对证自疗

1.为什么吃的过饱时会出现心绞痛 冠心病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更应注意。饮食过饱是已经确认的猝死诱因。发生机制可能与餐后血液再分配以及血中儿茶酚胺增高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人在进餐后,胃血管扩张,胃血流增加,心脏供血减少,血液出现再分配。饱餐可引起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在冠状动脉正常条件下,作为代偿,冠状动脉也将相应地发生扩张,使冠脉血流增加;在冠状动脉狭窄条件下,虽然同样可以引起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多,但冠状血管却收缩,血流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并可诱发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在人饱餐后血中的儿茶酚胺增高,这种物质极易诱发冠状动脉的痉挛,使冠脉血流急剧减少,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心绞痛能发展成心肌梗死吗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尚未出现心肌大面积的坏死。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没有去除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如劳累、感染、心律失常等,心肌的缺血、缺氧会进一步加重,以至出现心肌坏死,形成心肌梗死。而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预后差异很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远远高于心绞痛。所以当频繁出现心绞痛时,应积极治疗,以防发展为心肌梗死。

3.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前区疼痛是危险信号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疼痛缓解24~72h,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血清心肌标志物再度升高,形成第2峰,心电图显示原梗死部位或相邻导联ST段再次抬高,原有Q波加深或出现新的Q波等,被认为是十分危险的征象。这些征象的产生说明心肌出现了新的坏死灶,坏死的心肌细胞数量增加,梗死范围扩大,临床上称之为心肌梗死延展。延展标志着心肌梗死病情不但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有进展,有恶化的可能。由于总的梗死面积扩大,延展的患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危险性很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出现哪些症状应高度警惕无痛性心肌梗死 在心肌梗死过程中未出现心前区疼痛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无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因梗死发生缓慢,血管感觉神经慢慢遭到破坏,或者全身症状较严重,掩盖了疼痛。更多的解释是心脏对疼痛的感觉比其他部位迟钝。由于没有疼痛的症状,无痛性心肌梗死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如遇下列情况应警惕为无痛性心肌梗死:①频繁出现难以描述的不适感;②突然发生心力衰竭;③突然发生快速心房颤动、室上速、室速等心律失常;④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偏瘫、麻痹、意识障碍、昏迷、恐怖感、精神失常等;⑤急性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5.什么是心室重塑 心室重塑是指心室由于心肌损害或负荷过重所出现的形态、大小、重量和组织结构的改变,使得心室进行性扩大和收缩功能降低,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塑表现为梗死区心肌变薄、拉长,产生“膨出”,即伸展,非梗死区心肌反应性肥厚、伸长,致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和变形伴心功能降低的过程。慢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室重塑主要为缺血心肌的纤维化、硬化,使得周围心肌代偿性肥厚,正常的心室几何构型发生变化,造成心功能降低。心室重塑不仅是缺血性心肌病的形态学基础,而且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6.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消退吗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预防的,已形成的病变也可以一定程度的消退。半个世纪以前就有人发现用含高胆固醇饲料喂兔,病变发生后改为正常饲料,粥样硬化程度减轻。之后不少学者在狗、兔、猪和禽类身上做过大量实验,在单一食物控制条件下,展示了几乎完全消退的可喜前景。有关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直接证据,由于血管造影技术、分子生物学等先进研究方法的创立与应用,也已经获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也显示,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有助于粥样斑块的消退。虽然现有的治疗措施尚不够理想,但随着创立更加有效的综合疗法,其消退过程将更为彻底。

7.冠心病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提起冠心病,人们很自然会把它和老年人联系起来,认为这种病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得的病。的确,冠心病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较多,但是45岁以下发生冠心病的不乏其人,甚至20多岁的年轻人和儿童患冠心病的也可见到。曾有研究组织根据508例尸体解剖分析,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在0~9岁为3.22%,10~19岁为10.26%,20~29岁为29.5%,30~39岁为59.7%,40~49岁为63.7%,50~ 59岁为77.5%,60~69岁为87.09%,70岁以上者几乎为100%。可见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病变的程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已经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在30~40岁虽然可见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但是大多数人没有症状出现。冠心病的发病率从40岁开始逐渐增大,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发病率约递增1倍,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也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长时间逐渐形成的,年龄越大,各种容易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作用的时间也就越长,因而发生冠心病的机会就越多。

