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昏迷概述,治疗方法详解

昏迷概述,治疗方法详解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概述昏迷,是指病人神志不清或对外界事物失去反应的严重证候。察其昏迷之源,兼治其本。若病人间有清醒之时,应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并注意气温的适宜,不宜过寒、过热;急性昏迷病人,禁止进食2~3天,避免腹胀、呕吐等,力求除去引起发病的诱因,巩固已取得的疗效。

昏迷概述,治疗方法详解

(一)概  述

昏迷,是指病人神志不清或对外界事物失去反应的严重证候。包括中医文献中所述的神昏、昏厥、昏聩、昏蒙及谵妄、不知人、卒倒不醒等神志障碍症状。凡时行热病、中风、厥证、痫证、痰证及疫毒痢、瘴疟、消渴、癃闭、臌胀等,在其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均可出现昏迷。

从现代医学看,昏迷是高级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而产生的高度意识障碍。可见于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中毒性脑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如脑中风、颅内肿瘤、颅脑外伤、癫痫等)以及药物、食物或化学品中毒等。

【病因病机】

脑为元神之府,为清窍之所在,主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凡病邪蒙蔽清窍、风邪上扰清阳,或气血亏耗、阴阳衰竭、清窍失养等,均可导致昏迷。

1.热扰神明 感受温热疫毒之邪,燔灼营血,内陷心包;或邪热入里,与积滞相结合于阳明,燥热之气挟浊气上冲,熏蒸于上,扰及神明;或酷暑高温,暑邪内袭耗气伤津,气津暴脱,乱其神明;或火毒时疫之邪,内陷走黄,扰营败血,传及心包,神机不运等,均可导致昏迷。

2.湿热酿痰,蒙蔽清窍 湿热之邪外袭,瘀阻气分不解,酿蒸痰浊,蒙蔽心窍;或饮食失节,恣食肥甘厚味,以及脾胃损伤,聚湿生痰,郁而化热,痰热互结,上蒙清窍,神明不用而发昏迷。

3.风痰内闭 素体痰盛,或久病阳衰,水液不能运化,聚湿生痰,又感风邪;或肝阳偏亢而生内风,风阳挟痰,内扰心窍,出现神昏。

4.脑络瘀阻,闭塞清窍 头脑外伤,或脑生肿物,或中风后瘀血阻滞脑络,清窍失于气血荣养而发昏迷。

5.七情所伤 情志不遂,七情气滞或怒动肝气,“盛气不得宣泄,逆气上行”,阴阳气血逆乱,阴乘阳位而发昏迷。

6.阴阳枯竭,神无所依 久病元气耗竭,或热灼津伤,亡阴失水,津竭气脱,精明之府失荣,神无所依而导致昏迷。

急救处理】(www.daowen.com)

1.原则

(1)综合治疗,开窍醒神,先治其标。昏迷发作的急救原则,首先是急治其标,应选用药效快、作用强的中医综合救治方法(必要时加用西药抢救),采用不同给药途径,以尽快解除病人昏迷危证为宗旨。

(2)察其昏迷之源,兼治其本。昏迷的病因多与热毒、风、痰、瘀及亡阴、亡阳有关,因此,救治重点应明确所因为何,采用清热解毒、祛风豁痰、救阴回阳的治疗方案以治其本。

(3)若病人间有清醒之时,应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并注意气温的适宜,不宜过寒、过热;急性昏迷病人,禁止进食2~3天,避免腹胀、呕吐等,力求除去引起发病的诱因,巩固已取得的疗效。

2.方法

(1)针刺人中、涌泉、素髎等穴。每次针刺1~2穴。强刺激,不留针。

(2)醒脑静注射液10ml,加入50%葡萄糖溶液60ml内,静脉推注。

(3)安宫牛黄丸1粒,温开水化服。适用于热证。

(4)苏合香丸1粒,温开水化服。适用于寒证、痰闭。

(5)出现脱证,急用生脉液或人参液3支,加入50%葡萄糖溶液60ml中,静脉注射。如出现四肢厥逆的虚脱,急给四逆注射液静脉注射,或参附汤急煎服。

(6)救治辨证:高热昏迷所致的抽搐,可选加止痉散、琥珀抱龙丸等口服,或用清开灵等中药针剂静滴;若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急性呼吸衰竭”症状时,可用冰片0.03g、麝香0.06g,顿服,或用西药呼吸兴奋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