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呵欠频作,哭笑无常为脏躁,西医称为神经官能症。汉·张仲景首论此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神灵所作,数欠伸。”指出了病名、症状。《医宗金鉴·订金匮要略》说:“喜悲伤欲哭,是神不能主情也,象如神灵所凭,是心不能神明也,即今之失态癫狂病也。”
【病因病机】 脏躁是脏阴不足,有干燥躁动之象。素多抑郁,忧愁思虑,积久伤心,劳倦伤脾,心脾受伤,化源不足,脏阴亏损,或病后、亡血等使阴血内亏,津液不足,五脏失养,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而发病。
本病主要与肺、心、脾、肾有关。
肺津伤则悲伤欲哭。肺主气而藏魄。《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左传注疏》曰:“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悲哭乃魄之作用。
心血气虚则神乱,而如有“神灵所凭”。心主血脉而藏神。《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灵枢·邪客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静则神藏,心不静而神躁扰不宁,心受伤、血气虚则神乱。《素问·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肾虚则欠,欠即呵欠,俗称伸懒腰。胃阴虚亦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精满则气旺,气旺则神旺”“若过用其心,则伤气,气伤并伤其精,而神无以为守”。
脾主四肢肌肉。脾气虚则伸,“数欠伸”为时作欠伸。
【辨证用药】 本证病在心、脾、肾经,属内伤虚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润之”“虚者补之”的原则。治以甘润滋养、养心益肾法。用张仲景甘麦大枣汤加味。
方中甘草养胃阴,生用生津缓急;小麦养肺津,疏肝郁,养心血;大枣养脾,补气兼补津液;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益阴补血;藕能舒郁怡情养血。
本证与百合病相似,但本证以哭笑无常、悲伤欲哭为主,百合病则以沉默寡言、抑郁不欢为主,一动一静、一阳一阴。且本证常伴月经周期而作。(www.daowen.com)
【典型医案】 曹某,女,27岁。主诉急躁失眠2个月,喜悲伤哭泣1周。2个月前因郁怒而现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寐则噩梦纷纭,记忆力减退。经用地西泮、谷维素等,近情志失常,喜悲伤哭泣,不能自主,舌淡、苔薄腻,脉弦滑。
辨证为气怒伤肝,肝气失调,克伐脾土,脾伤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脾虚湿聚成痰,痰气上升,干扰清窍而成脏躁。治法用理气清肝、健脾养心、清热化痰法。用甘麦大枣汤合四七汤加减。
处方:甘草10克,小麦15克,大枣5枚,炒酸枣仁15克,厚朴15克,紫苏梗15克,茯苓30克,半夏15克,龙胆15克,黄芩15克,生地黄30克。
服药10剂痊愈,以逍遥散调理肝脾以善后。
〔笔者按〕 方中甘草缓急和中,泻火补虚;小麦养阴和肝补血心;大枣补脾益气,缓肝急,补心虚;酸枣仁安神养心;厚朴降逆散结,开郁除湿;紫苏梗疏肝理气解郁;茯苓健脾消痰安神;半夏降逆祛痰安神;龙胆、黄芩清肝热;生地黄滋胃养心清热。全方共收清热化痰、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
【附方】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见“百合病”。
四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见“呕吐”。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见“胁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