8.为什么说高血脂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主要包含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脂肪酸等,它们是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因为血脂像我们通常见到的油脂一样也是不溶于水的,所以在血液中它们必须和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如我们常说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大量基础研究表明,冠心病的产生与血脂关系密切,血脂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西方人的血脂增高多以胆固醇为主,而亚洲人则以三酰甘油居多。血中脂类物质过多,最主要的是LDL过多,会逐渐滞留在动脉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能够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会造成血管的管腔阻塞、血栓形成,于是出现心脏供血不足,也就是冠心病。研究显示,血中胆固醇的浓度降低1%,冠心病发生率可以降低2%(但在各种血脂成分当中,HDL则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将高血脂视为冠心病的首位危险因素,因此说高血脂是导致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9.气候变化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在冬季和早春,我国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温差起伏较大,而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等剧烈变化可能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就会增加。再则,寒冷的季节里易发生感冒和支气管炎,这些也是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医疗气象学的研究,已发现有77%的心肌梗死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性很高。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带来的身体上的细小变化,一旦意识到病情加重,要及时就诊,以免由于受凉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10.什么是6min步行试验 6min步行试验是在患者熟悉的环境中,测量6min内步行的距离,根据患者步行的距离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测生存期。步行距离越远,心功能和预后越好。虽然心力衰竭患者在6min内步行的距离可能受到医师的诱导或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但此方法安全、简便、易行,而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无论重复试验在当天完成还是第2天完成,都可得到一致的结论,已逐渐在临床推广。一些学者根据步行的距离将患者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300m、300~375m、375~450m、>450m,其中6min步行距离<300m的患者病死率为57%,300~450m患者为24%,>450m患者为8%。不同的等级代表不同的心功能,提示不同的预后。

11.什么是胆心综合征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于胆道疾病而产生的各种心脏症状。表现为心脏部位出现“心绞痛”,为针刺样疼痛,阵缩性或由上腹部放射至心脏部位、左肩部和左上肢,常于胆绞痛之前发生或伴随胆绞痛出现,可持续较长时间,也可突然消失,含硝酸甘油无效。有些患者伴有心律失常或期前收缩,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不佳。胆心综合征的胸痛在临床上最易与心绞痛混淆,应注意鉴别。怀疑是胆心综合征的,应进行心电图和B超检查。

12.食管病变引起的疼痛为什么易与心绞痛混淆 食管病变如食管炎、溃疡、癌肿、食管裂孔疝、食管贲门弛缓症等,可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并向背及左肩部放射,可伴有心电图的异常,且半数含硝酸甘油可缓解。这些症状酷似心绞痛,常称为假性心绞痛,极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究其原因是食管与心脏有共同的神经支配,疼痛症状酷似冠心病心绞痛,而轻微的吞咽困难又常被胸痛和对心脏病的疑惑所掩盖,因此容易误诊。

13.水肿都是心脏病引起的吗 心脏病并不是引起水肿的唯一原因,造成水肿的原因很多,应该具体现象具体分析。心脏病引起的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或下肢开始,伴尿少、心悸、气喘等症状,以后可发展到腰背部,直至全身;肾性水肿首先出现于面部,以早晨起床时明显,以后逐步发展至全身,伴蛋白尿、高血压、肾衰竭等;肝病水肿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有下肢水肿,常伴黄疸、消瘦、肝功能异常,但上肢、面部的水肿少见;营养不良性水肿多出现在组织疏松部位,逐渐扩散到全身,伴有肌肉萎缩、乏力、贫血等营养不良的表现;黏液性水肿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非凹陷性水肿,不受体位影响,颜面、下肢明显;而药物性水肿有明确服药史,突发且发展快,阴囊和下肢是水肿明显的部位。

