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水肿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水肿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甚则全身浮肿的病证。在《黄帝内经》称为“水”,并按证候分为风水、石水、涌水。对于水肿病的治疗主要有发汗、利尿、逐水。众药合用,共奏解表化水、理气健脾、利湿消肿之效。诸药合用,共收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主诉发热12天,面部浮肿5天。遂住院治疗,但发热等症状仍不减。服药1个月痊愈,以金匮肾气丸调理善后。

水肿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甚则全身浮肿的病证。在《黄帝内经》称为“水”,并按证候分为风水、石水、涌水。《金匮要略》称为“水气”,按病因脉证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又按五脏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至元·朱震亨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后人多在此基础上加以分型论治。

【病因病机】 水肿的成因如下:一是风邪外袭,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风水搏阻,流溢肌肤而成;二是处湿涉水,水湿内侵,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运失健,水停泛溢,流溢肌肤所成;三是劳倦伤脾,房室伤肾,脾失运化,肾失开阖,水湿停积而成。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明·张景岳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犯,故传入脾而肌肉浮肿……合而言之,则总由阴胜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景岳全书·杂病谟·肿胀》)。可见肺为标,肾为本,脾为制。明·李中梓说:“水虽利于脾,实则统于肾,肾本水脏,而元阳寓焉。命门火衰,即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则阴不从阳而化精为水,故水肿之证,多属火衰也”(《医宗必读·水肿胀满》)。

临床症见目窠、头面、四肢、腹部或全身,一处或几处浮肿,小便短少,身重困倦,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腰膝酸软等症。

【辨证用药】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平治于权衡,去苑陈芕……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也说:“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对于水肿病的治疗主要有发汗、利尿、逐水。还有健脾益气,温肾降浊等,在临床中,或一法单用,或数法合施,当视病情而定。

1.阳水

(1)风水:当祛风行水,方用越婢加术汤。

处方:麻黄石膏、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方中麻黄配生姜宣散水湿,配石膏宣肺清胃除热;白术健脾制水,使肺气得通,水湿得下,风水则自除;甘草、大枣调和中气

(2)阳虚水渍:当通阳利水,方用五苓散合五皮饮。

处方: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桑白皮、茯苓皮、陈皮、大腹皮、生姜皮。

方中泽泻甘淡寒,利水渗湿;茯苓、茯苓皮、猪苓淡渗利水蠲饮;白术健脾化湿;桂枝外解表邪,内助膀胱气化;生姜皮辛散水饮;大腹皮行水气,消胀满;陈皮和胃气,化湿浊;桑白皮降肺气,通调水道。众药合用,共奏解表化水、理气健脾、利湿消肿之效。

2.阴水

(1)脾阳虚:治以温运脾阳以利水湿,方用实脾饮。

处方:白术、茯苓、附子、干姜、厚朴、大腹皮、木瓜木香、泽泻、猪苓。

方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以行水;干姜温脾阳,助运化以散寒水;茯苓、白术、泽泻、猪苓健脾燥湿利水;厚朴、木香、大腹皮下气导滞,化湿行水;木瓜醒脾化湿利水。诸药合用,共收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

(2)肾阳虚:治以温阳补肾,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加减。

处方:附子、白术、茯苓、白芍、巴戟天、肉桂

方中附子辛热温肾暖土,以助阳气;肉桂、巴戟天温补肾阳;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燥湿;白芍缓急敛阴。诸药相伍,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利。

【典型医案】

例一

张某,男,8岁,学生。主诉发热12天,面部浮肿5天。

患儿于12天前患中耳炎,发热,耳部流脓,在当地用青霉素治疗6天症状减轻,但胸背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伴头痛、恶心呕吐,每天二三次,继之面部浮肿,尿少,每天小便2~4次,总量为400毫升左右。遂住院治疗,但发热等症状仍不减。求中医治疗。(www.daowen.com)

症见发热,咳嗽,面部浮肿,恶心呕吐,面部有红色瘾疹,舌质红、苔薄,脉弦。化验检查:血沉第1小时42毫米,血白细胞10.0×109/L,血红细胞3.22×1012/L,血红蛋白95g/L。尿常规:尿蛋白(+),隐血(),红细胞30~40个/HP,白细胞1~2个/HP。

此乃风邪外袭,肺气不宣,水道壅滞,风水相搏溢于肌肤,而成水肿(风水)。治宜宣肺行水法。方用越婢汤加减。

处方:麻黄5克,石膏10克,白毛根20克,土茯苓20克,杏仁5克,半夏5克,竹茹5克,地榆10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服药3剂后症状减轻。化验尿常规:尿蛋白(±),隐血(-),红细胞0~1个/HP,白细胞(-)。血常规已正常。前方继服。

三诊:又服药3剂,发热已止,已不恶心呕吐,咳嗽少痰,舌质红、苔薄,脉滑数。前方减半夏、竹茹,加桑白皮10克,射干5克。5剂。水煎服。

四诊:又服5剂后,患儿已无不适,咳嗽止,尿常规(-),舌质微红、苔薄,脉弦数。

处方:党参15克,黄芪20克,土茯苓20克。益母草20克,穿山龙10克,蝉蜕10克,杏仁5克。5剂。水煎服。

五诊:药后只在晨起时眼睑微肿,余皆正常。上方去杏仁,加生地黄10克继服。

又1个月后痊愈,停服汤药,以六味地黄丸善后。

例二

岳某,男,13岁,学生。主诉患肾炎已40天,始见双目如卧蚕状,腰酸痛不适,两下肢浮肿,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肾炎,用西药治疗,症状时好时犯。

症见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腰腿酸软,两下肢轻度浮肿。化验检查,尿蛋白(),血常规等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此乃脾肾阳虚之饮证。治当以温阳健脾利水法。方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处方:猪苓10克,茯苓2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桂枝10克,附子5克(先煎),大腹皮15克,黄芪20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1个月痊愈,以金匮肾气丸调理善后。

【附方】

越婢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功用:发汗利水。主治:风水身肿。

五苓散(《伤寒论》) 见“肾泄”。

五皮散(《华氏中脏经》) 组成: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主治:脾虚湿盛,皮水。

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阳虚水肿。

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白芍、白术、生姜、附子。功用: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