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肝著证(肝炎后综合征)-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肝著证(肝炎后综合征)-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肝炎后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肝著”“胁痛”等疾病范围。若气机郁结,瘀血内停,阻塞胁络,则现胁痛等症。“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主诉患黄疸性肝炎后8个月。症见右胁隐隐作痛,脘腹胀满不适,倦怠乏力,饮食缺乏,舌有瘀点、苔薄白,脉弦。诊断为肝炎后综合征。此为肝有瘀滞,络道失于通畅,属肝著证。

肝著证(肝炎后综合征)-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肝炎后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肝著”“胁痛”等疾病范围。

【病因病机】 肝著与肝相关。肝居胁下,其脉布胁,性刚强,喜条达,主疏泄藏血,体阴而用阳。若气机郁结,瘀血内停,阻塞胁络,则现胁痛等症。《灵枢·五邪篇》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脏器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其病因有三:一是精血亏损,肝阴不足,肝络失养,致横生胁痛。肝肾同源,“肾虚羸弱之人,多有胁肋隐隐作痛,为肝肾精虚”。二是气机郁结,疏泄不利,肝失条达之性,则气阻络痹而现胁痛。清·沈金鳌说:“由大怒气逆,或谋虑不决,皆令肝火动甚,以致紸胁肋痛。”三是风寒客肝,散精不利,致使瘀血停积,阻塞胁络,亦现胁痛。宋·赵佶说:“肝著,夫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溢气于筋,今风寒客于肝经,不能散精,气血凝留,故著于胸上,其未苦时,但欲饮热,盖血得热则行,遇寒则涩也。”元·朱震亨也说:“瘀血恶血,停留于肝,归于胁下而痛”。

【辨证用药】 本病病机在于血瘀胁络,气机郁结。清·唐容川说:“肝著,即血黏著而不散也。”故治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散结为主。读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凡遇营气痹阻、脉络瘀滞证,每以张仲景之旋覆花汤为主加减,疗效可稽。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原则,用张仲景旋覆花汤加减治疗。“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伤寒论》)。

处方:旋覆花、当归、丹参、茜草、白芍、川楝子、香附、青葱。

方中旋覆花散肝经之气,行瘀滞之血;当归、丹参补血活血以解肝经之血瘀;茜草行血祛瘀,《素问·腹中论》中有治血枯经闭之四乌贼骨—雂茹丸方,其中的雂茹即为茜草,有行血之功;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川楝子、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以解肝经郁滞;青葱祛寒通阳散结。诸药合用,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功。

加减:胁肋刺痛重,加延胡索、穿山甲珠及失笑散以加大活血止痛之力;脘腹胀满,食欲缺乏,加厚朴、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以消食除胀;心烦少寐,加莲子、紫石英、炒酸枣仁以清心安神;口干少苔,加石斛、天花粉、生地黄以补阴之虚;阴虚内热,加地骨皮、知母、女贞子以清热养阴。

【典型医案】 宁某,男,45岁。主诉患黄疸性肝炎后8个月。(www.daowen.com)

症见右胁隐隐作痛,脘腹胀满不适,倦怠乏力,饮食缺乏,舌有瘀点、苔薄白,脉弦。诊断为肝炎后综合征。

此为肝有瘀滞,络道失于通畅,属肝著证。治用活血疏肝、理气止痛法。方用旋覆花汤加减。

处方:旋覆花20克(包),当归30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丹参30克,茜草15克,厚朴15克,山楂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青葱15克。水煎服。

10剂后腹胀减,饮食有增,舌上瘀点渐消。原方再服5剂,症状消失。又服5剂巩固疗效。

【附方】 旋覆花汤(《金匮要略》) 组成:旋覆花、葱、新绛。功用:祛瘀通络,调气养血。主治:肝著胁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