1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需要治疗吗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由于没有疼痛的症状,患者会认为自己的心脏没有问题,往往不被重视,照常工作、学习、锻炼,甚至剧烈运动,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严重后果。由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心绞痛的病因及预后是一致的,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应该积极的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防治方法与其他类型心绞痛大致相同,病情较轻者可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类、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等进行治疗。病情较重者可进行冠状动脉的介入性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5.冠心病患者有什么用药禁忌

(1)心绞痛发作时忌直立含药。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在舌下含1片硝酸甘油,或嚼碎后含在舌下,含药时不能站立,以免突然晕厥而摔倒,应坐靠在宽大的椅子上。

(2)伴有低血压、心动过缓、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心力衰竭、哮喘的冠心病患者,忌用或禁用β受体阻滞药。因为β受体阻滞药兼有降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只适合伴有高血压或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

(3)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药的冠心病患者,不可骤停服药,否则引起“反跳”,加剧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4)心动过速者忌用心宝,心动过缓者忌服活心丸。

(5)伴发肝病的冠心病患者,忌用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心得舒)、氧烯洛尔(心得平)、噻吗洛尔(噻吗心安)等。(www.daowen.com)

(6)忌自作主张随意联合用药。在临床上发现,β受体阻滞药合并维拉帕米(异搏定),可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力衰竭,严重者甚至心脏停搏;而洋地黄和维拉帕米合用,则可发生猝死。

(7)忌自作主张随意加减药量。有些患者治病心切,擅自加量,结果反而欲速不达。如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速效药,个别人因一次含服不见效,就在短时间内连续服用几片乃至10多片,结果不仅疗效不佳,反而疼痛加剧—任意加大硝酸甘油用量不仅加速产生耐药性,而且还可直接造成冠状动脉痉挛。

(8)伴有青光眼的患者,慎用或忌用硝酸甘油。

16.如何预防再狭窄 对于进行过PCI的患者,首先需要去除可能诱发再狭窄的因素,如戒烟并远离吸烟人群,积极控制和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控制体重,适当控制肉食及高脂食物摄入,保持平静的心态和良好的作息规律等。其次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血小板、抗凝药物,至少1~3个月,最好1年。高胆固醇的患者应该长期服用降脂药物,防止再狭窄。对于置入支架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防止再狭窄功能的支架,如药物包被支架、放射性支架等,可以有效的预防再狭窄。一旦发生了再狭窄,其处理方法基本上与一般狭窄方法相同。

17.陈旧性心肌梗死需要治疗吗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些人在体检时发现了异常Q波,医师提示可能患过心肌梗死,于是紧张得要命,认为得了大病,危在旦夕。实际上大可不必。心肌梗死只是在急性期相当危险,一旦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危险性就会大大降低了。陈旧性心肌梗死如无心绞痛症状,可按照冠心病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如果出现了心绞痛,则需要加倍重视,说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灶以外另有狭窄的血管引起心肌缺血。在这种情况下,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做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进行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8.家中发现心源性哮喘的患者应该如何救护 首先要准确判断患者的呼吸困难是心源性哮喘还是支气管哮喘。两者的主要症状都是“喘”,但抢救的方法和原则截然不同。心源性的“喘”实际上是左侧心力衰竭,常在睡眠中突然发生,平卧时明显加剧,端坐时减轻;而支气管哮喘的加重和缓解与体位改变的关系不明显。如果确定为心源性哮喘,则不能使用哮喘患者常用的止喘气雾药,也不宜口服沙丁胺醇等平喘药,因为这些药物只能加重左侧心力衰竭,甚至可导致患者猝死。

家庭抢救左侧心力衰竭的关键措施是让患者采取坐位,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上身前倾,这种姿势能有效地减轻心脏负担。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有濒死感,心情紧张,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这对患者十分不利。家属应尽力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家中如有吸氧条件可立即给患者吸氧,氧气最好能经过湿化瓶再入鼻腔,若将湿化瓶中的水倒出一半,然后加入等量的95%乙醇,效果会更佳。如家中有呋塞米片,可给1~2片,通过利尿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于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需要指出,只有部分轻症患者的左侧心力衰竭可望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缓解,而相当多的左侧心力衰竭患者则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在去医院的途中要坚持端坐位,两腿下垂,绝不能让患者勉强步行去医院,以免发生危险。

