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说明
一、本书校注以同治二年(1863年)刊本为底本,以同治四年(1865年)惠谦堂刊本为校本。
二、采用简体横排、现代标点方式,对原书加以标点、断句和分节。原书中的“右”字,按横排习惯改为“上”字。缺字处以□表示。对底本中的文字原则上不予改动,不删节、不增补、不改编。
三、原书繁体字一律改为规范简体字,对一些异体字、通假字、不规范的字等一律径改,以求规范统一。
四、对原书中小字注文一律改大字,但方中的药量及炮制方法统一改成小字。
五、为了方便阅读,对部分文字做了字体调整,如方名加粗等。
六、凡底本因写刻所致明显误字,如灸、炙不分,禁、噤不分,疽、疸互误,黄芩做黄苓,径予改正。底本无误,而校本有误,不出校记。凡底本有误,而据校本改正者,做出校记。虽底本与校本一致,但对原文有疑问,也出校说明。(www.daowen.com)
七、书中头面吉凶图及传经五行图予删除。
八、本书成书于清代,书中尚有符咒驱鬼、驱蚊,男女交媾避忌等封建迷信内容,点校时已全部删除。
九、书中有关“自刎”“中风”“痨怯”“犬伤”“杨梅疮”等危、急、重症及传染病的救治方法,显然已较陈旧,缺乏科学性。为保持书的原貌,未作删改,仅供研究古籍者参考,望读者正确选择当今先进有效的救治措施。
十、书中有些药名为不规范的中药名,如白芨、牛子、牙皂、故纸、薏米、瓜蒌根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分别改为规范名:白及、牛蒡子、猪牙皂、补骨脂、薏苡仁、天花粉等。
十一、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铢、两、钱、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此外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60钱。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即1 kg=1000 g。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近似值进行换算:一两(16进位制)= 30 g;一钱=3 g;一分=0.3 g;一厘=0.03 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