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髓的生理
髓是分布于骨腔内的一种膏样物质,根据所在位置不同,有脑髓、脊髓、骨髓之分。骨髓藏于骨腔内,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骨者,髓之府”。藏于椎管内者称为脊髓,脊髓下贯尾骶。藏于颅腔内者称为脑髓,脑髓与脊髓密切相关。
1.髓的生成 髓的生成和先天之精、后天之精都有关系。从根本上来说,髓由肾精所化,即肾藏精,精生髓,故《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张介宾注解说:“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脑髓生”(《类经》)。另外,髓的生成和后天之精也有密切关系。饮食所化生的精液,可以通过骨孔而补益骨髓,骨髓又不断地补益脑髓,故《灵枢·五癃精液别论》篇说:“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是以,先天之精不足或后天之精失养,均可影响髓的生成。
2.髓的功能 髓的生理功能,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一是养脑,二是充骨,三是化血。
(1)养脑:脑为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髓有补充、营养人脑的作用。这个作用从人之始生就开始,直至死亡。若精髓充足,髓海得以充养,脑的发育就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反之,精髓不足,髓海失养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www.daowen.com)
(2)充骨:骨为肾所主,髓为肾所生,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所提供的营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其充在骨”等,说明精髓充足时,才能充养骨髓,这些功能都与肾关系密切。若精髓不足,骨失充养,则出现骨骼的病变,如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老年人骨质疏松、易于骨折等。
(3)化血:血是红色的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的生成除靠水谷精微化生外,还与精髓密切相关,两者可相互滋生和转化。当肾中精髓充盈时,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如《张氏医通》所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骨髓,髓生肝”。临床上,关于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学认为其根本在于肾虚髓亏,运用补肾益精填髓的方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是以精髓可以化血为理论根据的。
3.髓的特性 髓的特性为满而不泻,宜满不宜虚。
髓为奇恒之府之一,其特点为满而不泻,必须保持其充满,才能够益脑、充骨、化生血,以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若房事过度,耗竭精髓,或外伤伤及脑髓、脊髓,就可以引起髓之不足,发为病变。当然,藏而不泻是与六腑泻而不藏相对而言,比如髓化血实际就是“泻”,但这是生理转化,而不是病理变化,对此应灵活看待,不应拘于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