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痄腮治疗,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痄腮治疗,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痄腮俗称“虾蟆瘟”“大头瘟”“鸬鹚瘟”,明、清以后始称“痄腮”,见于陈实功《外科正宗》一书,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青壮年亦有发生者。内有肝胆蕴火,外感四季时邪瘟毒,致使胃火上乘,郁滞少阳、阳明经络,而令腮颊肿胀疼痛。严重者有壮热、睾丸肿大,甚至合并脑膜炎。证属温毒侵袭,引动内火,胃热上攻少阳、阳明经而致。2天发热退,1周肿胀、疼痛全消,痊愈。

痄腮治疗,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痄腮俗称“虾蟆瘟”“大头瘟”“鸬鹚瘟”,明、清以后始称“痄腮”,见于陈实功《外科正宗》一书,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青壮年亦有发生者。多在春季流行,以单侧或双侧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与现代医学腮下腺炎、耳下腺炎、颌下腺炎相似,重则可发热,合并睾丸炎,甚至脑膜炎。

【病因病机】 本证多由外感实邪(温热病毒),失于疏泄,郁而为热为肿。内有肝胆蕴火,外感四季时邪瘟毒,致使胃火上乘,郁滞少阳、阳明经络,而令腮颊肿胀疼痛。因少阳经脉起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阳明经脉主两颐。《灵枢·经脉篇》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身后入耳中”“胃足阳明之脉……却循颐后”。《外科正宗》说:“痄腮乃风热湿痰所生,或冬温候,六时不正,感发传染,两腮肿痛。”

临床症见耳下腮部肿胀,轻则3~4天可愈,较重者初有寒热、头痛呕吐等,2~5天腮部焮红肿痛,可单侧,可双侧。咀嚼吞咽困难,常5~6日。全部病程8~12天。严重者有壮热、睾丸肿大,甚至合并脑膜炎。《温病条辨》曰:“温毒咽痛喉肿,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瘟、虾蟆温者。”

【辨证用药】 本证属急性病,宜当急治之。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原则,初始有表证者宜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方如柴葛解肌汤加牛蒡子、菊花、薄荷、蝉蜕、连翘等。在少阳、阳明有发热便秘者,用清热解毒通腑法,方如凉膈散加蝉蜕、金银花、荆芥、牛蒡子、板蓝根等,“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防其升提太过)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除去苦寒,免致引邪入里),三四日加之佳”。外以如意金黄散,蜂蜜和酒调敷患处。

【典型医案】 高某,男,6岁。其母代诉两腮肿胀疼痛1天,发热,引动喉间,尿黄便干。

症见颐颊肿痛发热,尿黄便干,舌苔黄,脉数。

证属温毒侵袭,引动内火,胃热上攻少阳、阳明经而致。治用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法。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处方:黄芩、薄荷、荆芥、桑叶、蝉蜕、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牛蒡子、桔梗、马勃、僵蚕、大黄各5克。水煎服。(www.daowen.com)

外用解毒消肿散(自拟方):青黛25克,黄柏15克,蜂房15克,没药10克,乳香10克,大黄连25克,白芷15克,薄荷15克。上药共研细末,以蜂蜜、酒调敷患处。

2天发热退,1周肿胀、疼痛全消,痊愈。

【附方】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姜、枣。功用:解肌清热。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竹叶。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胸膈热聚。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功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主治:大头瘟。

如意金花散(《外科正宗》) 组成:天南星、苍术、甘草、白芷、天花粉、川厚朴、陈皮、黄柏、姜黄、大黄。上药共研细末,调敷患处。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主治:火毒结聚,痈疮疖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