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谢海洲论治脑髓病:情志疗法的有效应用

谢海洲论治脑髓病:情志疗法的有效应用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情志疗法由于脑髓病的发生与七情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治疗上除药物疗法外,还要采用情志疗法,以治其本。在临床中使用此法一定要慎用,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有思想准备,否则会引起其他情志病变,并造成不良影响。就情志病发病来说,有内外因素之分,故治疗时亦要针对这个问题,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谢海洲论治脑髓病:情志疗法的有效应用

(二)情志疗法

由于脑髓病的发生与七情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治疗上除药物疗法外,还要采用情志疗法,以治其本。对此,中医学很早就有认识,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祝由”,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疗法。随着科学的进步,在不断去除唯心主义糟粕的基础上,逐步积累了一套实用的科学体系,如以情胜情、暗示开导、顺情纵欲、移情易性等,在脑髓病的治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以情胜情法 以情胜情法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素问·五运行大论》中均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可以看出,这是根据五志所在脏腑的生克关系用一种情志去治疗另一种情志刺激所产生的疾病,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其机制就在于,当某一情志活动过亢或不及时,会破坏整个人体的生理平衡,出现病理状态,在治疗上,要及时补其相应脏气,过亢则用相克的方法,即“以情胜情”的方法来治疗,以达到恢复机体相对平衡的状态。

对于以情胜情疗法,历代医家均很重视,尤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最为擅长,对此有很大贡献,在其医案中亦有详细的记载。他认识到以情胜情法的机制所在,并具体解释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胜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张子和之言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对此我们不应机械地搬用,不必全部以五行生克为规则。要认识到,其理论虽然是以相克理论为基础的,但临床治疗中并不一定均有效果;只要是采用彼此相对的方法,就能达到目的。如喜能治悲,亦可治怒,亦可治忧;怒能治思,亦可治喜、治悲等,要根据临床的不同情况而灵活运用,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怒则不思,忿而忘祸,则胜可知矣。思甚不解,以怒制之,调性之道也”。

(1)喜乐疗法:用各种方法使患者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以促使机体阴阳协调,气血和畅,从而治疗因忧愁、思虑、苦闷、悲哀等因素而导致的病变。是根据《素问·举痛论》中“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而设。如张子和《儒门事亲》中记载治一妇人即用此法,“项关令之妻,病饥不欲饮食,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皆处药,几半载尚尔。其夫令戴人视之。戴人曰:此难以药治。乃使二娼,各涂丹粉,作伶人之状,其妇大笑。次日,又令作角抵,又大笑。其旁常以两个能食之妇,夸其食美,其妇亦索其食,而为一尝之。不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瘥,后得一子”。

(2)激怒疗法:用各种言行激怒患者,使之愤怒,气机亢盛,以治疗思虑过度之气结,忧愁不解之意志消沉,惊恐太过之胆虚气怯等,是根据《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的机制,治疗气机不及的病证。此类方法在历史上多有记载,如《吕氏春秋·至忠》中文挚怒齐王。《后汉书·方书列传·华佗传》亦记载了以怒治病的医案,“郡守笃疾久,佗以为盛怒而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功,无何弃去,又留书骂之。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不及,因嗔恚,吐黑血数升而愈”。在临床中使用此法一定要慎用,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有思想准备,否则会引起其他情志病变,并造成不良影响。

(3)惊恐疗法:运用使病人产生惊惶的方法,治疗由于气机郁结所致的忧虑证,或因欢喜过度,导致心气涣散所致的嬉笑不休,或胃气上逆所致的呃逆不止。如《灵枢·杂病》篇曰“哕……大惊之,亦可已”。《洄溪医书》载一病例,以惊吓治愈大喜伤心之证。“某殿撰新以状元及第,告假而归,至淮上有疾,求某名医。医曰:疾不可为也,七日必死,可速归,疾行犹可抵里。殿撰嗒然气沮,兼程而归,越七日无恙。其仆进曰:医有一柬,嘱归面呈之。殿撰拆视,中言:公自及第后,大喜伤心,非药力所能愈,故仆以死恐之,所以治病也,今无妨矣。殿撰大佩服”。

(4)悲哀疗法:使病人产生悲哀的心情,以治疗某些心情激动、喜悦失度的病证。如《儒门事亲》中记载,“闻庄先生者,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愈,慰之。诘其故,庄引《素问》曰惧胜喜”。

总之,以情胜情法的意义就在于针对人体情志变动的因素,采用相反的情志变动以调整气机,从而达到治病的作用。如暴怒不解的病人,用悲哀或恐惧之法治之;喜甚伤心者,用惊恐之法治之;过思气结者,令怒以胜之;悲忧过度,喜而胜之;惊恐所伤者,令之多思则忘却。(www.daowen.com)

2.移情易性法 移情易性法是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或改变其周围环境,减少对疾病的不良刺激,以促进病情转愈的方法。具体方法很多,如琴棋书画、种花、垂钓舞蹈、体育活动等都可以采用,可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不同心理和不同环境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就情志病发病来说,有内外因素之分,故治疗时亦要针对这个问题,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从内而言,主要是指患者主动转移自己的情志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从外则利用外来刺激因素,如环境、语言等变易病人的情志活动来进行治疗。通过这种方法,疾病可不药而愈。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而已。

运用移情易性的心理疗法来治疗疾病,在古代名医医案中有不少记载,如《儒门事亲》记载:“昔闻山东杨先生,治府主洞泄不止。杨初未对病人,与众人谈日月星辰躔度及风云雷雨之变,自辰至未,而病者听之而忘其圊。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问其所好之事,好棋者与之棋,好乐者与之笙笛,勿辍”。这是转移注意力的治疗方法。另外,在《续名医类案》《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怪病神医录》等,都有用移情易性法来治疗情志病的病案。

移情易性法目前在临床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能比药物效果更好,例如对于一些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所致的疾病,药物疗效并不理想,不如用此法来治疗。其机制与调整人体气血,增强自身抵抗力有关系,是对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

3.说理开导法 说理开导法亦称为劝说开导,是通过言语对病人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分析疾病的性质、原因、危害和程度,解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了解如何养生,进行自我调理,配合医生治疗,从而战胜疾病。它来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篇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说理开导法在祖国医学中起了很重要的治疗作用,它通过对病人各种因素的了解,从而采用相应的方法,遗憾的是目前对此重视不够,没有专科医生进行这项工作。现代医学早已开始并不断运用心理疗法,而且有相应科室的设置,相比之下,实感中医之缺失,故有必要尽快地抓好这项工作,使中医的宝贵经验尽早造福于人类。

进行说理开导工作,最重要的是医者的态度,只有在医生取得病人的信任后,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故医生的态度必须热情、认真、严肃、诚恳,对病人耐心而有同情感,使之产生与医者进行信息交流的要求。在安静的环境下,融洽的气氛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询问病者的苦楚所在,引导病者吐露病情,并为病人保守秘密。这样,病人就可以将其心中痛苦倾诉出来,使病邪可以发泄于外,以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医者再加以适当的开导,可以产生良好的医疗效果。若医者对此不慎重,语言轻浪,态度玩忽,以病者之苦楚为乐,则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故进行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较好的医疗知识,在心理学、社会关系学、语言学上都应有一定的造诣方可。

说理开导法主要用在神志病中,如郁证,是由于气机不畅、肝气内结所致,适当地采用说理开导的方式可使郁结之气疏散,以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