19.安装起搏器后应注意些什么

(1)经常自测脉搏,如果脉搏是整齐的,但又低于医师告知的起搏器频率,说明起搏器可能有故障,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2)不能做磁共振等检查,对于有些理疗,如微波治疗、超短波治疗、磁疗等,也要特别小心,因为电磁波或磁场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心脏的跳动。遇到上述情况,应告诉医师自己已装了心脏起搏器,提醒医师注意。

(3)家中使用微波炉、电磁灶时,要离它们远些。

(4)在拨打或接听手机时,大多数起搏器会受到一些干扰,所以使用手机要尽量避开起搏器,如起搏器装在左胸,那么应当用右耳接听电话,并且不要将手机放在衣服左上侧的口袋里。

(5)如果在操作电器时,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有心慌、头昏、眼前发黑等感觉,应马上脱离这样的环境,及时找心脏专科医师咨询、检查。

20.喝茶对冠心病患者有益处吗 科学家发现喜欢喝茶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比其他人要低一些,即使这些“饮茶爱好者”最终不幸患上了心脏病,其病死率也较那些不喝茶的人明显偏低,这项成果为人们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有一项对大约2 000名曾患过心脏病的人进行的调查,在考虑了这些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总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吸烟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茶叶在让心脏病患者存活更长时间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每星期喝大约19杯茶的患者,比那些只喝少量茶,或根本不喝茶的人,在心脏病突发后,继续存活4年以上的可能性要高出将近1倍。这可能是茶叶中含有的类黄碱素为患者提供了某种程度的保护。目前的研究成果对那些有关喝茶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说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科学家呼吁,为了您的健康,请多喝清茶。

冠心病患者可以饮清茶,但饮过浓的茶则是弊大于利了。其原因在于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一杯浓度中等的茶中约含100mg咖啡因,已与医师治病所用的治疗剂量相差无几。咖啡因进入人体过多,可以引起兴奋、不安、失眠、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另外,浓茶中含鞣酸较多,容易引起便秘。这些因素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十分不利。尤其是空腹或晚上喝浓茶则更容易使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加重,诱发心绞痛或心律失常。

21.冠心病患者为什么不宜喝咖啡 咖啡(包括可可)中所含的咖啡因比茶中还要多,作用也更为强烈。饮咖啡不仅可以引起兴奋、失眠、心跳加快和心律不齐,从而诱发冠心病突然发作,而且还有促进血中胆固醇升高的作用。美国的医学家对饮咖啡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9~35年的追踪观察,结果发现每日饮5杯或更多咖啡的人,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为不饮咖啡者的2.8倍。也有研究证明,咖啡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生过程。因此,有冠心病倾向或已患冠心病者最好不饮咖啡。

22.冠心病患者能进行性生活吗 一般来讲,如果患者能和常人一样上四五层楼而不感到太吃力,也不引起心绞痛发作的话,说明心功能良好可以耐受性生活。当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来衡量心功能会更准确。心绞痛患者在停止发作2个月后再开始性生活较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少4个月,若梗死面积大,急性期有明显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者,则禁欲时间要延长到发病后半年至8个月较妥。如果患者一直处于心力衰竭状态或频繁的心绞痛发作,则要待上述情况纠正和稳定后再考虑恢复性生活。

冠心病患者每周房事不宜超过2次,这对保持身心健康很有必要。在疲劳、紧张、饱餐、过度紧张、焦虑、情绪太激动时不宜性生活,性生活前不宜用热水或冷水洗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血压。假如在性生活时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并立即舌下含化1片硝酸甘油。

23.冠心病患者可以拔牙吗 对冠心病患者拔牙应持慎重态度。拔牙前1天晚上可适当服镇静、安眠药,做到充分休息。拔牙时应空腹,不宜进食过多。有过心绞痛的患者,拔牙前半小时可预防性服用硝酸甘油。焦虑的患者在拔牙前应服少量地西泮(安定)或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等。如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半年内有心肌梗死,近期内有心力衰竭或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频发的或多源的室性期前收缩、二度Ⅱ型以上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一般不应拔牙,如必须拔牙,应在心脏专科医师监护下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