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冠心病诊疗现状及预防进展

冠心病诊疗现状及预防进展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主要涉及4个方面,分别是冠心病的理论基础、外科治疗、介入治疗、溶栓、流行病学研究与冠心病预防等。这是冠心病外科治疗的突破,也是整个冠心病学最重要的进展。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基本手段,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冠心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已经得到流行病学证实,而同时,流行病学已成为预防心脏病学的基础学科。

冠心病诊疗现状及预防进展

医学对于客观的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液循环知识的了解,历史还很短。而其中有关冠心病的重要知识,如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结构、心脏节律与电传导、全面的心肌供血途径、侧支循环等,则历史更加短暂,甚至有很多至今仍不清晰。

冠心病的理论认识和防治手段的大发展,尤其是以旁路移植为代表的冠心病外科治疗术等,严格讲只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冠心病防治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防治等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无法简单地加以割裂。以下我们尝试着以一个概括的思路,简要提示人类对于冠心病防治的发展路线。以下主要涉及4个方面,分别是冠心病的理论基础、外科治疗、介入治疗、溶栓、流行病学研究与冠心病预防等。

1.理论基础 哈维于1628年出版心血运动论,这才使关于血液循环的一切疾病有了科学研究的基础。直到1768年,整整140年之后,赫伯登(W.Heberden)才科学记述了心绞痛(angina pectoris)。大约又过去40年,1804年,斯卡帕(Scarpa)记述了动脉硬化症。1903—1906年,爱因托芬(Willem.Einthoven,1860—1927)发明弦线电流计,制成心电图机。到此时,距离哈维建立科学的血液循环理论,已经过去大约300年。虽然这些都是心脏病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都是里程碑意义的创造,但对于患者来说还没有现实意义的重大突破,因为患者更关心的是如何治疗心脏病。

2.外科治疗 以一个冠心病患者的视角,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具体可操的疾病治疗手段,尤其是直接有效的外科治疗。1916年,Jonnesco切除颈、胸交感神经治疗心绞痛;1926年,Boas施行甲状腺全部切除术,企图通过降低新陈代谢减轻缺血心肌的负荷;1935年,Beck和Tichy施行胸大肌与心肌固定缝合术,希望形成的粘连能给心肌供血。此后,心包膜、大网膜、肺、空肠、胃、脾等组织和器官均用于与心肌做固定缝合术。有的外科医师还运用心包腔内敷撒滑石粉石棉粉等促进心包粘连的形成。这些尝试在今天看来笨拙无效,甚至可笑,但这些都是冠心病治疗手段的重要尝试,而且,距离今天才仅仅70余年。

由于类似的种种尝试效果都不满意,1955年起,医学界开始研究直接对冠状动脉施行手术以改善心肌血供。1958年,Sone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成功,推动了冠心病现代外科治疗的进程。临床医师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在术前对患者病变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等情况有一精确的认识,作为手术选择的解剖依据。终于在1967年,Favaloro和Effoer首次进行主动脉-冠状动脉大隐静脉移植手术获得成功,翻开了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的一页。这是冠心病外科治疗的突破,也是整个冠心病学最重要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这一技术进展才足以令冠心病患者眼前一亮。(www.daowen.com)

3.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当下冠心病治疗的另一亮点,不但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977年始用于临床,标志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时代的开始。之后,PTCA技术不断改进,日臻完善,适应证不断扩大,历经二十余年,发展成为一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基本手段,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

4.溶栓 冠心病溶栓治疗涉及血栓理论的确立与药学发展。血栓形成和AMI的因果关系的争论延续近200年,直到1980年,De Wood以冠脉造影证实在AMI后4h内86%的患者冠脉中有血栓形成,这才肯定了血栓形成是AMI的原因而非后果。继而,溶栓成为全球对AMI治疗的热点。溶栓治疗目的是尽快使血栓溶解,使冠脉再通以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功能。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又涉及许多溶栓药物的研发,包括尿激酶(UK)、链激酶(S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复合物(APSAC)等。

5.流行病学研究与冠心病预防 伴随治疗手段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副作用—昂贵医疗费问题也日渐显著。探讨冠心病防治的发展,不能回避冠心病作为慢性病及“富贵病”的性质。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冠心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已经得到流行病学证实,而同时,流行病学已成为预防心脏病学的基础学科。30年以来它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为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病死率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心脏协会报道1981年美国AMI死亡65万人,50%为住院前猝死。由于采取对已知危险因子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改变生活方式等预防措施,1994年死于冠心病者已下降为481 458人。Hunik总结1980—1990年美国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25%归功于一级预防,29%归功于二级预防,43%归功于治疗的进步。可见流行病学在冠心病防治当中具有确实效果,而且所占比例非常之高。这也就进一步提示广大冠心病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不能将目光单纯盯在高新技术之上,对于患者和潜在患者而言,预防可能是更加关键有效的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