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疗法
对于脑髓病的治疗,除药物疗法、情志疗法外,还有气功疗法、针灸疗法等,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起着重大的作用。
1.导引疗法 亦称为吐纳等,是通过对“气”的调动,以充分发挥人体的内在因素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源远流长,早在《内经》中就有详细记载,如《灵枢·官能》篇说:“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吸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至汉代,导引术在医疗上的运用则更为广泛。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医学帛书对此不仅有文字记载,而且有《导引图》,说明导引疗法在当时已成为人们防病治病、强身壮骨、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汉代的一些著名医家对此都有较大贡献,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华佗仿照古人“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的方法,创造了“五禽戏”,既可除病,又能强身,故华佗“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导引行气法在隋唐时期被官方正式确定为医疗和养生的一种方法。巢元方主编的《诸病源候论》,收集了260多种前人运用导引行气法治病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说是对隋代以前的导引行气法的全面性总结。此后,导引疗法则更为广泛地运用于中医学实践之中。
导引疗法,就“气”来说,有“内气”和“外气”之分。所谓“内气”是自身通过气功锻炼后,机体所调动和产生的某种“气态”物质,它可以起到养生祛病之功效。“外气”则是气功师傅将自身的“内气”发放于外,用以治疗病人的某种“气态”物质。所以就脑髓病来说,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患者通过自身锻炼,使元气充沛,正气旺盛,以抗邪外出,另外一种是通过气功师的外气治疗,以祛除病邪或补元气之亏乏。
从气功的动作来看,有动功和静功之分,动功是外动内静,以动为主,动中求静,刚柔相济,内外结合,所以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静功则是外静内动,以静为主,静中有动,静动结合,以养正气为主。动主练形,静主养神,动者偏阳,静者偏阴,动静结合,阴阳协调,形神俱养,以益寿延年。
导引疗法的流派很多,功法各异,但其共同之处都以“精、气、神”三宝为基础,通过不同的动作或意念来调身、调息、调心,以达到练功的目的。(www.daowen.com)
调身:调身即摆好姿势,一方面指自然的放松的姿势,另一方面指各种动功的准确动作,是练功的基础。只有调好身,才能使身体放松,经络畅通,以利于气的运行。
调息:调息即调整呼吸,在静功中是为了入静而设,只有均匀柔和的呼吸,才能有助于精神的放松,使思想、意念单一化,排除杂念而入静。在动功中调息是根据不同的动作,以引导气体在人体的出入而设,它有助于经气在经络中的运行。
调心:调心是调整人的精神活动,使之入静,把意念集中于身体内部的某一部位,或集中于体外的某一事物上。这种功夫需要一定时间的锻炼才能达到,只有达到这一层次,才能使气功很好地发挥作用,使气在人体内正常运行,并能使之发射于外,治疗他人疾病。
对于导引疗法的实质,目前尚无较满意的解释,但它在医疗及其他方面的作用却越来越引人注目。气功的整理和提高,将把人类对生命的研究推向更深的层次,故我们有必要在临床实践中,更广泛地运用之。
2.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用针刺或灸炙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亦是调整人体功能的常用方法,属于外治法,是通过直接刺激病人某个部位,通过经络腧穴,以激发经气,调整阴阳,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脑髓病的治疗中,人们发现不少疾病用针灸的方法更为方便,疗效更加显著,如痫证的发作期,与其用药物,不如以针刺,常可选用人中、十宣等穴位进行治疗。中风后遗症亦如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肢体不遂,屈伸不利,在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则效果更好,其他脑髓疾病,如头痛、眩晕、耳鸣、痿证、癫狂、失声、闭脱等,用针灸疗法都有较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