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阴吹症状、原因及治疗|缓解阴道气出有声问题

阴吹症状、原因及治疗|缓解阴道气出有声问题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阴吹指妇女阴道中时时有气出或气出有声,状如矢气。《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妇人阴吹者,阴中时时气出有声,如谷道转矢气状。”主诉于2年前出现阴吹,前阴簌簌有声,如后阴矢气状,经多方治疗不效。药后阴吹症状减轻,胃纳有增,前方继用而愈。

阴吹症状、原因及治疗|缓解阴道气出有声问题

阴吹指妇女阴道(男子尿道)中时时有气出或气出有声,状如矢气。本病最早载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胃气下泄,阴吹而喧,此谷气之实也。”唐、宋均承袭其说,至明、清,又提出气虚痰饮等论点,丰富了本病的内容。《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妇人阴吹者,阴中时时气出有声,如谷道转矢气状。”

【病因病机】 本病由于七情内伤,六淫外迫,加之调理失常,而使胃气下泄,不循常道而走前阴。其成因有以下三种。

1.腑气不通 胃腑燥实,谷道欠通,胃气下泄而成。清·尤在泾《金匮心典》说:“大便结而不通,是以阳明下行之气,不得从其故道,而走旁窍也。”

2.气虚 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运化无力,腑气失循常道而发。《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若气血大虚,中气下陷者,宜十全大补汤加升麻、柴胡以升之。”

3.痰湿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饮蓄积,蟠居中焦,浊邪相干,谷气不能上升清道,反而下泄,或痰湿下注,气随湿下而成。

临床症见阴道(或阴茎)出气有声,状如矢气。如腑气不通,则阴吹较剧,大便干结,口干烦热,腹胀,苔黄腻,脉弦滑;气虚,则阴吹时断时续,或时轻时重,头晕神疲,倦怠乏力,脘腹痞闷,嗜卧,或小腹下坠,舌淡、苔白,脉细弱;痰湿,则带下增多,胸脘痞闷,痰多口腻,苔白腻,脉滑。

【辨证用药】 本病的治疗,张仲景用猪膏发煎,“即猪膏煎乱发服也。导病从小便而出,其法甚奥”(《医宗金鉴》)。黄树曾说:“猪膏俗名猪油(指熟者而言),肉之至肥至泽者也,以之调和谷气,济食肉之不足,则大便自正常而阴吹愈矣。因其阴血受伤,小便不利,故佐乱发以利小便,且使血之被伤者,仍自还神化,是兼澈其流也”(《金匮要略释义》)。

腑气不通,用润燥通便法,方用麻仁丸加减;气虚,则益气升清,调理脾胃,方用补中益气汤;痰湿,则化痰燥湿,健脾和胃,方用橘半桂苓枳姜汤加味,加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有热则加黄柏、萆薢等。

【典型医案】 张某,女,36岁。主诉于2年前出现阴吹,前阴簌簌有声,如后阴矢气状,经多方治疗不效。

症见食纳欠佳,形体较瘦弱,平时性怠神躁,腰膝酸软,小便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www.daowen.com)

辨证:谷气不能上升清道,不能循经下走后阴,阴阳乖僻,脾胃失运,胃气下泄而成阴吹证。治用补中益气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当归30克,升麻15克,柴胡15克,枳壳15克,鸡内金15克,白芍15克。水煎服。

药后阴吹症状减轻,胃纳有增,前方继用而愈。

【附方】

麻仁丸(《证治准绳》) 见“便秘”。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见“发热”。

橘半桂苓枳姜汤(《温病条辨》) 组成:桂枝、茯苓、生姜、橘皮、制半夏、枳实。功用: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主治:痰湿内停,阻塞中焦,胸脘痞闷。

猪膏发煎(《金匮要略》) 组成:猪膏(即猪油)、乱发。功用:调和谷气,补血利尿。主治:阴吹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